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籌委會成立後的第一次小組會議,在學術部辦公室召開。
氣氛與之前學生會大會的劍拔弩張截然不同,顯得熱烈而專注。
“陳捷,你這招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用得太絕了!”李響是一個戴著厚厚眼鏡片的男生,激動得滿臉通紅,“王晨那張臉,都快綠成苦瓜了!”
陳捷笑了笑,擺擺手:
“現在不是高興的時候,我們隻是拿到了入場券,能不能把戲唱好,唱得滿堂喝彩,就看我們接下來的活兒乾得怎麼樣了。”
他環視了一圈自己這個小小內閣,沉聲道:
“我們的第一個任務,也是最關鍵的任務,就是敲定主論壇的鎮場嘉賓,這個人,將直接決定我們論壇的規格和影響力。”
“你有什麼想法?”負責嘉賓聯絡組的王樂樂問道。
陳捷走到白板前,寫下了三個字——羅文博。
“羅老?”李響倒吸一口涼氣,“最高人民法院前副院長,著名法學家,我們燕大的傑出校友,羅文博院士?”
“對,就是他。”陳捷語氣平靜字。
辦公室裡瞬間鴉雀無聲。
所有人都被這個名字鎮住了。
那是什麼級彆的人物?
彆說他們一個學生組織,就算是燕大校方出麵,都未必能請得動。
這種國寶級的大學者,早已不參加任何俗務活動了。
“這……這不太可能做到吧?”有人小聲地嘀咕。
陳捷轉過身,看著眾人臉上懷疑和畏難的神色。
這是建立自己絕對權威的最好機會。
他沒有長篇大論地解釋,而是直接分配任務:
“李響,你帶議題組,三天之內,給我一份關於‘法治精神與國家治理現代化’這個主題的研究報告,我要知道,從建國到現在,理論界對這個問題的探討,經曆了幾個階段,每個階段的代表人物和核心觀點是什麼。”
“尤其是,羅文博院士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,他最具代表性觀點是什麼。”
“嘉賓聯絡組,你們的任務更重,我要你們去查,羅老退休後所有公開活動、發表的文章、接受的采訪。”
“我要知道他最近在關心什麼,他的生活習慣,他的秘書或者家人的聯係方式,甚至是他當年在燕大讀書時,最敬重的老師是哪一位,關係最好的同學有誰還在京城。”
“記住,我要的是信息,一切有用的信息。不要去想能不能請到,先去想,我們手裡有多少張可以打的牌。”
陳捷的話語清晰條理,那超越年齡的沉穩和氣場,讓在場所有人都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。
他們雖然覺得任務艱巨,但看著陳捷這番乾勁,心中又莫名地燃起了一股熱血。
或許……真有希望呢?
在陳捷的強勢推動下,這個小小團隊爆發出驚人的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