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真正讓蔣海山震動的,是報告的第三部分——“項目全生命周期動態信用評估體係”。
陳捷在報告中指出,很多項目,在招商引“狼”入室,落地之後,就立刻變臉,當初承諾的各種美好願景,都成了空頭支票。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陳捷設計了一套動態評估機製。
項目的星級評定,不是終身製的,而是每年都要進行一次複評。
複評依據,就是企業在過去一年裡,是否兌現了當初的承諾,是否在稅收、就業、環保、創新等方麵,達到了預期目標。
如果超額完成,那麼恭喜,你的星級可以提升,明年將享受到更好的政策。
如果隻是勉強達標,那星級不變。
但如果出現了嚴重違約,比如偷排汙水,比如拖欠工人工資,比如承諾的研發投入遲遲不到位,那麼對不起,你的星級將被立刻下調,之前享受的所有優惠政策,不僅要被全部收回,還要麵臨高額罰款,甚至被直接列入安宜鎮的“投資黑名單”,永遠失去準入資格。
這是懸在所有投資者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!
它告訴所有來到安宜鎮的企業,這裡不是法外之地,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。
在這裡,契約精神是最高準則,誠信經營是唯一通行證。
當蔣海山看完這最後一部分,他抬起頭,看著對麵那個依舊雲淡風輕的年輕人:
“陳鎮長,你這份報告,做得……很好!”
他是真覺得這個想法好,非常前沿。
準入評分製,解決了“誰能進”的問題。
階梯激勵製,解決了“怎麼讓他變得更好”的問題。
動態信用評估,則解決了“怎麼讓他不變壞”的問題。
三個環節,環環相扣,構成了一個完美的、可以自我調節、自我進化的良性生態閉環。
這樣一個擁有強大自我調整能力的製度設計,能自動地篩選、激勵、約束所有進入這個係統的參與者,引導他們朝著一個共同的、高質量發展的目標,不斷前進。
這不是一份簡單的項目管理方案,而是一種全新的、更高維度的管理哲學!
“蔣鎮長,你過獎了。”陳捷笑了笑,“這隻是我的一些理論構想,紙上談兵,能不能在現實中落地,還很難說,裡麵肯定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,需要你這樣經驗豐富的實踐家,來幫我斧正。”
蔣海山看著陳捷,道:
“陳鎮長,你就彆謙虛了,這份報告哪裡還需要我來斧正?我現在唯一想知道的,這份報告,我們……真的能把它變成現實嗎?”
他眉頭緊鎖,將心中的疑慮和盤托出:
“不瞞你說,你這套體係,太……太先進了。”
“我承認,它非常科學,非常完善,簡直就是為未來的理想城市量身定做的。但是,對於現在的安宜鎮來說,是不是有點……水土不服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