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章 心向故土_旱魃:隴塬骸骨三百萬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173章 心向故土(1 / 1)

1934年深冬的武昌,寒霧像化不開的愁緒,裹著長江江麵吹來的濕冷氣流,漫過街頭巷尾。司門口的石板路被霧氣浸潤得發亮,行人縮著脖頸匆匆而過,連叫賣熱湯麵的小販都壓低了嗓門,生怕驚擾了城中那處戒備森嚴的院落——鄂豫皖剿匪總司令部駐節地。

院落深處,一間寬敞的書房兼作戰指揮室裡,燈火通明。張學良身著筆挺的藏青色軍裝,肩章上的星徽在煤油燈的映照下泛著冷光。他背對著門口,佇立在巨大的軍用地圖前,指尖夾著一支未點燃的香煙,目光沉沉地落在地圖上用紅筆圈出的區域——鄂東北與皖西北交界的狹長地帶,那是鄂豫皖蘇區僅存的根據地,紅軍第二十五軍的活動核心。

“副總司令,於學忠將軍的電報。”參謀官輕手輕腳地走進來,將一份電報遞到張學良手中,“第51軍已按計劃進駐六安、霍山一線,與上官雲相的中央軍完成銜接,封鎖線已初步形成。”

張學良轉過身,接過電報,指尖劃過電文上“清剿部署”“嚴防突圍”等字眼,眉頭不自覺地蹙了起來。他將未燃的香煙放在桌案上,拿起紅鉛筆,在地圖上沿著淮河一線輕輕劃了一道弧線:“告訴於學忠,讓他務必守住淠河渡口,紅軍擅長迂回穿插,不能給他們留下任何突破的缺口。”

“是。”參謀官應聲退下,臨走時悄悄瞥了一眼桌案上堆放的文件——最上麵一份是蔣介石親自簽發的《鄂豫皖三省清剿方案》,落款處的朱紅印章格外醒目。

書房裡重新恢複寂靜,隻有窗外偶爾傳來的更夫敲梆子的聲音,在寒霧中顯得格外悠遠。張學良走到桌前坐下,端起一杯早已涼透的清茶,抿了一口。茶水的苦澀漫過舌尖,像極了他此刻的心境。

三個月前,他剛結束為期一年的歐洲考察回國。從巴黎到柏林,再到倫敦,他見識了西方的工業文明,也聽聞了國內的戰亂紛爭。站在異國的土地上,每當想起淪陷的東北故土,想起流離失所的父老鄉親,他的心就像被鈍刀割一樣疼。那時他滿心以為,回國後便能說服蔣介石,調集兵力北上抗日,可等來的,卻是“鄂豫皖剿匪副總司令”的任命。

“剿匪”,這兩個字像一塊巨石,壓在張學良的心頭。他清楚蔣介石的心思——“攘外必先安內”,可在他看來,日本人侵占東北,覬覦華北,才是中華民族最大的禍患。如今卻要讓東北軍調轉槍口,去對付同樣流著中國人血的紅軍,這讓他怎麼也想不通。

桌上的收音機裡,正播放著中央社的新聞,女播音員的聲音尖利而激昂:“國軍在鄂豫皖前線連傳捷報,共軍節節敗退,蘇區日益縮小,徹底肅清指日可待……”張學良伸手關掉了收音機,煩躁地站起身,在書房裡踱來踱去。

他想起回國途中,在莫斯科偶然看到的一份中共《八一宣言》的油印件。上麵“停止內戰,一致抗日”的口號,像一道驚雷,在他心中炸開。這些日子,前線陸續傳來的消息,更讓他對“剿共”產生了深深的懷疑。東北軍第115師在商城與紅軍遭遇,激戰兩日,傷亡近千人。那些犧牲的士兵,大多是跟隨他父親張作霖起家的老兵,他們背井離鄉,本想著有朝一日能打回東北,卻最終倒在了內戰的戰場上。

“報告副總司令,前線急電。”另一名參謀官推門而入,臉色有些凝重,“紅軍第二十五軍突然向羅田方向移動,似有突圍跡象,上官雲相將軍請求支援。”

張學良接過電報,目光迅速掃過,指尖不自覺地收緊。他走到地圖前,目光在羅田與英山之間來回移動,沉吟片刻道:“命令第107師從麻城火速馳援,務必纏住紅軍主力;讓於學忠抽調一個旅,從霍山迂回包抄,形成夾擊之勢。”

