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社會效益維度下,要看企業為員工提供的薪酬福利水平,看它是否願意投資建設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,甚至,還要看它是否願意參與本地的慈善和公益事業。
在環境效益維度下,則是一票否決製。
任何在環保技術上不達標,存在重大汙染隱患的項目,無論能帶來多大經濟利益,都直接零分出局。
而那些采用國際領先的清潔生產技術、能實現循環利用的項目,則可以獲得極高的加分。
在創新效益維度下,重點考察項目的技術含量、研發投入占比、以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。
這套評分體係,就像一張精密的濾網,能將那些真正優質的、符合安宜鎮長遠發展利益的“金鳳凰”篩選出來,同時,將那些隻想來撈一筆就走的“蝗蟲”和“烏鴉”,徹底地擋在門外。
看到這裡,蔣海山覺得有些理想化了。
然而,陳捷的構想,還遠不止於此。
報告的第二部分,提出了一個與評分製環環相扣的“階梯式激勵機製”。
簡單來說,就是“評分越高,獎勵越好”。
所有通過準入審核的項目,將根據其最終得分,被評定為“三星”、“四星”、“五星”三個等級。
三星項目,隻能享受到最基本的普惠性政策支持。
四星項目,則可以在土地價格、稅收返還、人才引進等方麵,獲得額外的、更大力度的政策傾斜。
而最頂級的五星項目,則將享受到“鎮長直通車”、“一站式審批”、“一事一議”等最高規格的VIP待遇,鎮政府將為其配備專門的服務團隊,提供全天候、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務。
“這是……”蔣海山喃喃自語,“用政策,為資本定價?”
他很聰明,一眼就看出了這部分的核心含義。
沒錯,就是定價!
陳捷這套機製,直接顛覆了過去政府與資本之間的關係。
不再是政府求著資本,而是讓資本為了爭奪安宜鎮最優質的政策資源,而主動地、拚命地向政府設定的“好項目”標準靠攏。
想拿最便宜的地?
可以,先把你的環保設備升級到國際領先水平。
想享受最高的稅收返還?
沒問題,先把你的員工工資和福利待遇,提高到全行業領先水平。
想讓鎮長親自為你服務?
很簡單,把你的研發中心和核心技術,落戶到我們安宜來。
這是一種陽謀,也是一種正向激勵。
它不再是簡單地對壞項目說“不”,而是在對好項目說“是”的同時,告訴他們,你可以變得“更好”,而“更好”意味著實實在在的、巨大的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