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母留飯,張氏和王主任推辭一番,最終還是盛情難卻。
飯菜比上次更豐盛些,除了那條魚,還多了個肉菜和一個炒雞蛋,顯然是下了本錢。
妮兒吃的不亦樂乎。
席間,氣氛更加輕鬆,話題也多了起來,聊起了家常,聊起了最近天氣,避開了敏感的工作內容。
吃完飯,又坐了一會兒,趙四一家和王主任便起身告辭。
張氏帶著妮兒和王主任準備回胡同,趙四則是準備直接回單位。
蘇家父母送到門口,蘇母拉著張氏的手:“趙家嫂子,以後常來走動。”
“一定一定。”張氏連連點頭。
蘇婉清送趙四到樓下。夜色中,兩人一時無言。
“那……我回去了。”趙四開口。
“嗯。”蘇婉清點點頭,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布包,塞到趙四手裡,“給你織的,冬天出門戴著暖和。”
趙四接過來,借著樓道裡透出的光,看清是一條灰色的毛線圍巾,針腳細密。
“謝謝。”他將圍巾握在手裡,感覺柔軟的絨毛蹭著掌心。
“快回去吧,阿姨等著呢。”蘇婉清輕聲說,轉身快步上了樓。
回到宿舍,王永革和陳繼業立刻圍了上來。
“四哥,怎麼樣?順利吧?”
“蘇醫生家沒為難吧?”
“很順利。”趙四臉上帶著一絲輕鬆,將那條灰色圍巾仔細折好,放在枕邊。
“那就好!這下心裡踏實了吧?”王永革用力拍了他一下,“啥時候辦事?兄弟們可都等著喝喜酒呢!”
“年景不好,等工作穩定些再說。”趙四道,“眼下事情多,西北那邊還等著。”
提到工作,幾人的表情都嚴肅了些。
王永革撓撓頭:“也是,那幫老毛子的挖掘機圖紙看得人頭大。”
陳繼業拿出筆記本:“我初步核對了一下,發現三處疑似故意標注錯誤的尺寸,還有一處結構強度可能不足,需要重新計算驗證。”
“明天開會,重點討論這個。”趙四點點頭,“西北的任務也不能再拖了,得儘快拿出個方案。”
第二天,研究中心召開了成立後的第一次正式技術討論會,議題就是蘇聯中型挖掘機的國產化圖紙問題。
趙四主持,王永革、陳繼業和幾名新來的技術乾事參加。
陳繼業拿出計算數據和對比圖紙:“根據力學模型校核,以及搜集到的同類型設備故障案例,這三處尺寸確實存在疑點。我認為,可以在保證安全裕度的前提下,進行適應性修改。”
大家熱烈討論國產化的技術實施方案,趙四沒有急著發表意見。
他等聲音稍歇,才開口:“國產化的目的,不是簡單複製,而是要吃透技術,造出適合我們國情、能用好用的設備。”
“蘇聯圖紙是重要參考,但不是聖經,不能抱著蘇聯原圖紙奉為圭臬。”
他拿起紅藍鉛筆,在投影圖紙上畫了幾個圈。“陳工提出的這幾處疑點,成立。”
“成立攻關小組,王永革牽頭,陳繼業技術負責,一周內,完成對這三處結構的重新核算和試驗方案設計。”
“需要材料,我去協調;需要廠子配合,打報告我來批。”
他語氣平靜,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力。會場安靜下來。
“那……要是改錯了?”有技術員有些猶豫。
“責任我擔。”趙四看向他,“但前提是,我們的計算和試驗必須紮實,每一步都有據可查。”
會議結束,任務分配下去。王永革摩拳擦掌,帶著人紮進了資料堆和計算尺裡。陳繼業則開始起草詳細的試驗流程。
趙四回到辦公室,桌上放著西北項目的最新簡報。他拿起電話,要通了後勤保障處的線路。
“老李,我趙四。對,研究中心。需要一批特種鋼材,清單我讓人馬上送過去……對,急用,國產化項目卡在這了。想想辦法,優先調撥。”
放下電話,他揉了揉眉心。國產化的硬骨頭要啃,西北的緊急任務也要排上日程。
他翻開西北項目的保密文件,開始仔細研究那份關於“特種車輛動力包”改裝的技術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