“是!”參謀官剛要轉身,卻被張學良叫住。

“等等。”張學良的聲音頓了頓,“告訴前線將士,儘量抓活的,對被俘的紅軍官兵,不得虐待。”

參謀官愣了一下,隨即點頭應道:“屬下明白。”

看著參謀官離去的背影,張學良的心情越發沉重。他知道,自己下達的每一道命令,都可能讓更多的中國人流血犧牲。可他身為東北軍的統帥,又不能違抗蔣介石的命令。這些日子,他常常在深夜被噩夢驚醒,夢中全是東北故土的殘垣斷壁,全是犧牲士兵的猙獰麵孔。

他走到衣架前,取下一件黑色的大衣披上,推開房門,走進了寒霧彌漫的庭院。庭院裡的臘梅開得正盛,暗香浮動,卻驅不散空氣中的寒意。他抬頭望向北方,目光仿佛穿透了層層迷霧,落在了千裡之外的東北平原上。

那裡有他的故鄉奉天,有他童年時嬉戲的帥府花園,有長白山的林海雪原,有鬆花江的滔滔江水。可如今,這一切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。他想起父親張作霖被炸身亡的那天,想起自己倉促繼位時的惶恐與無助,想起東北易幟時對國人的承諾——“誓死保衛東北,絕不退讓”。可最終,他還是沒能守住這份承諾,帶著東北軍撤出了東北,成了國人眼中“不抵抗將軍”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這份恥辱,像一根刺,深深紮在他的心裡。這些年,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洗雪國恥,收複失地。他去歐洲考察,就是為了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和治國理念,為抗日做準備。可回國後,他卻陷入了這樣的兩難境地——服從蔣介石的命令,繼續“剿共”,隻會讓親者痛、仇者快;違抗命令,東北軍可能會被蔣介石瓦解,抗日的希望更是渺茫。

“副總司令,夜深了,霧氣重,您還是回屋吧。”侍衛長輕聲提醒道,手裡拿著一件厚厚的披風。

張學良接過披風披上,卻沒有回屋的意思。他看著庭院裡被霧氣籠罩的燈籠,喃喃自語:“你說,我們東北軍的出路到底在哪裡?是繼續在這裡打內戰,還是北上抗日,收複故土?”

侍衛長是跟隨他多年的老兵,聞言眼眶一紅,低聲道:“副總司令,兄弟們都盼著能打回東北去。我們背井離鄉這麼多年,早就受夠了寄人籬下的日子。隻要您一聲令下,哪怕是拚了性命,我們也願意跟著您北上抗日!”

張學良拍了拍侍衛長的肩膀,心裡五味雜陳。他知道,東北軍的將士們和他一樣,都懷著收複故土的強烈願望。可現實卻如此殘酷,他們身不由己,隻能在“剿共”的戰場上消耗著力量。

回到書房時,天已經蒙蒙亮了。桌上的電報又堆起了厚厚一摞,全是前線發來的戰報和請求支援的消息。張學良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,拿起一份戰報,上麵寫著“紅軍在太湖縣突破防線,向皖西轉移”。他放下戰報,靠在椅背上,閉上了眼睛。

他想起幾天前,他親自赴六安前線督戰的情景。站在戰壕裡,他看到的是雙方士兵因激戰而留下的屍體,看到的是被炮火摧毀的村莊,看到的是流離失所的百姓。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婦人,跪在路邊,哭著哀求士兵們不要再打仗了,她的兒子和丈夫都死在了戰場上。那一刻,張學良的心被深深刺痛了。

“中國人打中國人,到底圖什麼?”他在心裡一遍遍地問自己。

這時,參謀官又走了進來,遞上一份密報:“副總司令,這是從北平發來的密報,中共的《八一宣言》已經在華北、華中一帶傳播開來,不少學生和愛國人士都在呼籲停止內戰,一致抗日。”

張學良接過密報,仔細地看了起來。密報上詳細記錄了《八一宣言》的主要內容,“兄弟鬩於牆,外禦其侮”“凡我中華國民,無論黨派、職業、階級、性彆、年齡,均應不分畛域,團結起來,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鬥”。這些話語,字字句句都說到了他的心坎裡。

他放下密報,目光重新落在地圖上。地圖上,鄂豫皖蘇區的紅色區域越來越小,而東北的版圖上,那片被日本人侵占的黑色區域,卻像一塊巨大的傷疤,刺得他眼睛生疼。他忽然意識到,蔣介石的“攘外必先安內”政策,根本就是一條死路。如果繼續下去,不僅消滅不了紅軍,反而會讓日本人坐收漁翁之利,最終導致整個中華民族的滅亡。

