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此同時,太子像是終於緩過勁來似的,他深吸一口氣,仿佛下定了決心一般,緩緩打開了話匣子。
“皇上,”太子的聲音低沉而緩慢,“儘管從前眾人皆言微臣乃是不祥之人,但微臣卻是不相信的。雖然微臣一出生,就克死了皇後娘娘,但這並不是微臣願意的。幸得皇上不嫌棄,微臣才能苟活到現在。”
太子停頓了一下,喘了幾口粗氣,這才接著繼續說道:“可是,如今太子妃好不容易才懷有身孕,卻接連兩次誕下死胎。這讓微臣不得不開始懷疑,難道微臣真的是不祥之人?若不是如此,為何凡是靠近微臣的人,都會不得好死呢?皇後娘娘是這樣,微臣的兩個孩子也是這樣。”太子的話語中充滿了自責和痛苦,他的眉頭緊緊皺起,眼中滿是頹然和絕望。
“眾位大臣的好意孤心領了,”太子搖了搖頭,“可是孤已經害了太子妃,實在不想再害彆的女子了……”
太子的話尚未說完,他就更加劇烈地咳嗽起來。然而,這一次的咳嗽與之前不同,才僅僅咳了幾聲,太子的口中突然噴出一股猩紅的鮮血。鮮血如同一朵盛開得燦爛的紅花,在空中綻放過後,又悉數灑在地上。與此同時,太子的雙眼猛地一閉,仿佛瞬間失去了所有的生機。
隻聽接連兩聲"砰砰"聲響過後,太子的身體以及太子身下的椅子重重地砸在了堅硬的地麵上。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所有人都驚呆了,尤其是站在太子身旁的內侍,他完全沒有反應過來,直愣愣地看著太子躺倒在地上,不知所措。
過了好一會兒,內侍才如夢初醒般回過神來。但他並沒有立刻將太子扶起來,而是像被嚇破了膽一樣,撲通一聲跪在地上,開始"砰砰砰"地磕起頭來,嘴裡還不停地求饒道:"皇上饒命,皇上饒命啊!"
皇帝坐在龍椅上,將一切看在眼裡。他對著貼身內侍使了一個眼色,下麵那名驚恐萬分,正在不斷求饒的內侍便被另外兩名內侍拖了下去。
緊接著,他的目光這才落在了暈厥過去的太子身上。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狐疑,心中卻不禁冷笑一聲。苦肉計?這些都是他年輕的時候用爛了的招數,看來這些年太子一點長進都沒有,就隻會做這樣拾人牙慧的事情。
皇帝麵無表情地將視線移向他的貼身內侍,微微地使了一個眼色。內侍心領神會,急忙快步走到太子身邊,跪坐在地上,小心翼翼地將太子的上半身從地上攙扶起來,靠在他的懷裡。
過了一會兒,太醫院的眾人匆匆趕到。儘管他們神色凝重,腳步匆忙,然而,他們到了金鑾殿上做的第一件事還是跪在地上,對著皇帝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禮。得到皇帝的準許起身之後,他們這才顫顫巍巍地從地上爬了起來。
幾位太醫輪流為太子把了脈,然後麵麵相覷,沉默片刻後,突然一同跪地磕頭,對著皇帝驚恐地告饒道:“皇上,請恕微臣才疏學淺,太子的脈象……實乃油儘燈枯之相啊!”
太醫的話悉數鑽入皇帝的耳朵,但他卻恍若未聞一樣,臉上沒有絲毫表情。實在是他等這一天已經等得太久了,二十幾年,每一次眼看太子就隻剩一口氣了,但他總會頑強地挺過來,讓他失望一次又一次。好半晌,他才反應過來太醫說太子命不久矣,他的心裡瘋狂湧上一陣喜悅,他緊緊握住龍椅的扶手。他的身體微微前傾,他的身體微微前傾,似乎是想要聽得更清楚一些,又似乎是因為太過震驚而無法保持端坐的姿勢。他的嘴唇顫抖著,聲音也因為興奮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:“你們說什麼?”
