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0章 收入上來之前彆想著存錢_掙錢一本通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穿越架空 > 掙錢一本通 > 第190章 收入上來之前彆想著存錢

第190章 收入上來之前彆想著存錢(1 / 1)

“你的想法或許沒錯,但未必適配當下的人生階段”——這句話背後,藏著多數人都在踩的財富誤區:在該“拚命開源”的階段執著於“節流儲蓄”,用存量思維困住增量可能,最終讓人生陷入“進步停滯”的僵局。財富積累從來不是“一以貫之的儲蓄”,而是“分階段聚焦核心矛盾”:月入幾千時拚收入、月入過萬時衝規模、月入十萬後謀增值,唯有抓準每個階段的“主要矛盾”,才能讓財富真正滾起來。

一、月入幾千:儲蓄是“自我安慰”,賺更多才是破局關鍵

當你的收入僅能覆蓋溫飽,“活著”隻是人生的起點,而非終點。這個階段最典型的誤區,是“一門心思想著儲蓄”——覺得省吃儉用攢下的錢能帶來安全感,實則是“用有限的收入,做無效的積累”。

月入幾千時,即便把生活壓縮到極致,每月能存下的錢也不過幾百、一千出頭。這筆錢能做什麼?既無法應對突發疾病、失業等重大意外,也不能作為“改變現狀的啟動資金”,頂多在消費時多一點底氣,本質上是“對現實無意義的自我安慰”。就像有人每月省出200塊存起來,一年不過2400塊,遇到一次感冒發燒就可能花光,這樣的儲蓄,與其說是“規劃”,不如說是“感動自己的徒勞”。

這個階段的“主要矛盾”隻有一個:賺更多錢,提升收入基數。與其在“每天少喝一杯奶茶”上糾結,不如把時間和精力花在“能提升收入的事”上——學一門能變現的技能比如剪輯、文案、設計),做一份能增加收入的副業比如接單、帶貨、兼職),哪怕每月多賺1000塊,也比“省出200塊”更有價值。因為收入基數不提升,再精細的儲蓄計劃,都跳不出“隻能解決溫飽”的困境。

二、月入1萬+:儲蓄是“消費主義的獵物”,繼續衝收入才是正解

當收入突破1萬,除去日常開銷能有幾千結餘,很多人會覺得“終於能存錢了”——但這個階段的儲蓄,依舊是“陷阱”。

一方麵,這個檔次的儲蓄,最容易被“消費主義收割”。月入1萬後,你會覺得“自己有能力享受更好的生活”:買更貴的衣服、換更好的手機、去更高檔的餐廳,甚至開始分期買奢侈品。看似“有結餘”,實則“賺得多花得更多”,最後存下的錢,不過是“被消費主義篩選後剩下的殘渣”,根本成不了“改變命運的資本”。

另一方麵,月入1萬和月入幾千,本質上沒有區彆——你的生活模式、社會階層、抗風險能力,都沒有發生質變。不過是“吃得好一點、用得好一點”,但這些“改善”會讓你陷入“舒適區”,誤以為“現狀已經不錯”,從而失去“繼續突破的動力”。就像有人月入1萬後,覺得“比上不足比下有餘”,不再願意學新技能、拚新機會,最後幾年過去,收入依舊停留在1萬,而身邊有人早已突破3萬、5萬,差距就此拉開。

這個階段的“主要矛盾”,依然是繼續提升收入。不要被“能存下錢”的假象迷惑,而是要思考“如何讓收入再上一個台階”:在主業上爭取晉升、漲薪,把副業做得更規模化,甚至嘗試“輕資產創業”比如做自媒體、開網店)。唯有讓收入突破“1萬”的瓶頸,進入更高的量級,才能真正擁有“改變現狀的選擇權”。

三、月入35萬:儲蓄的意義讓位於“杠杆”,階層躍遷才是目標

月入35萬,終於能存下一筆“像樣的錢”,但這個階段的核心,不是“把錢存起來”,而是“用好錢的杠杆”——可惜很多人,卻用“貸款”把自己鎖死在現有階層。

這個收入量級的人,往往會做出“看似合理”的選擇:貸款買房、買車、買奢侈品,覺得“用未來的錢改善現在的生活”是“明智之舉”。但實際上,這些“杠杆”會變成“枷鎖”——每月幾萬的房貸、車貸,會讓你不敢輕易換工作、不敢嘗試新機會,隻能被困在“穩定但無突破”的狀態裡。你的收入看似很高,但大部分都要“還給銀行”,根本沒有“用於增值的資本”,而“階層躍遷”,恰恰需要“能自由支配的資金”去做“更有價值的事”比如投資、創業)。

月入35萬,距離“階層躍遷”還有很遠的距離——這個階段的“主要矛盾”,是讓錢為你“生錢”的能力,而非“存錢”。你可以用部分資金做“風險可控的投資”比如優質基金、行業股權),也可以用資金“拓展新的收入渠道”比如投資朋友的靠譜項目、打造個人品牌)。記住:真正的財富積累,不是“存了多少錢”,而是“錢能幫你賺多少錢”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四、月入10萬+:“所賺即所存”,賺錢能力才是最大的儲蓄

