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濕的霧氣在葉尖凝成水珠,啪嗒一聲砸在陳沐陽後頸。他猛地驚醒,發現自己蜷縮在巨大的露兜樹板根之間,昨夜鋪就的棕櫚葉床墊已被露水浸透。陳景行正用燧石敲擊乾燥的猴麵包樹內皮,火星濺落在撚成麻花狀的纖維束上,騰起一縷青煙。
"雨林裡生火得用三層引火物。"父親頭也不抬,將半乾的樹皮削成薄如蟬翼的碎片,"外層用易燃的蕨類絨毛,中層墊棕櫚纖維,底層架粗木。"陳沐陽立刻起身收集材料,他注意到附生在榕樹上的鹿角蕨,其背麵的孢子囊乾燥後竟比棉花更易燃。當第一簇火苗竄起時,父子倆同時鬆了口氣——在濕度常年超過90的雨林裡,火種就是生命線。
尋找水源的過程充滿挑戰。陳沐陽用青銅匕首割開旅人蕉的假莖,清澈的液體卻帶著苦澀的單寧味。陳景行搖搖頭:"這種水要靜置沉澱。"他從蟻丘附近挖出細膩的黏土,和著搗碎的木炭鋪在竹筒底部,自製的過濾器讓渾濁的泥水漸漸變得透亮。更意外的發現是一種附生在腐木上的苔蘚,擠壓後滲出的汁液不僅甘甜,還帶著薄荷般的清涼。
狩獵在黃昏時分展開。陳景行在野豬常出沒的泥塘邊布置陷阱,將柔韌的藤條彎成弓形,用白蟻丘的黏土製作觸發機關。陳沐陽則模仿犀鳥的叫聲,吸引好奇的小型鳥類靠近。他用樹脂混合樹膠,塗抹在精心削製的竹竿頂端,當一隻綠鸚鵡停駐時,瞬間被黏住翅膀。處理獵物時,他們用猴麵包樹的樹皮纖維縫製簡易烤架,油脂滴落在火堆中,騰起帶著堅果香氣的煙霧。
夜幕降臨時,危險悄然逼近。陳沐陽在整理工具時,突然瞥見月光下兩道幽綠的光點。"花豹!"他壓低聲音。父子倆迅速爬上最近的羅望子樹,陳景行將混合了箭毒蛙毒液的樹脂塗抹在藤蔓上,製成旋轉式防禦圈。當花豹試圖攀爬時,爪子剛觸到藤蔓便發出一聲怒吼,落荒而逃。這一夜,他們輪流守夜,用燃燒的棕櫚葉驅趕靠近的行軍蟻群。
次日清晨,食物危機凸顯。陳沐陽在腐木下發現了白肥的蠐螬,想起在古希臘學到的蛋白質保存法,將其串在金合歡樹枝上,用煙熏製。陳景行則在溪流中設置了"v"字形魚壩,用削尖的竹子攔截遊動的肺魚。更巧妙的是,他們將木薯根切成薄片,浸泡在流動的溪水中——這是從非洲部落學來的去毒法,三天後,苦澀的木薯將變成富含澱粉的主食。
搭建住所的過程堪稱生態工程。他們選中一棵巨大的非洲烏木,利用其天然的分叉結構,用藤蔓編織出懸空的平台。底層用交錯的荊棘搭建防蟲網,中層鋪設乾燥的象草,頂層覆蓋芭蕉葉製成的活動頂棚。為防止蛇類攀爬,陳景行將搗碎的薑根與辣椒混合,塗抹在樹乾上,辛辣的氣味讓雨林中的爬行動物敬而遠之。
當夕陽再次染紅天際,父子倆坐在新落成的樹屋裡。陳沐陽用樹皮纖維編織背簍,陳景行則在打磨新的狩獵工具。火堆上,用象鼻蘭葉子包裹的烤魚滋滋作響,混合著蜂蜜的猴麵包樹果實散發出香甜氣息。遠處傳來非洲灰鸚鵡的鳴叫,天空之淚在防水皮囊中微微發燙,仿佛在為這場與雨林的博弈默默計數。在這片充滿未知的赤道秘境,每一次呼吸都帶著生存的重量,每一次創造都是智慧與野性的碰撞。
喜歡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請大家收藏:()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