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風雪比昨夜小了些,陽光透過雲層的縫隙,在積雪上灑下斑駁的光點。陳沐陽扛著卷好的獸皮蘆葦防風帳,踩著雪路往教堂走,靴底碾過結冰的路麵,發出細碎的“咯吱”聲。身旁的阿圖抱著一壇發酵好的麥種,壇口的布巾沾著雪粒,她時不時抬頭看一眼教堂的鐘樓——青灰色的石砌鐘樓頂端積著厚雪,鐘繩垂在牆外,凍得硬邦邦的,風一吹就晃悠,卻沒發出半點聲響。
教堂的院子裡,幾個穿著粗布短褂的孩童正圍著教士打轉,他們的鞋履破了洞,腳趾凍得通紅,卻仍伸手去接從屋頂落下的雪粒。教士站在孤兒房門口,正用乾稻草堵著門縫,見陳沐陽一行人來,連忙迎上來:“多謝你們送防風帳來,這屋子四處漏風,孩子們夜裡總凍得哭。隻是還有件難事,孤兒房的陶灶太小,燒柴少了不暖,燒多了煙嗆得慌;孩子們喝的麥粥太稀,煮再多也不頂餓,村民送來的麥種磨的粉太細,一煮就化;還有,林邊的硬木凍得比鐵還硬,孩子們撿的柴都是細枝,燒不了半個時辰就滅了——要是能有小些的暖爐、讓粥變稠的工具,我願用教堂珍藏的乾肉桂和半袋蜜漬果乾換,那果乾是去年秋天收的,能給孩子們補補力氣。”
雅蘭蹲下身,摸了摸一個孩童凍得發僵的手,那孩子縮了縮,卻還是好奇地盯著她懷裡的麥餅模:“小暖爐得做能聚熱還排煙的,適合小屋子;麥粥稀是因為粉裡的澱粉沒凝住,得做個稠化濾器;硬木難砍,做個帶助力的小斧頭,孩子們也能幫忙劈柴。咱們的熏肉乾還剩最後一串,換了蜜漬果乾,能給麥餅加些甜味,孩子們肯定愛吃——中世紀的孤兒大多靠教堂的稀粥過活,咱們做的工具要是好用,既能幫孩子們,還能換些稀罕物資。”
奇伯放下肩上的工具箱,打開看了看裡麵的舊鐵條和磨石:“先做三件事:風道式迷你取暖爐、穀物稠化濾器、杠杆助力小砍斧。暖爐供孤兒房取暖,濾器讓粥變稠,砍斧劈細柴;上午在教堂院子裡做,下午幫孩子們裝暖爐、煮稠粥,傍晚教他們劈柴,趕在夜裡風雪變大前把事做完,彆讓孩子們凍著餓著。”
族人們很快在教堂的石牆根下找了塊背風的地方,教士搬來幾張木凳當工作台,孩子們圍在旁邊,有的幫忙遞乾柴,有的蹲在地上撿陶土碎塊,凍紅的臉上滿是好奇。
奇伯和塔卡先動手做“風道式迷你取暖爐”。他們找了塊一尺高的粗陶甕,甕底鑽一個兩寸寬的進風口,甕身側麵鑽三個斜向的出風口呈三角形分布,讓熱氣能均勻散開);甕的內側,用薄鐵皮貼出一道螺旋狀的風道從進風口延伸到出風口,讓熱氣順著風道走,減少浪費);甕口蓋一塊圓形的陶板,陶板中間鑽一個小孔,插一根短陶管當煙囪剛好伸出孤兒房的小窗,排煙不嗆人);陶甕的外側,纏一層厚稻草,稻草外再綁一層舊布保溫,防止孩子碰到燙傷);最後在進風口處裝一個可滑動的木片調節進風量,控製火勢大小)。
取暖爐做好後,塔卡往甕裡添了幾把細枝,點燃後,熱氣順著螺旋風道從出風口散出,孤兒房裡很快暖和起來,卻沒多少煙霧。一個紮著小辮的女孩伸手靠近出風口,又趕緊縮回去,笑著對教士說:“不嗆人,暖乎乎的!”教士搓著手感激道:“這暖爐太好用了!我這就去拿乾肉桂和蜜漬果乾,再給你們添半袋新磨的黑麥粉!”
