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數控程序,所有的進給和走刀都需要手動控製,依靠操作者的經驗和機床本身的精度。
他握住那個控製縱向進給的手輪,感覺著上麵細密的防滑紋路。
他輕輕轉動手輪,通過齒輪和絲杠的傳動,刀架開始平穩地移動。他調整著另一個手輪,讓硬質合金車刀緩緩靠近旋轉的工件。
“嗤——”
當鋒利的刀尖接觸到旋轉鋼坯的瞬間,清脆的切削聲響起。
一綹綹銀白色的、連續不斷的切屑從刀尖處流淌出來,如同一條柔韌的金屬絲帶。
這聲音聽在老師傅耳中,如同天籟。切屑連續、顏色正常,說明切削參數合適,機床運轉平穩。
趙四全神貫注,雙手穩定地操控著兩個手輪,控製著刀具的軌跡。他的動作不快,但極其精準。刀尖在鋼坯上劃過,留下一條越來越寬、越來越光亮的金屬表麵。
周圍的人都屏住了呼吸,隻能聽到主軸平穩的旋轉聲、刀具切削金屬的嘶鳴,以及自己有些急促的心跳聲。李副部長不自覺地向前探了探身子,周主任的拳頭微微握緊。
時間一分一秒過去。終於,趙四將手輪旋回到位,退出了刀具。主軸緩緩停止旋轉。
車間裡瞬間安靜下來。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那個剛剛完成精加工的測試件。
負責檢測的老師傅立刻上前,用乾淨的白布仔細擦拭掉工件表麵的冷卻液和微量油汙。他拿出最精密的千分尺,開始測量工件的外圓直徑。
測量點選了三個不同的位置。每測一個點,他的表情就變化一分。從緊張,到驚訝,最後變成了難以置信的激動。
他又換了一塊大理石平台和千分表,檢測工件的端麵跳動和圓度。
當他完成所有檢測,直起腰轉過身時,臉上因為激動而泛著紅光,聲音都有些顫抖:
“報告!外圓直徑……三個截麵誤差不超過0.001毫米!圓度誤差小於0.0005毫米!端麵跳動……小於0.001毫米!”
他幾乎是吼出來的:“全部達到設計指標!不……有幾個指標超過了設計預期!”
短暫的死寂。
隨即,巨大的歡呼聲和掌聲如同決堤的洪水,瞬間淹沒了整個車間!
“成功了!”
“我們成功了!”
“老天爺!這精度……”
這是第一台沒有依靠蘇聯人的技術和材料的全國產高精度機床,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釋放自己內心的激動,這是從零到一的一步。
老師傅們激動地互相擁抱,用力拍打著彼此的後背,不少人眼眶都濕潤了。
年輕人更是興奮地跳著,叫著,仿佛要將這些日子積壓的壓力全部釋放出來。
李副部長快步走到檢測台前,親自拿起那個測試件。工件表麵光潔如鏡,幾乎能照出人影,摸上去平滑得不可思議。
他掂了掂這沉甸甸的成果,轉頭看向趙四,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,一切儘在不言中。
周主任也走了過來,臉上洋溢著無法抑製的笑容,對著趙四豎起了大拇指。
趙四站在歡呼的人群中央,看著那台成功發出初啼的龐然大物,看著手中那個象征著突破的精密工件,臉上終於露出了一個清晰的笑容。
這笑容裡,有疲憊,有欣慰,更多的是對未來的篤定。
他沒有沉浸在喜悅中太久,抬手示意大家安靜。
“首件試加工成功,證明了我們這台母機的能力!”
趙四的聲音在漸漸平息的歡呼聲中響起,“但這隻是開始!它的使命不是生產零件,是製造出更多、更精密的機床!”
他舉起手中的測試件,目光掃過每一張激動而又充滿期盼的臉。
“休息半天。下午兩點,全體開會!我們要討論‘火種分發計劃’!”
新的命令下達,新的征程就在眼前。
車間裡的人們看著那台成功的母機,眼神火熱。他們知道,一個全新的階段,即將開啟。精密製造的火種,已經在這間廠房裡,被成功點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