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大山適時開口,壓下爭論,“工國公所言,話糙理不糙。格物院所為,旨在實用,意在惠民,亦是強國之基。此事,朕意已決,無需再議。望格物院上下,潛心鑽研,早出成果。”
有了皇帝的明確支持,格物院的研發工作更加如火如荼。
很快,幾項成果便陸續顯現:
改良後的新式織機,通過增加踏板和飛梭結構,使得紡紗效率提升近倍,織布速度也大大提高。
精心打造的鐵製曲轅犁,犁頭更尖,犁壁更光滑,破土深,阻力小,一經推廣,便受到農夫的熱烈歡迎。
而對於火藥,張三鐵牢記袁大山的叮囑,嚴格控製配方和用量,目前僅在小範圍內用於露天礦山的岩石鬆動爆破試驗,效果顯著,且製定了極其嚴格的安全操作章程。
然而,最能直觀展示“格物”力量,並讓那些非議之聲徹底啞火的,是一項關乎農業命脈的發明——新式高轉筒車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此前,格物院接到司農寺求助,言及洛陽城郊一處高地農田,因取水困難,灌溉成本極高,幾近荒廢。
張三鐵親自帶隊勘察地形,與牛小牛等骨乾日夜鑽研,結合已有的翻車龍骨水車)技術,設計出了一款利用水流自身動力或畜力驅動,通過一連串鏈輪和筒管,能將河水提升至數丈高地的“高轉筒車”。
製作過程並非一帆風順,齒輪的咬合、筒管的密封、動力的傳遞,都遇到了難題。
張三鐵帶著工匠們反複試驗,失敗了就重來,圖紙修改了無數次。
期間,不乏有聽聞此事的儒生私下嘲笑:“異想天開!”“勞民傷財!”
但張三鐵等人不為所動,埋頭苦乾。
終於,在耗費了月餘時間後,一架龐然大物在洛水岸邊立了起來。
巨大的輪盤在流水衝擊下緩緩轉動,通過精巧的傳動機構,帶動一串木製筒管循環上下,將河水源源不斷地從低處提往高處,再通過架設的渡槽,精準地流入那片乾渴的高地農田。
演示當天,袁大山攜白素雅及部分文武百官親臨現場。
當看到那清澈的河水如同被施了法術般,違背常理地流向高處,滋潤著原本貧瘠的土地時,所有人都被震撼了。
附近的農民聞訊趕來,他們看著那嘩嘩流淌的渠水,看著自家那片原本隻能靠天吃飯的田地得到灌溉,激動得熱淚盈眶,紛紛跪倒在地,向著皇帝皇後的方向,也向著那架巨大的筒車和它旁邊的工匠們叩拜!
“神物啊!真是神物!”
“陛下萬歲!工國公千歲!”
“有了這寶貝,咱這地再也不怕旱了!糧食有指望了!”
歡呼聲、讚歎聲、感激聲,彙成一片,震耳欲聾。
之前那位彈劾格物院的老臣,此刻站在人群中,望著那翻舞的水花和農民們由衷的笑臉,張了張嘴,最終什麼也沒說出來,隻是默默地轉過身,背影顯得有些佝僂和落寞。
張三鐵站在高大的筒車旁,聽著百姓的稱頌,看著汩汩清流,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,終於露出了樸實而欣慰的笑容。
他伸出手,撫摸著那由他和夥伴們親手打造的冰冷木質結構,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,即將改變這個世界的灼熱力量。
格物致知,利國利民。
這不再是一句空談,而是正在發生的、被萬千百姓親身感受到的現實。
本章完)
【下章預告】
工學革新初顯神效,然新朝初立,經濟根基未穩,物價波動,民生暗藏隱憂。商業奇才錢六斤臨危受命,將如何運用金融手段,與囤積居奇的豪商巨賈展開一場不見硝煙的貨幣戰爭?
《第206章:貨幣戰爭·六斤妙計平物價》即將揭曉!
喜歡農民工在三國虐爆名將能臣請大家收藏:()農民工在三國虐爆名將能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