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強說著,讓手下分發了一份厚厚的材料。
林南東拿過來看了幾眼,眉頭就皺了起來。
高強的方案,數據詳實,論證充分,充滿了經濟學模型的嚴謹,但通篇都隻在談效率、談增長、談指標,對於改革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、穩定風險,卻幾乎避而不談。
這是一個典型的、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技術官僚方案。
“高局長,你們的方案我們看了一下,”林南東作為綜合局代表,不得不開口,“數據很亮眼,但改革是一項係統工程,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到社會層麵承受能力和配套措施的跟進問題?”
高強輕笑一聲:
“南東同誌,我們現在要的是魄力,是殺出一條血路,如果瞻前顧後,畏首畏尾,那還叫什麼改革?發展中的問題,要靠發展來解決嘛!”
一句話就把林南東頂了回去,還暗暗給他扣上了一頂思想保守的帽子。
會議室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。
黨建局的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認為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,但高強卻不以為然,認為這是外行指導內行。
一時間,會議陷入了僵局,變成了各說各話的扯皮會。
周海坐在主位上,麵沉如水,一言不發。
如果第一次會議就無法統一思想,那這個課題組基本就宣告失敗了。
就在這時,他目光一轉,看到了坐在角落裡,一直低頭認真記錄的陳捷。
他的腦海裡,閃過了林南東對這個年輕人的評價——“思想敏銳,有大局觀”。
而且他也想再探探這個年輕人的能力極限。
“咳,”周海清了清嗓子,打破了僵局,“大家說的都有道理,神仙打架,各有各的高招啊。”
他先是緩和了一下氣氛,接著話鋒一轉:
“我們這裡,今天還有一位特殊的列席代表,燕大法學院的高材生,陳捷同學,小陳,你聽了半天,作為一張白紙,一個局外人,你有什麼看法?”
“隨便說說,暢所欲言,就當是給我們這些老同誌,提供一個年輕人的視角。”
周海既沒有偏袒任何一方,又引入了一個全新的變量。
讓陳捷發言,說好了,是集思廣益。
說砸了,也無傷大雅,不過是一個實習生的胡言亂語。
但這一招,卻把所有的壓力,瞬間都轉移到了陳捷身上。
會議室裡所有人的目光,齊刷刷地聚焦在了這個年輕得過分的實習生身上。
高強眼神裡帶著一絲輕蔑,林南東眼神裡則充滿了擔憂和鼓勵。
陳捷心中一凜,知道這是局長在給自己機會,也是在給自己出難題。
這是萬丈懸崖,也是通天階梯。
他放下筆,緩緩站起身,先是向著主位的周海和會議桌前的各位領導,謙遜地鞠了一躬,然後開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