“傳我的命令,讓前線各部隊暫緩進攻,嚴密監視紅軍動向即可。”張學良突然開口道。

參謀官愣了一下,有些猶豫地說:“副總司令,這樣恐怕會違背蔣委員長的命令……”

“出了什麼事,我來負責。”張學良的語氣堅定,眼神裡透著一股從未有過的決絕,“告訴將士們,養精蓄銳,說不定用不了多久,我們就有更重要的任務要完成。”

參謀官見他態度堅決,便不再多言,轉身去傳達命令。

書房裡,張學良再次拿起那份《八一宣言》的密報,指尖輕輕摩挲著上麵的字跡。他知道,自己的思想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轉變。他不能再一味地服從蔣介石的命令,他要為東北軍尋找一條真正的出路,為中華民族尋找一條生存之道。

窗外,霧氣漸漸散去,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照進書房,落在地圖上。張學良的目光落在了西北的方向——那裡,即將成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,而他將兼任副總司令。他隱約感覺到,那裡或許會有改變局勢的機會,或許會有與紅軍接觸的可能。

他站起身,走到窗前,望著冉冉升起的朝陽,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信念。他知道,前路必然充滿艱險,可能會遭到蔣介石的猜忌,可能會被國人誤解,甚至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。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,為了收複東北故土,為了實現抗日救國的理想,他願意冒險一試。

桌上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,是蔣介石從南京打來的。張學良深吸一口氣,拿起了話筒。

“漢卿啊,鄂豫皖的‘清剿’進展如何?共軍有沒有被徹底包圍?”電話那頭,蔣介石的聲音帶著一絲催促。

“委員長,紅軍狡猾得很,目前正在皖西一帶流竄,我已經命令各部隊嚴密布防,爭取儘快將其肅清。”張學良儘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恭敬。

“很好,”蔣介石的聲音頓了頓,“西北剿匪總司令部很快就要正式成立了,到時候你還要兼任副總司令,那邊的‘剿共’任務同樣艱巨。你要記住,‘攘外必先安內’是既定國策,隻有消滅了共匪,我們才能集中精力北上抗日。”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“是,委員長,屬下明白。”張學良掛了電話,臉上的恭敬瞬間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無奈和堅定。

他知道,蔣介石還在做著“先安內後攘外”的美夢,而他已經不能再等了。他必須儘快找到與中共溝通的渠道,試探聯合抗日的可能性。他相信,隻要停止內戰,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,就一定能打敗日本侵略者,收複失地。

他走到桌前,拿起筆,在一張紙上寫下了“停止內戰,一致抗日”八個大字。字跡遒勁有力,透著一股不屈的意誌。他將紙條折好,放進貼身的口袋裡,仿佛握住了一份沉甸甸的希望。

此時,庭院裡的臘梅香氣越發濃鬱,陽光透過薄霧,灑在武昌的街道上,給這座寒冷的城市帶來了一絲暖意。張學良知道,一場巨大的變革即將來臨,而他,將在這場變革中,扮演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。

他想起了東北軍的將士們,想起了流離失所的父老鄉親,想起了那些為了抗日救國而奔走呼號的愛國人士。他的心中充滿了力量,他相信,隻要堅守信念,矢誌不渝,就一定能等到雲開霧散的那一天,一定能帶領東北軍打回東北,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。

江霧散儘,朝陽初升。武昌城漸漸蘇醒過來,街頭巷尾又恢複了往日的喧囂。而在鄂豫皖剿匪總司令部的書房裡,張學良正站在地圖前,目光堅定地望向北方,望向西北,望向那個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未來。他知道,自己的人生軌跡,乃至整個中國的命運,都將在不久的將來,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。而這一切,都將從他心中那股“停止內戰,一致抗日”的信念開始,一步步走向實現。

喜歡旱魃:隴塬骸骨三百萬請大家收藏:()旱魃:隴塬骸骨三百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虧成首富從繼承一家電視台開始 山野小神醫很凶猛 我開天眼搜你因果輪回 你讓我拜魔頭為師? 遊戲入侵:以生肖構築惡魔序列 重生係統逆襲:九十日輪回 相親認錯人,我和天後結婚領證 穿越七零暴力小知青 獵人的抗戰 重生2008,這波我要起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