當月入突破10萬,你會真正明白“儲蓄的本質”:存錢的意義,隻在於“錢生錢”;賺錢的能力,才是最高效的儲蓄。

這個階段,你不需要再糾結“每月存多少”——因為你的收入,已經能輕鬆覆蓋生活開銷,剩下的資金,要麼用於“擴大業務規模”,要麼用於“高收益投資”。所謂“所賺即所存”,不是說“把賺的錢都存起來”,而是“你賺的錢,都能轉化為‘能繼續賺錢的資本’”。比如你用100萬投資一個項目,每年能獲得20萬收益,這20萬就是“錢生錢的結果”,比你“把100萬存在銀行拿3萬利息”,要高效得多。

這個階段的“主要矛盾”,是提升“錢生錢”的效率。你要研究的不是“如何省錢”,而是“如何讓資本增值”——學習投資邏輯、看懂行業趨勢、鏈接優質資源,讓每一筆錢都能“滾雪球”。此時的儲蓄,才真正有意義:它不再是“應對意外的備用金”,而是“撬動更大財富的籌碼”。

五、過早儲蓄的陷阱:從增量思維到存量思維,是進步停滯的開始

為什麼說“過早儲蓄”有害?因為它會讓你的思維,從“增量思維”轉向“存量思維”——這是人生進步停滯的根源。

“增量思維”的核心,是“靠開源解決問題”:你相信“人生的目標,要通過獲取更多資源來實現”,所以會主動學技能、拚機會、拓渠道,不斷擴大“收入盤子”。而“存量思維”的核心,是“靠節流解決問題”:你覺得“人生的問題,要通過節省現有資源來應對”,所以會把注意力放在“少花錢、多存錢”上,不再願意“冒險嘗試新事物”。

這種思維轉變,看似是“理性選擇”,實則是“賺錢能力不足的妥協”——因為你沒法賺更多,所以隻能盯著“手上的存量”;因為你害怕失去存量,所以不敢做任何有風險的嘗試。最終,你的賺錢係統會封閉,資源會固化,人生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少。就像有人月入5000時開始拚命存錢,存了5年也不過存下3萬,而身邊有人用5年時間學技能、做副業,收入早已突破3萬,兩者的差距,本質上是“思維模式的差距”。

六、財富的真相:賺錢的目的是繼續賺錢,雪球滾大了才有“美好生活”

很多人誤以為“賺錢的目的是存錢,存錢的目的是過上好日子”,但真相是:賺錢的目的,是繼續賺錢;美好生活,隻是“雪球滾大後”的順帶結果。

財富積累的本質,是“滾雪球”:從“沒本錢”到“小有本錢”,靠的是“原始收入”;從“小有本錢”到“原始積累”,靠的是“收入的持續提升”;從“原始積累”到“財富自由”,靠的是“錢生錢的複利”。這個過程,是“以終為始的循環”——你賺的每一筆錢,都要成為“賺更多錢的資本”,而不是“用來苟且生活的儲蓄”。

沒做過生意、沒白手起家的人,很難理解這一點:他們總覺得“有一筆錢就能安穩度日”,卻不知道“沒有持續賺錢的能力,再厚的儲蓄也會坐吃山空”。就像有人存了50萬後辭職“靠利息生活”,結果遇到通脹、利率下降,幾年後50萬的購買力大幅縮水,最後不得不重新找工作。而真正的財富自由,是“被動收入能覆蓋所有需求”——這需要“足夠大的資本”和“穩定的增值能力”,絕不是“靠一筆儲蓄就能實現”。

七、結語:人生沒有“一輩子的事”,開源才是唯一的出路

“沒有什麼事值得花上一輩子去做”——如果一件事需要你用一輩子去追求,要麼是“你選錯了方向”,要麼是“你用錯了方法”。判斷一件事是否“值得做”,標準很簡單:10年內能否看到結果?如果10年都做不到,那大概率是“騙局”,不如及時止損,換一條路。

財富積累也是如此:不要用“一輩子的儲蓄”去換“苟且的生活”,而是要用“10年的時間”去“搭建開源的係統”——學技能、拓渠道、練思維,讓收入持續提升,讓資本持續增值。當你的“雪球”滾到足夠大,“被動收入能覆蓋所有需求”時,儲蓄才有意義;當你還在“為溫飽、為月供發愁”時,儲蓄隻是“自我安慰的陷阱”。

記住:人生不同階段,有不同的核心矛盾。在該“拚”的階段選擇“穩”,在該“衝”的階段選擇“守”,隻會讓你錯過最好的機會。開源才是永恒的出路,進步才是對抗不確定性的唯一辦法——你的賺錢能力,永遠比你存下的錢更重要。

喜歡掙錢一本通請大家收藏:()掙錢一本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開局附身袁紹:我的五虎將不對勁 天幕:太子聊天室 五姓嫡脈:躺贏大唐 風起荊南 大明:陳圓圓跪地求饒! 逆流1990:資本暗湧時 在每一個夢醒時分 完了,老婆和小姨子靈魂互換了 敲三下軌道,靈能會殺你 重生主播自毀容顏覺醒神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