1、見人說人話,見鬼說鬼話:不是虛偽,是讓人舒服的本事
村裡的王大娘最會說話。見著種莊稼的老農,她就聊“今年的雨水夠不夠”“哪塊地的土最肥”;見著趕集賣布的小販,她就誇“這布的花色真俊,做衣裳肯定好看”;見著城裡來的乾部,她就說“村裡的路修好了,多虧你們幫忙”。
有人說王大娘“虛偽,見人說人話”,可王大娘卻說:“誰不愛聽順耳的話?你跟老農說城裡的高樓,他聽不懂;你跟小販說種地的累,他不關心。你得說人家懂的、在意的,才能聊到一塊兒去。”
後來才明白,這不是虛偽,是本事。就像村裡的貨郎,挑著擔子走街串巷,見著小孩就晃手裡的糖,見著婦女就舉著花布,見著老人就提兜裡的針線——他要是不分人,隻喊“買我的東西”,哪能有生意?我們嫌會說話的人“情商高”,其實是自己沒這份本事,隻能靠“說人虛偽”找台階。要是能學著說些讓人舒服的話,不用刻意討好,隻是讓人願意跟你多聊兩句,日子也會順不少。
2、彆人的善意要及時回應:人情像充電寶,不充就會沒電
張嬸家的雞下了頭窩蛋,總會給隔壁李嬸送兩個;李嬸趕集時,也會順帶幫張嬸帶包鹽。要是張嬸收了雞蛋不道謝,李嬸下次自然不會再幫她帶鹽;要是李嬸幫了忙,張嬸總記著,下次有好東西也想著她,兩家的關係就越來越近。
老人們常說:“人情就像充電寶,你不用也不充,慢慢就沒電了。”村裡的人實在,你幫我一把,我記你一分,從不會覺得“彆人該對我好”。就像王大伯幫鄰居修好了漏水的屋頂,鄰居過兩天送了袋新磨的麵粉;李四幫王五收了玉米,王五下次趕集就幫李四捎了斤好茶葉。這些事不大,卻能把人情攢起來。要是彆人對你好,你不當回事,下次再想找人幫忙,可就沒人願意搭手了——畢竟,誰的好都不是白給的。
3、沒做的事彆瞎琢磨:想得多,不如動手乾
村裡的後生小周,去年想種大棚蔬菜,還沒搭棚子,就開始愁:“要是下雨棚子漏了咋辦?要是菜賣不出去咋辦?要是病蟲害多咋辦?”越想越怕,最後乾脆沒種。可隔壁的趙叔,沒那麼多想法,說乾就乾,搭棚子、選菜苗、學技術,雖然也遇到過下雨漏棚、菜賣不上價的麻煩,可最後還是賺了錢。
趙叔說:“沒做的事,想再多都是瞎琢磨。就像種地,你沒下種前,總怕天旱、怕蟲吃,可你要是不種,永遠也收不到莊稼。”後來小周看著趙叔的大棚賺了錢,也跟著種了,才發現以前想的那些麻煩,真遇到了也能解決——漏棚了就補,賣不上價就找新銷路,沒那麼難。這世間的事,大多是“想起來難,做起來易”,彆讓沒影的煩惱,擋住了該走的路。
4、彆存僥幸心理:隱患就像地裡的草,不除早晚會出事
王大伯種玉米,每年都會仔細除雜草。有人勸他:“就幾棵草,不礙事,彆費那勁。”可王大伯說:“草看著小,要是不除,根會紮得深,還會搶玉米的養分,到時候玉米長不好,後悔都晚了。”
村裡有戶人家,冬天烤火時,總把柴火堆在灶房門口,覺得“就堆一會兒,不會出事”。結果有次火星濺到柴火上,把灶房燒了大半。這就是僥幸心理——總覺得“倒黴事不會落到自己頭上”,可隱患就像地裡的草,你不除,它早晚會找上來。就像趕集時,有人總愛用假秤坑人,覺得“沒人發現”,可時間長了,大家都知道他的秤不準,再也沒人買他的東西,最後隻能收攤回家。做人做事,彆存僥幸,該防的要防,該改的要改,才不會栽大跟頭。
5、多數關係都能翻臉:你的底線,才是彆人敬你的理由
村裡的李四,以前總愛幫鄰居的忙,不管誰找他,哪怕自己的事沒乾完,也會先去幫彆人。可時間長了,有人就覺得他好欺負,借了他的錢不還,還讓他幫忙乾這乾那。後來李四忍無可忍,跟借他錢的人翻了臉,說“你再不還錢,我就找村裡評理”。沒想到,那人不僅還了錢,後來見了他還客客氣氣的。
老人們說:“這世上,多數關係都能翻臉,彆覺得不好意思。你越沒底線,彆人越不把你當回事;你明確了底線,彆人反而會敬你三分。”就像村裡的土地糾紛,要是你一味退讓,彆人會得寸進尺;要是你據理力爭,說“這地本來就是我的,不能讓”,彆人反而會跟你好好商量。你的底線,不是“脾氣差”,是你身上最值錢的東西——讓彆人知道,你不是軟柿子,不能隨便捏。
6、彆對人有道德潔癖:湊近了看,誰都有缺點
