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沙原營地的晨霧還沒散,石桌上就攤著碧水澗的手繪草圖——昨晚根據沙穴壁的符號和古籍殘頁,陳景行補全了關鍵信息:碧水澗的澗流“寬三丈,深丈許,流速如奔馬”,普通涉水工具一放進水裡就會被衝翻;澗底的鵝卵石間,藏著半透明的“水晶陷阱”,陷阱表麵與普通石頭無異,踩上去就會翻轉,將人卷入澗底的暗湧;澗流左側的石穴入口,則被厚厚的“水蝕水晶”覆蓋,水晶遇水會變得濕滑,還能反射光線誤導視線,普通工具一碰就打滑。
阿圖指尖劃過草圖上的澗流標記,指腹沾著的沙晶碎屑簌簌落下:“先做能抗水流衝擊的涉水工具,再解決水晶陷阱的探測,不然沒到石穴就被衝跑或掉進陷阱。”
“先做‘澗流踏腳石’,得穩還得防衝。”陳沐陽拎起一根粗硬的鐵樺木,木身直且重,放進水裡不容易被衝走。奇伯立刻動手處理:將鐵樺木截成兩尺見方的木墩,木墩底部刻“米”字形深紋,紋路深一寸,能卡緊澗底的鵝卵石,減少滑動;木墩頂麵鋪一層薄鐵皮樹皮防濕滑),鐵皮上鑽十幾個小孔,孔內嵌乾燥的蘆葦絨吸水後膨脹,增加摩擦力,踩上去不打滑);木墩兩側各鑿一個凹槽,凹槽裡穿進粗韌藤,藤的兩端留三尺長的繩頭——多個木墩能通過藤繩串聯,形成穩定的踏石鏈,不會被水流衝散。
阿圖在營地旁的水坑裡試了試踏腳石——將木墩放進水裡,底部的紋路牢牢卡緊坑底的碎石,就算用手用力推,木墩也隻輕微晃動;踩上去時,蘆葦絨吸了水,腳掌與鐵皮間沒有絲毫滑動,比預想的更穩。“還得做‘防衝護繩’,萬一踏腳石被衝偏,能抓繩穩住。”雅蘭用三根粗韌藤編織成丈長的護繩,繩上每隔一尺綁一個“浮力環”用蘆葦杆編織,內填乾燥苔蘚,能浮在水麵);護繩的兩端綁著“抓岩鉤”暗能蜥金屬片彎的,鉤尖帶倒刺,能勾住澗邊的岩石);繩身還纏了層浸過樹膠的軟布防手滑,長時間抓握也不磨皮)。
護繩做好,陳沐陽將一端的抓岩鉤固定在營地的岩石上,另一端扔進水坑——浮力環穩穩浮在水麵,繩身繃直後,就算用力拉扯,抓岩鉤也沒鬆動,能輕鬆承受兩人的重量。
接下來應對“水晶陷阱探測”。普通探測杖探不到半透明的水晶,陳沐陽做了“水晶探測器”:找了根五尺長的空心竹,竹身纏上防水膠新刮的橡膠樹膠,防澗水滲入);竹的一端削成斜尖,尖部嵌一塊透明的冰蠶膜能透過光線,讓水晶反射光進入竹內);竹內裝著乾燥的熒光苔粉末,粉末中混了少量“感光草”碎屑從沙穴帶的,遇到水晶反射的強光會變亮);竹的另一端用薄樹皮封住,樹皮上刻了觀察窗,能看到內部粉末的亮度變化——一旦探測器靠近水晶陷阱,冰蠶膜會收集反射光,感光草碎屑會讓熒光苔變亮,亮度越刺眼,說明水晶越近,陷阱越危險。
探測器剛做好,阿圖就在營地旁的沙堆裡埋了塊水晶碎塊模擬陷阱)——將探測器靠近沙堆,竹內的粉末漸漸變亮,距離沙堆三尺時,粉末亮得刺眼,精準鎖定了水晶位置,比靠肉眼分辨靠譜太多。
澗流中還藏著“水蝕蟲”——蟲身半寸長,通體透明,藏在水流中,會啃咬木質工具,還會鑽進衣物縫隙叮咬,叮咬後皮膚會紅腫發癢。雅蘭做了“防蝕護具”和“驅蟲膏”:護具用雙層厚獸皮縫製,外層塗防水膠,內層縫一層細藤網能擋住水蝕蟲鑽進);護具包括護臂、護腿和手套,手套指尖留半寸空隙,不影響操作工具;驅蟲膏則用磨碎的驅蟲草之前驅枯木蟲的)、冰原獸油防皮膚乾裂)和生命晶石碎屑緩解叮咬紅腫)按341混合,調成糊狀,裝進掏空的蘆葦筒,方便塗抹。
所有裝備準備妥當,日頭剛爬過樹梢,隊伍就背著工具朝碧水澗出發。走了約莫一個時辰,遠處傳來“嘩嘩”的水流聲,一片泛著淡藍光的澗流出現在眼前——碧水澗到了!澗水清澈見底,能看到水下的鵝卵石,水流湍急得卷起白色的浪花,拍在岸邊的岩石上,濺起半尺高的水花;澗流左側的岩壁上,隱約能看到一個黑黝黝的洞口,正是石穴入口,洞口的水蝕水晶在陽光下泛著刺眼的光,像一層薄冰覆蓋在岩壁上。