陳沐陽和雅蘭則做“穀物稠化濾器”。他們用硬木做了個一尺見方的木框,木框中間鋪一層細藤網網眼比麥粉粗些,能留住凝結的澱粉);木框的下方裝一個傾斜的陶槽接住稠化後的麥粥);木框的兩側各釘一根短木柄方便架在陶鍋上);濾器的底部鑽幾個小孔,孔裡塞著乾稻草過濾多餘的水分,不讓粥太稀);最後在木框的邊緣纏一層軟絨毛架在鍋上時密封,不讓熱氣散太快)。
雅蘭端來一鍋稀麥粥,將濾器架在鍋上,把粥倒進濾器——多餘的米湯順著藤網漏進陶槽,留在濾器裡的麥粥漸漸變稠,再倒回鍋裡加熱,原本能映出人影的稀粥,變成了濃稠的糊狀,撒上點乾薄荷,香氣立刻飄了出來。孩子們聞著味圍過來,眼睛亮晶晶的,雅蘭盛了一小碗給那個紮小辮的女孩,她小口喝著,含糊地說:“比之前的好喝!不晃了!”
雅蘭趁著他們做暖爐和濾器的功夫,做“杠杆助力小砍斧”。她找了根兩尺長的細硬木當斧柄,斧柄的一端固定一塊小鐵刃從舊鐵條上裁的,磨得鋒利);斧柄的中段裝一根一尺長的短木杆當杠杆,短木杆與斧柄呈“”形,連接處用銅釘固定銅釘是教士給的,從舊燭台上拆的);斧柄的握處纏一層浸過樹膠的軟布防滑防凍,適合孩子抓握);最後在鐵刃的外側包一層薄木片防止孩子不小心碰到劃傷)。
小砍斧做好時,日頭已經升到教堂的尖頂旁。一個稍大些的男孩試著拿起斧柄,壓下杠杆,斧頭輕鬆砍斷了一根凍硬的細枝,他驚喜地舉著斷枝跑向同伴,幾個孩子立刻圍在一起,學著他的樣子劈柴,雖然動作生疏,卻也慢慢攢起了一小堆細枝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下午的陽光漸漸暖了些,教堂的石牆上,積雪順著石縫往下淌,在牆根凍成薄薄的冰殼。奇伯和塔卡幫著把迷你取暖爐搬進孤兒房,在爐底墊上碎陶片,防止燙壞地麵;陳沐陽教孩子們怎麼調節進風口的木片,讓火勢保持剛好的大小;雅蘭則用教士換的黑麥粉和蜜漬果乾,烤了一爐果乾麥餅——她把果乾切碎摻進發好的麵團裡,烤出來的餅又軟又甜,孩子們每人分到一塊,吃得滿臉都是粉渣。
教士從地窖裡抱來一捆乾肉桂,還端出一小罐蜜漬果乾,果乾裝在陶罐裡,裹著濃稠的蜂蜜,散發著淡淡的果香:“這肉桂是去年商人路過時留下的,煮肉煮粥都能放,果乾是用野蘋果和山楂做的,孩子們平時都舍不得吃。”他指著教堂的彩色玻璃窗,那些玻璃碎片拚湊出模糊的宗教圖案,陽光透進來,在地上投下彩色的光斑,“這窗戶是前幾年修的,可惜玻璃不夠,隻能湊合用。”
傍晚時分,風雪又開始變大,教堂的鐘聲敲了五下,晚禱的歌聲從主殿傳來,混著孩子們的笑聲。孤兒房裡,迷你取暖爐的熱氣讓屋子暖融融的,孩子們圍坐在爐邊,手裡拿著剩下的果乾麥餅,小聲地聊著天。磨坊的方向飄來炊煙,雅蘭正用換的乾肉桂煮醃鹿肉,肉香混著肉桂的香氣,飄滿了教堂的院子。
陳沐陽幫著塔卡把劈好的細枝搬進孤兒房的柴房,柴房的石牆上掛著幾串乾草藥,是教士用來熏屋子的;阿圖則在整理剩下的麥種,把它們裝進防鼠的陶甕裡,甕口用蠟封好;奇伯坐在爐邊,用磨石打磨小砍斧的鐵刃,準備明天再做幾把,分給村裡的孩子;雅蘭端著一碗燉好的肉桂鹿肉,走進孤兒房,孩子們立刻圍上來,眼睛盯著碗裡的肉,卻沒人伸手去搶。
教士接過雅蘭遞來的陶碗,舀了一勺肉分給孩子們,每勺裡都有一小塊肉和幾塊煮軟的土豆。風雪拍打著孤兒房的窗戶,卻穿不透外麵的獸皮防風帳,也吹不散屋裡的暖光和香氣。陳沐陽靠在門框上,看著爐邊的孩子們,手裡握著一塊還溫熱的果乾麥餅,遠處村落的茅草屋頂在風雪中若隱若現,煙囪裡冒出的炊煙,在雪空中漸漸散開。
喜歡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請大家收藏:()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