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……好啊!”讀到一半,趙禮星忍不住低聲讚歎了一句。
他不是李建那種鄉鎮乾部,是在市發改委這種核心部門曆練過的,眼光和格局,遠非一個鄉鎮乾部可比。
他一眼就看出了這份報告的真正價值所在!
這哪裡是一份簡單的工程報告?
這分明是一篇站位高遠、思想深刻、極具操作性的高質量策論!
作者完全跳出了修渠這件事本身,而是將其作為了一個切入點,係統地探討了如何在新時期,通過項目合作來化解基層矛盾、整合社會資源、重塑治理結構。
特彆是報告中提出的“以項目黨支部為引領,打破行政村壁壘,構建區域化黨建新格局”的思路,以及“引入第三方監理,建立全過程績效評估體係,確保財政資金使用效率”的建議,簡直是說到了趙禮星的心坎裡!
這些,正是他一直想在安南縣推動,卻苦於沒有抓手和理論支撐的改革方向!
“這絕不可能是一個鄉鎮乾部的水平!”趙禮星心中立刻做出了判斷。
這份報告的作者,其政策理論水平、文字駕馭能力、宏觀思維格局,至少是省委政策研究室的水平!
難道是省裡哪位筆杆子下來調研,幫他們寫的?
趙禮星心中激動起來,如果能把這位高人找出來,聘為縣政府顧問,那自己未來在安南縣的工作,豈不是如虎添翼?
他強壓住內心興奮,繼續往下看,看得越仔細,越是心驚。
報告邏輯鏈條之完整,對策建議之精準,仿佛作者已經預見到了項目執行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,並提前給出了解決方案。
然而,就在他拍案叫絕之際,卻突然發現了一個刺眼的問題。
在“項目效益分析”這一章節,報告文字論述是“通過防滲渠改造,預計可節約水資源30%以上,新增有效灌溉麵積超過一千畝,年增產糧食可達五十萬斤,直接經濟效益顯著”。
這段文字寫得鏗鏘有力,令人振奮。
可是,後麵附上的數據測算表格裡,填寫的總投資是八十萬,而根據填寫的糧食增產數據和當前市場糧價,計算出來的年經濟效益,卻隻有區區五萬元。
八十萬的投資,一年才五萬的回報?
投資回報率低得嚇人!
這與前麵文字部分描述的“直接經濟效益顯著”,形成了巨大矛盾!
趙禮星眉頭瞬間擰成了一個疙瘩。
以這篇報告作者表現出的嚴謹和專業,絕不可能犯下如此低級的數據錯誤。
這就像一位數學大師,寫出了一篇驚豔論文,卻在最後結論裡,把一加一算成了三。
太不合常理了!
問題出在哪裡?
趙禮星目光如同鷹隼一般,在報告上反複逡巡。
他拿起筆,開始親自驗算。
趙禮星調出了縣水利局內部資料,找到了關於土渠滲漏率和水泥渠節水率的行業標準數據,又根據報告裡兩個村的耕地麵積,重新計算了一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