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捷的聲音還在繼續:
“還有,按照國家標準,給被征地的農民足額補償,需要多花多少錢?這點錢,跟他們未來幾十年,從這片土地上攫取的巨額利潤相比,又算得了什麼?”
“他們想把所有的好事都占儘,把所有最昂貴的成本都轉嫁給我們政府,轉嫁給我們安宜鎮的老百姓,還不願意承擔任何責任,蔣鎮長,你說,天底下有這麼便宜的事嗎?這合不合理?”
蔣海山又歎了一口氣。
他當然清楚那些商人為了賺取利益,想方設法占儘便宜的行為。
但招商引資,不是請客吃飯,更不是做慈善。
這本質上,是一場平等的商業合作,更是一場博弈。
政府付出了土地、政策、服務,企業就必須付出相應的投資、稅收,以及對當地社會就業和環境的責任。
而商人,總想利用地方政府對GDP的渴求,實乾官員對政績的渴望,來打破這種平衡。
他們總想用最小的代價,來換取最大的利益。
你退一寸,他便進一尺。
你若毫無底線,他便會貪得無厭。
“所以,蔣鎮長,”陳捷聲音再次響起,“我們不能再用過去那種保姆式、乞求式的招商模式了,安宜鎮,已經過了那個需要靠犧牲環境、賤賣資源來換取投資的初級階段了。”
“我們現在要做的,不是去求著那些落後的、高汙染的資本進來,而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遊戲規則,一套能讓優質資本主動上門,並且心甘情願地遵守我們規則的體係。”
“要讓那些想來安宜鎮發財的老板們明白一個道理,安宜的門檻很高,但門檻後麵的風景,更好!”
蔣海山心頭一動,追問道:
“全新的遊戲規則?”
陳捷從辦公桌抽屜裡,拿出了一份裝訂整齊的報告,遞給了蔣海山。
報告的封麵上,印著一行醒目標題。
《關於建立安宜鎮“項目全生命周期評分管理與激勵機製”的初步構想》。
蔣海山看著標題,眉頭一蹙。
“這是我這幾天,結合之前打回去的那些項目,做的一點不成熟思考。”陳捷謙虛地說道。
蔣海山迫不及待地翻開了報告。
他看得很快,但又很仔細,眉頭時而緊鎖,時而舒展。
陳捷的這份報告,完全跳出了傳統招商引資中“一事一議”、“特事特辦”的模式,而是嘗試構建一個科學、量化、透明的全新項目評估與管理體係。
這個體係的核心,是一個“項目準入評分製”。
它不再簡單地以投資額作為唯一衡量標準,而是建立了一個涵蓋了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、環境效益和創新效益四大維度的綜合評分模型。
比如,在經濟效益維度下,除了看投資額和預期稅收,還要看項目能為本地帶來的上下遊產業鏈帶動效應,看它能創造多少高質量的就業崗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