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這兒,皇帝突然提高了聲音,怒喝一聲:“來人啊!”
隨著皇帝的呼喊,殿外立刻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,隻見兩名身材高大魁梧的侍衛如疾風般衝進殿內,躬身行禮道:“皇上有何吩咐?”
皇帝麵色陰沉,指著內侍,厲聲道:“把他給朕拉下去,重打三十大板!”
兩名侍衛領命應是後,毫不猶豫地走向麵色煞白的內侍,就準備將他拖走。
周勇深知,如果就這樣讓內侍被打三十板子,冊封太子的事情恐怕就會不了了之。他深吸一口氣,決定豁出去了,他連忙高聲喊道:“皇上,小殿下可是皇後娘娘留在這人世間的最後一絲血脈啊!皇上和皇後娘娘夫妻鶼鰈情深,皇後娘娘仙逝,皇上定然悲痛萬分,更何況是小殿下呢。如今小殿下尚且年幼,又體弱多病,若能被封為太子,有皇上的真龍之氣護體,說不定小殿下的身體會有所好轉呢。”
周勇頓了頓,接著說道:“皇後娘娘在天有靈,想必除了皇上之外,最為掛念的就是小殿下了。皇上若能看在皇後娘娘的份上,對小殿下多加照拂,也算是了卻皇後娘娘的遺願啊。”
皇帝被周勇的這一番話氣得臉色鐵青,但又不好發作。他總不可能直接在大庭廣眾之下反駁周勇,說皇後死了他高興還來不及,一點也不會傷心難過。先不說,皇後作為一國之母,她的去世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都是一件大事,就單說皇帝之前塑造出來的深情形象,如果皇帝膽敢將這些話宣之於口,那不是打自己的臉嗎?
而且,皇帝也不能在眾位臣子麵前公布他和皇後早就已經形同陌路,沒有絲毫的夫妻感情。這個事情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,但一直以來都心照不宣,從來沒有人敢在他的麵前指責他的不是。
然而,周勇這個毫無眼力見的卻偏偏在這個時候將這層窗戶紙捅破,讓皇帝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。一時間,皇帝不知道該如何反駁周勇才好。
眾位大臣們跪在地上已經許久了,膝蓋早就開始隱隱作痛。那些跪在後麵的大臣們還稍微好一些,可以趁著沒人注意的時候,悄悄地活動一下自己的雙腿,緩解一下疼痛。
可是,那些跪在前麵的重臣們可就慘了。他們在眾目睽睽之下,必須要保持腰杆挺直,以示對皇帝的尊敬。然而,由於長時間的跪地,他們的身體已經開始吃不消了,有幾個年紀較大的重臣,甚至已經搖搖欲墜,眼看著就要暈厥過去了。
群臣之中,有不少人都曾經受過鎮國大將軍父女的恩惠。之前鎮國大將軍通敵賣國一事發生得十分蹊蹺,他們其實並不是沒有懷疑過其中有什麼貓膩。但是,由於人證物證俱在,他們就算想要為鎮國大將軍府求情,也實在是難以啟齒啊。
如果在此之前,他們不明白為什麼鎮國大將軍通敵賣國一案為何宣判得如此之快,甚至連秋後問斬都等不及。那麼經此一事,還有誰不明白這幕後黑手正是那高高在上的帝王呢?帝王之心,真是深不可測啊!愛的時候,捧在手心裡,視若珍寶;不愛的時候,就棄如敝履,毫不留情。
皇帝與皇後之間那恩愛的場景,至今仍曆曆在目,仿佛就在昨日。然而,如今皇後一族已然覆滅,隻剩下這個尚在繈褓中的嬰兒,孤立無援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這個嬰兒不僅年幼體弱,而且這體弱的原因恐怕也並非尋常。
能麵聖的官員,無一不是人精,他們隻需稍稍揣摩一下皇帝的心思,便立刻洞悉了其中的奧妙。然而,相較於文官的精明,武將們則顯得更為耿直。他們心中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繞,眼見鎮國大將軍的外孫遭受如此待遇,不禁心生兔死狐悲之感。
這些武將們,或多或少都曾受過鎮國大將軍的指點,當時對他的通敵賣國之舉,可謂是怒不可遏。然而,如今看到他唯一的外孫竟被親生父親如此對待,心中的悲涼之情愈發濃烈。
此時,沈丞相突然跪地磕頭,高聲說道:“皇上,周太醫所言甚是啊!皇上與皇後娘娘的嫡長子,本就是當之無愧的太子,既然如此,早一點冊封太子和晚一點冊封又有何區彆呢?”
他的話音剛落,章太師緊接著附和道:“臣複議!”
緊接著,其餘群臣也紛紛跪地,齊聲高呼:“臣複議!”