村裡的張大爺,以前總覺得“人要乾乾淨淨,不能有私心”。可後來他幫村裡管賬目,才發現有人會偷偷多報點開銷,有人會借著辦事的名義占點小便宜。他一開始氣不過,覺得“這些人怎麼這樣”,可後來王大伯跟他說:“湊近了看,誰都有缺點,就像地裡的莊稼,哪有長得完美的?隻要不犯大錯,彆太較真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張大爺慢慢想通了:村裡的李嬸愛占小便宜,可她也會幫鄰居看孩子;村裡的王五愛說閒話,可他也會在彆人遇到難處時搭把手。這世上沒有絕對的“好人”,也沒有絕對的“壞人”,大多是普通人,有優點也有缺點。要是你總用“道德潔癖”要求彆人,覺得“這人怎麼能這樣”,最後隻會自己難受——不是彆人不好,是你把人性想太簡單了,忘了人都有私心,都有犯錯的時候。
7、想著“我很貴”:彆把時間浪費在不值當的事上
村裡的趙叔,以前總愛參加各種“熱鬨事”——鄰居家的紅白喜事要去幫忙,村裡的閒扯會要去湊數,甚至趕集時有人拉他聊天,他也能聊上半天。結果自己的地沒種好,家裡的活也沒乾完,日子過得緊巴巴的。
後來趙叔聽城裡來的親戚說:“你得想著‘我很貴’,算算自己一天能賺多少錢,彆把時間浪費在不值當的事上。”趙叔算了算,自己種大棚蔬菜,一年能賺十萬,平均下來一天差不多三百塊。從那以後,他再也不隨便參加沒意義的熱鬨了——鄰居家的事,要是實在忙不過來才去幫;村裡的閒扯會,能不去就不去;趕集時遇到拉他聊天的,他會說“我得趕緊回去看棚子,耽誤了就虧了”。
慢慢的,趙叔的大棚打理得越來越好,還擴大了規模,賺的錢也越來越多。他說:“以前覺得‘熱鬨’重要,後來才知道,把時間花在自己的事上,才最值當。你要是總想著‘我不值錢’,什麼事都去湊,最後隻會耽誤自己。”
8、知道真相彆拆穿:彆當第一個打破平靜的人
村裡的李四,去年偷偷把自家的地擴了半尺,占了鄰居王五的地。王五知道了,可他沒說破——他知道,村裡不少人都看在眼裡,要是自己先鬨起來,不僅李四會恨他,說不定還有人會說“王五太小氣,半尺地也計較”。
後來李四見王五沒說破,自己反而不好意思了,偷偷把地又挪了回去。王五說:“知道真相彆拆穿,尤其是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時候。你要是第一個跳出來,不僅沒人幫你,還會被孤立。就像村裡的閒話,你要是第一個說‘誰誰家有事’,最後大家都會說‘是王五先傳的’,反而把麻煩引到自己身上。”
做人要懂“不捅破窗戶紙”——有些事,大家心裡都清楚,沒必要說出來。隻要不礙著你的事,哪怕再離譜,也彆當那個“出頭鳥”,不然隻會給自己惹麻煩。
9、工作彆碰自己的弱點:把擅長的事做到極致
村裡的小周,以前在鎮上的飯館打工,老板讓他當服務員,跟客戶打交道。可小周性格暴躁,遇到挑剔的客戶,忍不住就會吵架,沒乾多久就被辭退了。後來小周去了鎮上的汽修廠,跟著師傅學修拖拉機——他動手能力強,又喜歡琢磨機械,沒多久就成了廠裡的能手,老板還給他漲了工資。
師傅跟小周說:“工作就像種地,你要是種不好玉米,就彆硬種,試試種大豆;你要是不會跟人打交道,就彆硬當服務員,找個能發揮你長處的活。職場不給你磨合的時間,隻有把擅長的事做到極致,才會被人看重。”
就像村裡的李嬸,手巧,會做針線活,她就開了個小鋪子,專門幫人縫補衣裳、做布鞋,生意越來越好;村裡的王大伯,懂種地,他就幫人指導種大棚蔬菜,還賺了不少指導費。彆跟自己的弱點較勁,找對自己的路,才能走得遠。
10、彆輕信任何人:人人都在為自己打算
村裡的張嬸,以前總輕信彆人——有人跟她說“種這個新品種能賺大錢”,她就趕緊買了種子,結果種出來的東西沒人要;有人跟她說“把錢放我這,能賺利息”,她就把錢給了人家,結果那人卷錢跑了。
後來張嬸才明白,“人人都在為自己打算,彆輕易信彆人”。就像趕集時,有人跟你說“我的東西最便宜”,其實是想讓你買;有人跟你說“這事包在我身上”,其實是想讓你幫他辦事。你要是輕易相信,把自己的底細都告訴彆人,最後隻會被人利用。
老人們說:“做人要留個心眼,不是讓你壞,是讓你保護自己。彆人的話,聽聽就好,彆全信;彆人的承諾,彆當真,要靠自己。你要是太輕信,就像把自己的軟肋露給彆人,最後隻會被人捏著走。”
喜歡人性的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:()人性的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