太醫們垂著腦袋,心中暗自叫苦。但他們不敢怠慢,隻得硬著頭皮又將剛才的話重複了一遍。當皇帝聽到“油儘燈枯”這四個字時,他的眼睛突然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驚喜。
皇帝深吸一口氣,迅速恢複了鎮定。他先是做了一番痛心疾首的表演,惋惜太子即將逝去的生命,仿佛一個慈父,對太子的身體深感憂慮。然後,他命令內侍將太子送回東宮,並叮囑東宮要好好照顧太子,不要讓太子遭太多罪。緊接著,他又賞了東宮一連串的賞賜,各種珍稀藥材以及珠寶首飾源源不斷地送入了東宮。
這些賞賜名義上是給太子壓驚用的,但實際上,皇帝的真正目的隻有他自己心裡清楚。這一連串的賞賜,根本就是皇帝在提前慶祝太子魂歸西天。
就這樣,原本備受矚目的為太子選側妃一事,在太子生命垂危的情況下,自然而然地被擱置了下來。畢竟,在這個時候,誰還敢提起這件事呢?那豈不是自討苦吃,自尋死路嗎?況且,就算有再多的庶女,也得用在刀刃上啊!太子如今已是將死之人,實在不值得再為他浪費一枚還算精心培養的棋子。
太子被送回東宮時,已經是奄奄一息,隻剩下最後一口氣在苟延殘喘了。送太子回宮的內侍見到這一幕,心中不禁駭然,他們戰戰兢兢地將太子輕輕放在榻上,然後急匆匆告罪離去,生怕多待一刻便會被太子妃將太子之死怪罪到他們身上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畢竟,神仙打架,小鬼遭殃,誰能知道太子妃會不會遷怒於自己呢?即使太子如今並不受寵,但他畢竟還是太子,身份尊貴無比,隨便一根手指頭都能輕易地將他們這些螻蟻給碾死。
然而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太子那吊著的最後一口氣,卻遲遲沒有咽下。因為東宮不惜耗費重金,四處尋訪名醫,搜羅各種珍貴的藥材,隻為了能保住太子的性命。
皇帝對於東宮的舉動,並未加以阻攔,反而放任自流。因為在他看來,世間醫術最好的大夫都被他儘數搜羅在太醫院,太子如今已是命懸一線,就連太醫院裡的太醫都沒有辦法,更何況是民間的赤腳大夫。因此,他堅信,無論東宮如何折騰,都不可能改變太子命不久矣的事實。
可誰能料到,要想得償所願竟會如此困難!就在眾人暗暗期待太子咽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,太子竟然奇跡般地好轉過來。也不知是太子命不該絕,還是東宮真的找到了醫術高明的神醫。
一時間,不管是稍微有些名氣的神醫,還是來過東宮為太子診治的名醫,都成為了眾人私下裡口誅筆伐的對象。這些人被罵得狗血淋頭,仿佛他們犯下了什麼不可饒恕的罪過一般。
然而,與此同時,在世家大族之間,卻悄然掀起了一股重金尋訪名醫的熱潮。畢竟,人吃五穀雜糧,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生病呢?太子那樣已經隻剩一口氣的人都能救回來,這無疑證明了民間的大夫可比太醫院那些酒囊飯袋要厲害得多。而且,隻要花點銀子就能找個神醫在坐鎮家中,不僅有備無患,而且穩賺不賠!
隻不過,雖然太子的性命保住了,但他的身體卻變得異常虛弱,瘦得隻剩一層薄薄的皮包著骨頭,任誰看了都覺得太子一定挺不了多久。然而,儘管此後太子一直纏綿病榻,整日與湯藥為伴,看上去隨時都可能撒手人寰,但太子還是挺過了一天又一天。
當然,這一切都是後話了。
————
黔州。
蘇青青抱著懷中乖巧可愛的女嬰,簡直欲哭無淚。她倒是好意思腆著臉對外說自己老蚌生珠,可是,她已經過了不惑之年,這個年紀要想讓彆人相信這個孩子是她親生的,簡直比登天還難。於是,思來想去,蘇青青還是決定將女嬰送出去。
有了小主子的前車之鑒,蘇青青準備換一種方式為小小主子尋找一個落腳點。然而,她想來想去,無論是哪一種方式,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周之處。於是,她最終決定采用最直接的方式,那就是付銀子將小小主子寄養在一戶可靠的農戶家裡。彆問為什麼還是農戶,因為在黔州這個地方,農戶數量最多,也最不引人注目。
蘇青青經過一番精挑細選,最終確定了這戶人家。這戶人家人口眾多,祖孫三代同堂。最上麵是一對不到花甲之年的老頭老太太,中間是三個已經各自成家立業的兒子,最下麵,則是一群年紀大小不一的孫子孫女。其中,年紀最大的孫子有十餘歲了,最小的卻還在喝奶。
蘇青青之所以選擇這家農戶,主要有兩個原因。首先,這家孩子眾多,即便多了一個小嬰兒,也並不會格外引人注意。其次,這戶農戶的生活條件雖然算不上特彆優越,但也絕對不差。蘇青青開出的條件足以吸引他們用心去照顧小小主子,同時,他們本身就有足夠的能力照顧好小小主子,能保證小小主子在他們家不會挨餓受凍。
於是,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,蘇青青將繈褓中的小小主子放在農戶門前,然後從懷中取出一封信和一個錢袋。信是用普通的紙張寫成的,上麵的字跡雖然有些潦草,但卻能清晰地辨認出每一個字。蘇青青將信放在繈褓旁邊,然後用錢袋壓在信上麵,以免被夜風吹走。
喜歡知意的平淡生活請大家收藏:()知意的平淡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