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會長考慮得非常周到。”陳捷再次表示了讚同,然後提出了一個補充建議,“我完全同意會長的分工,隻是,我有一個小小建議,為了更好地體現我們籌委會工作的專業性和高效性,建議在我和林薇副主任下麵,再細分幾個工作小組。”
他走到白板前,拿起筆,一邊畫圖一邊說:
“我負責的內容策劃這一塊,可以分為‘議題研究組’和‘嘉賓聯絡組’,議題組專門負責將我們的大方向,細化成一個個具體、有吸引力的分論壇議題,嘉賓組則專門負責對擬邀嘉賓進行背景研究,尋找最合適的邀請切入點。”
“林薇副主席負責的這一塊,可以分為‘宣傳推廣組’、‘外聯讚助組’和‘會務後勤組’,各司其職,責任到人。”
陳捷畫出了一個清晰組織架構圖。
王晨在最頂端,下麵是兩位副主任,再往下是各個職能小組。
王晨眉頭一皺,本能地覺得有些不對勁,但又說不上來。
這個架構圖看起來確實更科學、更高效。
陳捷沒等他反對,便繼續說道:
“至於各小組的組長人選,我覺得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,比如學術部的李響同學,他雖然平時話不多,但專業功底極其紮實,對我國的立法史非常有研究,讓他擔任議題研究組組長,再合適不過。”
“還有文藝部王樂樂,她做事細心,形象也好,可以去負責嘉賓接待工作,我們不能隻局限在自己分管的部門裡用人,應該把整個學生會優秀人才都調動起來。”
陳捷這番話,說得大公無私,冠冕堂皇。
但王晨的心卻猛地一沉!
陳捷這是在切香腸!
通過細化組織架構,名正言順地創造出了許多新的“小組長”職位,然後,再以唯才是舉的名義,將那些不屬於王晨派係、甚至是被邊緣化的中間派成員,安插到這些關鍵執行節點上!
比如那個李響,王晨知道他,一個書呆子,平時跟陳捷關係不錯。
讓他去負責議題研究,那整個論壇要討論什麼,不就完全被陳捷和他的朋友控製了嗎?
而嘉賓聯絡和接待,更是核心中的核心!
王晨想反對,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。
他找不到任何理由。
陳捷的提議,從任何角度看,都是為了工作。
他推薦的人選,也確實是能力出眾的同學。
如果自己強行反對,非要安插自己親信,那吃相就太難看了,等於向所有人承認自己是在搞小團體,任人唯親。
尤其是在剛剛被院領導敲打過的背景下,他也不敢再表現出任何一絲不以工作為重的姿態。
“好……好提議!”王晨幾乎是從牙縫裡擠出這幾個字,“就按陳捷同學說的辦,大家都是為了一個目標,要人儘其才,物儘其用嘛!”
他捏著鼻子認了。
會議結束時,王晨雖然還是名義上的主任,但他感覺自己已經被架空了。
他原本鐵板一塊的權力版圖,被陳捷用一把看不見的刀,劃得四分五裂。
而陳捷,則成功地在王晨眼皮子底下,團結了一批原本的中間派,建立起了自己真正的班底。
他給出的不是虛名,而是實實在在的,能鍛煉能力,寫進履曆的小組長職位。
那些被啟用的同學,看著陳捷的眼神,都變成了感激和信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