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宜鎮作為GDP破兩百億的百強鎮,畢竟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機器,除了蔣海山這位能力出眾的常務副鎮長,還有好幾位分管著不同領域的副鎮長。
他們不像蔣海山那樣有雄心壯誌,也不像他那樣有強大執行力。
他們中的很多人,都是從安宜鎮本土一步步提拔上來的老乾部,習慣了過去那種按部就班、看關係、講人情的工作方式。
對於陳捷這位新來的、凡事都較真的年輕鎮長,他們嘴上雖然恭敬,但心裡,卻充滿了不解、抵觸,甚至是敷衍。
於是,在陳捷的辦公桌上,便呈現出一種冰火兩重天的奇特景象。
一邊,是來自蔣海山那條線的、一份份邏輯清晰、數據詳實、讓人賞心悅目的高質量報告。
而另一邊,則是來自其他幾位副鎮長分管部門的、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奇葩文件。
有的報告,通篇都是“高舉旗幟”、“狠抓落實”、“再上新台階”之類的空洞口號,洋洋灑灑幾千字,卻連一件具體要乾什麼事都沒說清楚。
有的申請,打著改善辦公條件的旗號,申請幾十萬資金,要給辦公室換一批全新的紅木家具和真皮沙發,其奢靡程度,讓陳捷看得直皺眉頭。
還有的方案,看似宏大,實則夾帶私貨,陳捷一看就知道,是為某個關係戶老板量身定做的圈錢項目。
對於這些文件,陳捷的處理方式,簡單而又直接——全部打回,並附上毫不留情、一針見血的批示意見。
“報告內容空洞,缺乏可操作性,請明確具體目標、實施路徑及責任分工後,再行上報。”
“勤儉節約是我黨優良傳統,當前我鎮財政應優先保障民生,改善辦公條件之事,暫不議。”
“該項目涉嫌為特定企業輸送利益,存在重大廉政風險,不予批準。”
他的批示,直接精準剖開那些華麗外衣,直指問題本質。
一時間,鎮政府大院裡,怨聲四起。
“這個新來的陳鎮長,也太難伺候了吧?油鹽不進啊!”
“可不是嘛,我那個報告,改了三遍了,又給我打回來了,說我數據不實,雞蛋裡挑骨頭嘛這不是!”
“聽說連劉副鎮長的麵子他都不給,劉副鎮長牽頭的那個文化旅遊項目,都給他卡了三次了!”
當然,這種怨氣,隻是公事上的怨氣,並沒有上升到人的身上。
因為陳捷做人並不讓他們反感,很得人心。
隻是公事上確實太嚴苛了,可這種事,最多隻能在私下裡埋怨幾句,沒有人真的敢在公事上跟陳捷對著乾。
人家本來就是正確的,你怎麼頂?
可即便如此,依舊有暗流在平靜水麵下,再次湧動。
而這場風暴的中心,是一份名為《關於打造“古韻安宜·鄉愁記憶”文化旅遊示範項目的請示報告》。
這份報告,由分管文教衛生的副鎮長劉福民牽頭。
劉福民是安宜鎮的老資格了,五十出頭,土生土長,從村乾部一路乾到了副鎮長,在鎮裡關係盤根錯節,為人最講究“和氣生財”,做事風格也是典型的“多栽花,少栽刺”。
他這個文化旅遊項目,構想倒是很美好,計劃投入五百萬,將鎮西頭那個快要荒廢的古村落,修繕一番,再建一個民俗展覽館,種一片桃樹林,打造成一個集“古村探幽、民俗體驗、田園采摘”於一體的旅遊景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