“先搭踏腳石鏈!”陳沐陽率先走到澗邊,將第一塊踏腳石放進水裡——木墩底部的紋路卡緊澗底的鵝卵石,穩穩立在水中,他將護繩的抓岩鉤固定在澗邊的岩石上,再將踏腳石的藤繩與護繩綁緊;奇伯則在對岸固定另一根護繩,兩人配合著將六塊踏腳石依次放進澗流,用藤繩串聯成鏈,踏腳石間的距離剛好能一步跨過,護繩則在踏腳石兩側形成防護,就算腳下打滑也能抓繩穩住。
“按探測器指引,一人走踏腳石,一人持探測器掃澗底!”阿圖戴上防蝕手套,握著水晶探測器,率先踏上第一塊踏腳石——探測器的粉末保持淡綠,說明當前位置沒有水晶陷阱。她一步一步緩慢前進,探測器時不時掃過澗底的鵝卵石,遇到反射光強的地方就繞開,護繩牢牢抓在手裡,水流衝擊在身上,護具擋住了大部分力道,沒有被衝得晃動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走到澗流中央時,阿圖的探測器突然亮了——竹內的粉末刺眼得讓人睜不開眼!“腳下有水晶陷阱!”她立刻停下腳步,低頭看向澗底——一塊半透明的水晶藏在鵝卵石間,表麵與普通石頭幾乎一樣,若不是探測器預警,一腳踩上去肯定會翻轉。陳沐陽趕緊遞過一根長杆,阿圖用杆輕輕撥開水晶旁的鵝卵石,露出陷阱的翻轉機關,再用探測器確認周圍安全後,才小心翼翼邁過那塊區域。
午後時分,眾人終於跨過澗流,來到左側的石穴入口前。洞口的水蝕水晶厚約半寸,用手一碰就滑得像塗了油,普通工具根本抓不住。“用‘水晶防滑鏟’清理!”奇伯掏出之前做的沙晶鑿,在鑿頭外側纏了圈帶倒刺的細藤增加摩擦力,防止打滑),再在鑿刃塗了層防濕滑塗層樹膠+蜂蠟)——他握著鑿柄,對著水晶輕輕一鑿,“哢嗒”一聲,水晶碎塊掉落,鑿頭沒有打滑,穩穩嵌在水晶縫隙裡。
眾人輪流用防滑鏟清理,約莫半個時辰,終於鑿開一個能容人側身進入的洞口。阿圖舉著聚光照明棒之前沙穴用的,塗了防水膠)走進石穴——穴內是一個一丈見方的石廳,石廳中央的石台上,立著一根泛著淡藍光的石柱,正是地脈節點的核心;石柱表麵覆蓋著一層薄水晶,水晶縫隙裡沒有水蝕蟲,卻有微弱的能量波動,顯然是控能族留下的保護機製,避免水晶損傷節點。
“用‘水晶緩衝鑿’清理,彆傷了節點!”陳沐陽找了塊軟木,在木端綁一塊薄金屬片減少衝擊力),做成緩衝鑿——用軟木端輕輕敲擊水晶,水晶會順著縫隙裂開,不會震到石柱。阿圖握著緩衝鑿,小心地敲掉石柱表麵的水晶,露出下方的注入點——注入點藏在石柱側麵的一道細縫裡,與之前的沙穴節點相比,細縫更窄,需要更細的注能針。
奇伯立刻改造注能針:將之前的細銅管截成一尺長,管身磨得更細直徑隻有筷子的一半),一端磨成尖,另一端接迷你皮囊用薄獸皮縫的,隻能裝少量汁液);皮囊外側綁一根細銅絲,銅絲能精準控製汁液流速,避免注入過快導致節點過載。
夕陽落下前,阿圖握著改造後的注能針,插進注入點的細縫——緩慢擠壓皮囊,淡綠色的生命晶石汁液流進節點,石柱的藍光漸漸變亮,石廳壁上的暗紋也跟著亮起,映出一個新的控能符號——是“黑石潭”的標記,與地脈地圖上第十四個節點的符號完全一致。
眾人收拾好工具,退出石穴時,澗流的水流依舊湍急,夕陽的餘暉照在澗麵上,泛著細碎的金光。阿圖將地圖折好放進背包,防蝕護具上的水珠還在往下滴——黑石潭的古籍記載是“潭水漆黑,藏有墨鱗魚,會撞擊船身”,還得提前做能防撞擊的涉水工具,才能繼續趕路。
族人們扛著踏腳石和護繩,沿著澗邊往回走,水晶探測器的熒光苔還在微微發亮,像在提醒他們,下一段旅程的障礙,隻會比碧水澗更難應對。
喜歡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請大家收藏:()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