掛掉電話,趙禮星看著那份被自己用紅筆修改得密密麻麻的報告,眼神興奮。
自己可能發現了一個能改變安南縣未來的寶藏!
他沒有絲毫猶豫,立刻讓秘書重新打印了一份修正後的報告,然後在封麵上親筆寫下一行字:
“報送市委劉副市長,請審閱,一份來自基層的、極具創新性和操作性的高質量調研報告,或可為我市破解三農發展難題提供全新思路。”
寫完,他將報告裝進一個印有機密字樣的文件袋,親自交給了司機。
“老王,辛苦你一趟,馬上把這份文件,送到市委大院,親手交給劉副市長秘書小李。”
“好的,縣長。”
看著車子離開,趙禮星轉身回到辦公室,站在窗前,望著遠處縣城萬家燈火,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。
……
鎬南市,市委大院。
雖然是春節假期,但市委常委、常務副市長劉昌明的辦公室,依舊燈火通明。
作為主管全市經濟發展的常務副市長,劉昌明幾乎沒有節假日概念。
他的秘書小李,也是一個二十四小時待命的工作狂。
當他接到安南縣縣長趙禮星的司機送來的那份機密文件時,已經是晚上九點多。
看到趙禮星在封麵上親筆寫下的那段話,小李不敢怠慢,立刻敲響了劉昌明辦公室的門。
“劉副市長,安南縣的趙禮星縣長,報上來一份緊急報告。”
劉昌明正埋首於一堆文件中,聞言,隻是淡淡地嗯了一聲,沒有抬頭。
對於基層報上來的各種報告,他早已見怪不怪,大多是些陳詞濫調,沒什麼新意。
小李將報告輕輕地放在劉昌明桌上,然後又將趙禮星寫的那段推薦語,低聲複述了一遍。
當聽到極具創新性、全新思路這幾個詞時,劉昌明終於抬起了頭。
他知道趙禮星這個人,雖然年輕,但做事沉穩,從不誇大其詞。
能讓他用上如此高的評價,這份報告,恐怕真有點東西。
劉昌明拿起報告,戴上眼鏡,開始審閱。
這一看,就再也移不開眼睛了。
劉昌明的表情,與之前的趙禮星如出一轍,從平靜,到驚訝,再到驚異,最後,化作了難以掩飾的狂喜!
“好,好一個‘以項目合作為抓手,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’!”劉昌明猛地一拍桌子,站了起來。
與趙禮星不一樣,劉昌明的政治高度和視野,又在另一個層級。
他從這份報告裡,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具體的節水灌溉工程,還是一種全新的,可以複製、可以推廣的,解決當前農村普遍存在的“空心化、矛盾多、發展難”三大困境的係統性方案!
報告中關於“項目黨支部”、“區域化黨建”、“鄉賢能人反哺機製”、“數字化鄉村治理平台”等一係列構想,對他而言,簡直如同醍醐灌頂!
劉昌明正在為全市下一步的農村工作改革方向而苦惱,這份報告,就像一場及時雨,給他送來了最需要的理論彈藥和實踐模型!
“這份報告,是誰寫的?”劉昌明目光灼灼地看著秘書小李。
“報告上寫的是清河鎮政府,但趙禮星縣長在電話裡特彆說明,實際執筆人,是清河鎮陳家村一個在燕京大學就讀的學生,名叫陳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