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淵城的崛起,如同一塊投入死水潭的巨石,激起的漣漪遠遠超出了其現有的疆域範圍。
陣斬顏良的赫赫武威,新城建設的驚人速度,惠民醫館的仁心仁術,乃至市井間流傳的“分田畝、重才乾、輕徭役”的種種政策,都像是一個個充滿誘惑的磁極,吸引著四麵八方渴望改變命運的人們。
這其中,有掙紮求存的流民,有尋求庇護的工匠,也有一個以往絕不會將目光投向這等“新興勢力”的群體——懷才不遇的寒門士子,以及諸多身懷一技之長卻無處施展的落魄之人。
他們或許讀過幾年書,胸有韜略,卻因出身卑微,被高門大族把持的舉薦製度擋在門外;他們或許精通某種技藝,卻因戰亂或缺乏賞識而潦倒落魄;他們或許是經曆過戰火淬煉的老兵,解甲歸田後卻發現無所適從。
潛淵城的存在,尤其是那麵被高高豎起,由袁大山親自擬定的“唯才是舉,不問出身”的招賢旗號,如同在黑暗的世道中點燃了一束希望之火,微弱,卻足夠明亮,吸引著這些“飛蛾”不顧一切地撲來。
負責此項工作的,正是日漸成熟乾練的李麗麗。
她被正式任命為“招賢館”主事,全權負責人才的招募,初步篩選和安置工作。
經過洛陽之行和城內諸多事務的曆練,她的魅力85+)和溝通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,不再是那個隻會傳令的小丫頭,而是變得落落大方,言辭得體,親和力十足。
招賢館就設在城主府旁一處顯眼的院落,每日裡門庭若市。
李麗麗親自坐鎮,帶著一批口齒伶俐,心思靈敏的助手,接待著形形色色前來投奔的人。
她並不直接以貌取人,也不會因對方衣衫襤褸而輕視,總是耐心地傾聽每個人的經曆和訴求,仔細記錄下他們自述的特長。
對於有真才實學或者特殊技能的人,她會發放一塊特製的“候試木牌”,安排他們接受下一步的考核或麵試。
這一日,招賢館內依舊人頭攢動。
一位穿著洗得發白儒袍,麵色略顯憔悴的中年文士,正激動地對李麗麗闡述著自己的政見:
“…故明主之治,當重農桑,輕賦斂,賞罰分明,任人唯賢…在下雖不才,於刑名錢穀之事,略有心得…”
他顯然經曆過多次碰壁,言語間帶著一絲急切和不自信。
李麗麗微笑著聽完,遞給他一塊木牌:
“先生所言甚有見地。請持此牌,三日後至政務廳,周將軍將會親自考核先生關於戶籍管理與賦稅統籌之策。”
文士接過木牌,看著上麵刻著的“政務候試”字樣,手都有些顫抖,連聲道謝,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。
另一邊,一個身材壯實,手指粗糙布滿老繭的漢子,正操著濃重的口音比劃著:
“…俺、俺會打鐵!會鍛刀!俺爹是並州軍械坊的老師傅,俺的手藝不比誰差!就是…就是官府嫌俺家沒門路,不讓俺進坊…”
李麗麗立刻喚來一名助手:“帶這位師傅去張三鐵部長那邊的工坊考核區,試試他的手藝。”
又有一位沉默寡言,但眼神銳利如鷹的老者,隻是默默遞上了一張自己繪製的,極其精細的周邊山河地勢圖,標注了所有水源、小路、險隘。
李麗麗見狀,心中一驚,立刻判斷這是人才,親自將一塊“參謀候試”的木牌交到他手中,讓他去尋柳如夢。
類似的情景,每天都在招賢館上演。
李麗麗以其獨特的親和力和敏銳的洞察力,如同一個高效的過濾器,將真正有潛力的人才篩選出來,引導向最適合他們的領域。
而最終的決定權,往往在袁大山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