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謝謝周主任,謝謝各位領導老師給我這個發言的機會。”
他的聲音不大,但清晰沉穩,瞬間讓有些嘈雜的會場安靜了下來。
“剛才聽了各位領導的真知灼見,學生深受啟發,特彆是經濟局高局長團隊的方案,數據翔實,模型專業,為我們接下來的工作,提供了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,學生非常佩服。”
陳捷一開口,沒有反駁任何人,而是先對最強勢的高強,送上了一頂高帽。
高強臉上的輕蔑,果然緩和了幾分。
伸手不打笑臉人,這個年輕人,很上道。
“學生學的是法律,對經濟和黨建都是外行,不敢妄言。”陳捷姿態擺得極低,“隻是從一個普通學習者角度,產生了一點不成熟的思考,想向各位領導請教。”
“我認為,高局長的方案,抓住了改革的動力核心,那就是如何通過體製創新,解放生產力,而林處長和黨建局的老師們,則抓住了改革的穩定底盤,那就是如何確保改革在正確的軌道上平穩運行。”
“這兩者,就像一輛賽車的油門和刹車,缺一不可,並非相互對立,而是一個有機整體的兩個側麵。”
這番話瞬間將原本對立的觀點,拉到了一個統一的框架內。
高強和林南東的臉色都緩和了下來。
“那依你看,如何才能讓油門和刹車,更好地協同配合呢?”周海饒有興致地追問道。
陳捷沒有直接回答,而是拋出了一個全新維度:
“周主任,各位領導,剛才我們的討論,都聚焦在‘我們應該做什麼’上,但或許,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,思考一下‘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什麼’?”
“改革的最終目的,不是為了數據增長,也不是為了穩定而穩定,而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”
“所以,我們方案的設計,是否可以引入一個‘群眾獲得感’的評價維度?”
群眾獲得感?
這五個字一出,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。
在座的都是頂級智囊,瞬間就明白了這五個字背後,蘊含的政治智慧和全新執政理念!
這個提法,跳出了單純的經濟或維穩視角,直接站在了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政治高度,為整個改革,找到了一個最根本落腳點和價值標尺!
陳捷沒有停頓,繼續說道:
“比如,高局長的方案裡,提到要精簡某個審批流程,這很好,能提高效率。”
“但我們能不能再往前想一步?這個流程精簡後,老百姓去辦事,是不是真的更方便了?等待的時間是不是真的縮短了?他們的主觀感受,是不是更好了?”
“再比如,林處長擔心的社會穩定問題,我們能不能不隻是被動地去維穩,而是主動地去創穩?”
“通過改革,讓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,社會保障更完善了,公共服務更公平了,他們的安全感、幸福感提升了,這不就是最堅實的穩定基礎嗎?”
“所以,我有一個不成熟的建議,”陳捷目光掃過全場,最後落在周海身上,“課題組的報告,是否可以構建一個‘三位一體’的評估體係?”
“既要有高局長強調的經濟效益評估,也要有林處長和黨建局老師們關心的社會風險評估,更要有一個貫穿始終的、以人民滿意度為核心的綜合效益評估。”
“讓數據增長的冷指標,和群眾感受的熱溫度,統一起來,這樣,我們的報告,可能才更能體現出中央‘發展為了人民、發展依靠人民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’的根本精神。”
當陳捷說完最後一個字,再次向眾人鞠躬坐下時,會議室裡一片寂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