然而,就在這一片附和聲中,卻有那麼一些人保持著沉默。他們在心裡暗自嘀咕,皇上可是出了名的專情,整個後宮就隻有皇後一人。儘管朝中百官紛紛上折子,懇請皇上選秀以充盈後宮,但皇上不僅對這些建議充耳不聞,甚至還借機將提議的大臣們狠狠斥責了一番,並當眾表明他此生絕不再納妾選妃,他的心中隻有皇後一人。
如今皇後已逝,這些心思活絡的人心中不禁燃起了一絲希望。他們心想,自己那貌美如花的女兒或許終於有機會入宮了吧?憑借自家女兒的好相貌,隻要入了宮,一定能得到皇上的寵幸,為皇上誕下龍種。如此一來,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也不是沒有機會去爭一爭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於是,這些心懷鬼胎的人並不讚成皇帝將皇後的兒子冊封為太子,但他們又不能直接反對,所以乾脆沉默不語。隻是,他們一邊在心裡暗暗祈禱皇上將這些大臣全部斥責一遍,一邊暗中謀劃著如何將自己的女兒送入宮中。
而皇帝呢,他被群臣齊聲高呼的“臣附議”氣得幾乎要吐血。他真想不顧一切地將這些大臣們拖出去砍頭,但他心裡也很清楚,自己剛剛登基不過短短兩年,若不是這些老家夥們的支持和輔佐,他恐怕根本無法在這皇位上坐穩。所以,儘管心中惱怒異常,他也隻能強壓怒火,暫時忍耐下來。但他還是將這些大臣記在他的小本本上,隻等著秋後算賬。
無奈之下,皇帝不得不同意將皇後之子冊封為太子。他在心裡說服自己,沒關係的,現在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,反正他活不了多久,說不一定還沒等玉清生下他們的孩子,太子之位就空出來了。如此一來,豈不是兩全其美嗎?既滿足了皇後的遺願,又給這些大臣臉麵,還不會阻擋以後他和玉清的孩子的路。
內侍聽到皇上對自己的懲罰僅僅隻是三十大板時,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,他深知自己的小命算是保住了。但是,他還沒來得及磕頭謝恩,就被周勇的一番話截胡了。
由於周勇的打岔,兩名侍衛一直保持著攙扶著內侍的姿勢,並沒有直接將內侍拖下去。於是,三人全程將百官逼迫皇上立太子的事看在眼裡。作為皇帝的第一貼心內侍,內侍自然將皇帝的為難不忿但不得不低頭看在眼裡。
立太子的事情終於塵埃落定,內侍知道接下來輪到他挨板子了。但他怎麼可能這麼輕易就認輸呢?他雖然一直沒有開口說話,但他的腦子一直沒有閒著,一直在飛速思考,該怎麼回擊周勇。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,果真讓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。
於是,他以最快的速度磕頭謝恩,聲音顫抖著說道:“奴才謝主隆恩,謝主隆恩啊!不過,奴才有一事不明,還望皇上準許奴才弄清楚明白之後再去領罰。”
皇上微微頷首,表示可以。一直攙扶著內侍的侍衛見狀,鬆開了禁錮住內侍的雙手,內侍跌回地上。
內侍盯著周勇,一字一句地道:“敢問周大人,皇後娘娘明明已經氣若遊絲,命懸一線,可不知周大人是用了何種神奇之法,竟能讓皇後娘娘平安誕下小皇子呢?”
周勇深吸一口氣,在心裡不斷衡量是否應該實話實說。沉默片刻後,他最終還是選擇如實回答道:“罪臣該死,罪臣到的時候,皇後娘娘確實已經隻剩下最後一口氣了。然而,娘娘在臨終前留下口諭,要求罪臣無論如何一定要保住小殿下的性命。事急從權,罪臣實在沒有其他辦法,隻得狠下心來,將皇後娘娘的肚子剖開,才得以將小殿下取出來。可惜的是,小殿下剛剛出生,皇後娘娘便撒手人寰了。”
周勇的這番話猶如一道晴天霹靂,讓在場的眾位大臣們都驚愕得瞪大了眼睛,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一般,眾人紛紛倒抽一口涼氣,整個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,無人敢言語。
內侍更是震驚得合不攏嘴,他難以置信地看著周勇,失聲喊道:“周大人,你……你竟然敢如此膽大妄為,傷害皇後娘娘的鳳體!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!”
皇帝總算找到一個可以將周勇治罪的機會,這個機會實在是太難得了,他絕對不會輕易放過,一定要讓周勇付出慘痛的代價,以解他心頭之恨。
皇帝洪鐘一般的聲音在大殿上炸響:“來人啊,給朕把他拖下去,杖斃!”皇帝努力控製自己的聲音,不讓自己的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。不過,仔細聽的話,還是能從他的話語中聽出一絲竊喜。
兩名侍衛立刻應聲而出,他們麵無表情地走向周勇,仿佛他已經是一個死人。然而,就在侍衛們即將抓住周勇的時候,沈丞相突然高聲喊道:“皇上三思!萬萬不可啊!”沈丞相的聲音在寂靜的大殿中回蕩,帶著一絲焦急和懇切,“皇上,雖然周勇對娘娘鳳體不敬,但有皇後娘娘的口諭在先,況且周太醫所作所為也是為了太子殿下啊!功過相抵,還請皇上看在太子殿下的份上,饒周太醫一命吧!”
沈丞相的話音剛落,以他為首的一群文官也紛紛附和起來,他們齊聲高呼:“還請皇上饒周太醫一命吧!”這些文官們都是朝廷中的中流砥柱,他們的聲音在大殿中交織在一起,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輿論壓力,讓皇帝不得不重視起來。
與此同時,那些曾受過鎮國大將軍提拔的武官們也站了出來,他們同樣不住地磕頭,請求皇帝饒恕周勇。一時間,大殿上的氣氛變得異常緊張,皇帝的臉色也越發陰沉。
皇帝簡直被氣了個倒仰,他怒不可遏地瞪著沈丞相,他的手指顫抖著,幾乎要戳到沈丞相的臉上。他怒斥道:“沈相,你今天非要和朕作對不可嗎?”
喜歡知意的平淡生活請大家收藏:()知意的平淡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