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所處的時代,對年輕女性存在一種耐人尋味的規訓:暗示她們要像孩童般天真才顯可愛,要流露弱小才會被保護。人至中年,我愈發欣賞那些富有力量感的女性——李若彤的堅韌、張韶涵的倔強、鄭秀文的不屈,她們身上那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,那種不甘被命運裹挾的韌性,恰是歲月沉澱的珍寶。
然而現實中,許多女性卻主動或被動地走上三條自我消耗的道路:幼化、物化與弱化。作為一名女孩的母親,我希望這些道理能被更多年輕女性知曉。
一、幼化:以天真為麵具的責任逃避
所謂"幼化",是指成年人刻意用孩童的語氣、神態與行為模式與世界互動。很多人將其視為"情趣"或"個性",但真相是,絕大多數刻意的幼化本質上是在逃避成年人的責任。這是一種潛意識的宣告:"我還小,我不懂,我弱不禁風。所以你不能對我要求太高,我犯錯你要原諒,有困難你要承擔。"
這種生存策略看似劃算——隻需賣個萌、裝個傻,便能心安理得地推卸責任、轉嫁難題。我曾帶過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的實習生,簡曆光鮮亮麗,實際卻是個"職場巨嬰"。讓她獨立完成方案,寫兩行就跑來求助:"這個要怎麼做呀?我不會。"派她對接客戶,回來抱怨:"那個客戶好凶,太難纏了。"起初大家念其剛畢業多加照顧,久而久之便敬而遠之——沒人願意在本職工作之外,再額外承擔"育兒"職責。最終她試用期未過,離職時還滿心不解:"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我?我明明對誰都很好啊。"
她或許從未明白:不是大家不喜歡你,而是無法信任一個拒絕長大的人。真正的可愛與純真,是曆經世事後的通透,是見過人心複雜後的依然善良——那是人格魅力,是靈魂自帶的光芒。而將"可愛"當作工具,不過是用糖紙包裹懶惰、怯懦與不願承擔責任的內核。
收起那些"寶寶"話術吧。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說話發嗲就開綠燈,它隻會為敢於承擔責任、解決問題的成年人讓路。
二、物化:將自我標價的危險遊戲
比幼化更隱蔽也更危險的,是"物化"。當下總有一些"人間清醒"的論調:"愛情都是虛的,搞錢最實在女人趁年輕嫁個好價錢才是王道"。這些說法看似精明務實,實則暗藏陷阱——當你開始用"價錢"衡量自身價值時,就已完成了關鍵的自我物化:你不再是活生生的人,而成了一件待售商品。
商品的特性是明碼標價、可供挑選、可以替代且會折舊。將美貌、年齡、生育能力當作核心籌碼擺上婚戀市場,看似能賣個好價錢,實則放棄了最關鍵的"定價權"。一件商品的價值從不由自身決定,而是由市場與買家說了算——他們會挑剔你的"出廠日期"年齡)、檢查"包裝"外貌)、評估"功能性"生育價值、情緒價值),甚至會因出現"新款"而將你無情下架。這種姿態,注定將自己置於被動與缺乏安全感的境地。
當然有人會說,這是"策略性自我物化",是為了獲取資源。即便如此,也要明白"賣"的層次之分:低級的賣法是出售自然資源——美貌與青春都是快速貶值的消耗品;高級的賣法是經營再生資源——才華、認知、情緒穩定、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造價值的潛力。前者是易碎的花瓶,價值隨時間遞減;後者是越挖越有驚喜的寶藏,價值隨時間複利增長。
不可否認,年輕漂亮確實能換取一定資源,但這些終會逝去。唯有認知與能力,才是歲月帶不走的資本。《歡樂頌》裡的樊勝美與安迪形成鮮明對比:將自己明碼標價的女性,最終隻會吸引兩種人——想討價還價的與想將你當戰利品的。在這兩種關係裡,永遠找不到尊重與真愛。
三、弱化:主動交出人生方向盤的慢性放棄
最後談談"弱化"。"我這個人不行,沒什麼主見我哪懂這個,你來決定吧都聽你的"——這些話是否似曾相識?我們總以為這是謙遜低調,實則很多時候是主動放棄力量的表現。
力量並非強勢霸道,而是對人生的掌控感與選擇權。當你說"我不行我不知道你決定"時,就是在一次次將人生方向盤交到他人手中。放棄思考與選擇的權利,甘願做一名乘客——而乘客的命運是:無論司機將車開向何方,哪怕是懸崖,你都隻能被動跟隨,因為方向盤從不在你手裡。
見過太多在關係中弱化到塵埃裡的女性:不敢表達需求怕被拒絕,不敢做決定怕犯錯,不敢與伴侶衝突,寧願委屈自己也要維持表麵和平。她們以為這是"為愛犧牲賢惠懂事",卻不知主動放棄的力量換不來珍惜,隻會換來得寸進尺與理所當然。對方會慢慢習慣替你做所有決定,也會慢慢習慣忽略你的感受與存在,直到你在關係中徹底失語,淪為可有可無的影子。
從今天起停止這一切吧:停止用孩童語氣說話,學會用成年人的邏輯清晰表達觀點與需求;停止用商品眼光打量自己,學會以創造者心態打造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;停止用"我不行"自我催眠,學會對人生說"我選擇、我負責、我決定"。
你的價值不在彆人貼的標簽上,而在自己贏得的勳章裡。你的光芒不是為照亮彆人而存在,因為你本身就是太陽。
喜歡掙錢一本通請大家收藏:()掙錢一本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