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陽城的秋夜,月色如水,卻暗藏殺機。
子時剛過,城西蔡府的後門悄無聲息地打開,一隊黑衣人在夜色中魚貫而出,為首之人正是蔡瑁。
他身著輕甲,腰佩長劍,眼中閃爍著瘋狂的光芒。
夜風掠過樹梢,發出沙沙聲響,掩蓋了這隊人馬移動時細微的腳步聲。
“都聽好了,”蔡瑁壓低聲音對身後的死士說道,他的目光在每個人臉上掃過,“今夜務必要取袁大山首級。
待事成之後,曹丞相必有重賞!
記住,得手後以三聲鷓鴣叫為號,我們在西門彙合。”
這些死士都是蔡瑁多年來暗中蓄養的心腹,個個武藝高強,悍不畏死。
他們默默點頭,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泛著寒光。
就在兩個時辰前,蔡瑁在密室中接見了曹丕的密使。
那密使身著黑衣,麵罩遮臉,隻露出一雙精明的眼睛。
“蔡將軍,”密使的聲音低沉而富有誘惑力,“曹丞相許諾,隻要你能取下袁大山的首級,不但封你為荊州牧,世襲罔替,還許你三個縣的食邑。
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。”
蔡瑁當時還有些猶豫:“可是袁大山戒備森嚴,恐怕……”
“機不可失啊,蔡將軍。”
密使打斷道,“袁大山剛剛入主襄陽,立足未穩。若是等他站穩腳跟,恐怕將軍就……”
未儘之語中的威脅意味讓蔡瑁不寒而栗。
這個誘惑太大了,大到他願意鋌而走險。
蔡瑁想起白日裡袁大山那看似溫和實則銳利的目光,不禁打了個寒顫。
他知道,若是現在不動手,等袁大山徹底掌控荊州,自己這個前朝重臣遲早會被清算。
然而蔡瑁不知道的是,就在他密謀之時,州牧府內的柳如夢正在向袁大山彙報最新情報。
燭光下,柳如夢的神色凝重:
“主公,蔡瑁果然中計了。苗妙妙剛剛傳來消息,蔡瑁已經集結了五百死士,準備今夜子時三刻偷襲大營。而且,他們還準備了火油,打算在製造混亂時縱火。”
袁大山聞言,嘴角泛起一絲冷笑:
“跳梁小醜,果然按捺不住了。傳令下去,按計劃行事。記住,要活捉蔡瑁,我要親自審問。”
此時的袁軍大營看似平靜,實則早已布下天羅地網。
武二石率領的三千精兵埋伏在營帳四周,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兵個個屏息凝神,等待著獵物上門。
弓弩手占據製高點,箭已上弦,隻等叛軍自投羅網。
周一木則親自坐鎮中軍大帳,帳內燈火通明,一個與袁大山身形相似的士兵正披著戰袍假扮主帥,不時走動,製造出主帥仍在帳中的假象。
子時三刻,蔡瑁率領死士悄然接近袁軍大營。
望著營中稀疏的燈火和寥寥無幾的哨兵,他心中竊喜:
“袁大山啊袁大山,你也有今天!看來你是太過自信,連基本的戒備都如此鬆懈。”
“殺!”蔡瑁一聲令下,五百死士如餓狼般撲向中軍大帳。
他們訓練有素地分成三隊,一隊直取中軍,一隊控製營門,還有一隊負責縱火製造混亂。
就在他們衝入大營的瞬間,四周突然火把通明,照得夜空如同白晝。
武二石一馬當先,獨眼中凶光畢露:“蔡瑁老賊,納命來!”
蔡瑁大驚失色,心知中計,慌忙下令撤退:
“中計了!快撤!”
然而為時已晚,營門已被重重封鎖。箭雨如蝗,叛軍紛紛倒地。
更讓蔡瑁絕望的是,他帶來的那些火油桶,早就被暗中調換成了清水。
“保護將軍!”
蔡瑁的親兵拚死抵抗,卻難敵袁軍精銳。
這些身經百戰的士兵配合默契,很快就將叛軍分割包圍。
混戰中,蔡瑁瞥見中軍大帳中走出的“袁大山”,這才發現是個替身,頓時氣得吐血:“袁大山,你卑鄙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