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禮星坐在陳捷身邊,一直在不動聲色地觀察著這個年輕人。
從上車到現在,陳捷的臉上沒有絲毫的緊張或者興奮,平靜得就像一潭古井。
這份養氣功夫,讓趙禮星心中暗暗稱奇。
“陳捷同學,不介意我問一下吧,那份報告,真的是你一個人完成的嗎?”趙禮星終於還是沒忍住,開口問道。
陳捷笑了笑:
“報告的框架和主要觀點,確實是我個人的一些不成熟思考,但裡麵也借鑒了我們學校一些教授的學術成果,算不上完全原創。”
這個回答非常高明。
既承認了是自己主筆,又沒有把功勞全部攬下,將成果歸功於學校教授,顯得謙虛而嚴謹。
“了不起,了不起啊。”趙禮星由衷地讚歎,“我很好奇,你一個法學生,怎麼會對農村的基層治理問題,有這麼深刻的理解?”
“報告趙縣長,我本身就是從農村走出去的,對農村的情況,有一些切身體會。”陳捷回答得滴水不漏,“另外,法律是治國之學,而國家治理的根基在基層,所以,關注基層,本身就是我們法學生的應有之義。”
趙禮星點了點頭,不再多問。
有些事,點到為止即可。
過度探究,反而會引起對方反感。
一路無話。
淩晨兩點,車子抵達了鎬南市。
趙禮星沒有帶陳捷去酒店,而是直接將他安排在了市委招待所一個安靜套間裡。
“陳捷同學,你先好好休息一下,明天上午九點,我來接你,一起去見劉市長。”趙禮星臨走前,鄭重地叮囑道。
送走趙禮星,陳捷站在窗前,望著這座城市,心中百感交集。
上一世,他從市直機關的一個小科員做起,用了二十年,才勉強爬到副廳級的位置,最終黯然離場。
而這一世,他還沒畢業,就已經被這座城市的常務副市長點名召見。
不同選擇,不同的人生軌跡,真是天差地彆。
陳捷沒有立刻休息,而是先衝了個熱水澡,讓頭腦保持清醒。
然後,他開始在腦海中,模擬明天與劉昌明見麵的場景。
劉昌明會問什麼?
自己該怎麼回答?
每一個問題,每一個細節,他都反複推演,力求做到萬無一失。
……
第二天上午九點整,趙禮星準時出現在了招待所門口。
陳捷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,整個人顯得精神而乾練。
“走吧。”趙禮星滿意地點了點頭。
鎬南市市政府大樓,九樓,常務副市長辦公室。
秘書小李將兩人引了進去。
辦公室寬敞明亮,裝修簡潔而莊重。
一個身材高大,戴著金邊眼鏡的中年男人,正站在落地窗前,負手而立,眺望著窗外。
正是劉昌明。
聽到腳步聲,劉昌明緩緩轉過身,目光第一時間就落在了陳捷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