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知意趕著騾車前往鎮上,去將她昨天預定的一整頭豬帶回家。當她到達劉屠戶的肉攤時,劉屠戶已經按照她的要求將那頭豬分割成一小條一小條的,整整齊齊地堆放在案板上。看見她過來了,劉屠戶幫著林知意將這些豬肉搬上騾車,然後林知意滿心歡喜地駕車回家。
回到家,楊春蘭夫婦已經在院子裡等著了,三人閒話幾句後便開始忙碌起來。林知意和楊春蘭先將整塊的、肥瘦相間的肉挑選出來,這些肉就用來製作臘肉。而剩下的那些全是肥肉的部分,她打算用來熬製豬油。至於那些全是瘦肉的部分,林知意則會添上一些肥肉,用來製作美味的香腸。
等到肉分類完成後,李山根和楊春蘭負責將肉切成片,林知意則去灶房裡炒製調料。她先將適量的鹽和花椒倒入燒熱的鐵鍋中,用小火慢慢翻炒。等到鹽被炒製得微微發黃,迅速將鐵鍋從灶上端下來降溫,然後把花椒從鹽中篩選出來。
接著,林知意將篩選出來的花椒放入石臼中,用杵臼輕輕舂搗,使花椒變得更加細碎。這樣做不僅可以釋放出花椒的香味,還能讓花椒更好地融入鹽中,為醃製的肉增添獨特的風味。
舂好花椒後,林知意將其重新倒入鐵鍋中,與炒好的鹽充分混合。最後,林知意將調好的調料均勻地塗抹在已經過了一遍高度白酒的肉上。這裡要特彆注意,必須要將每一塊肉的每一個角落都塗抹到位,不能有遺漏的地方。
林知意還沒來得及將所有的肉抹上鹽和花椒,楊春蘭和李山根就已經切完了肉。於是,他們二話不說,直接交換了工作。林知意去給切好的肉片抹味,而楊春蘭和李山根則代替林知意,繼續給肉抹上調料。
抹調料這個工作並不困難,不過,如果手上有傷口的話,這個過程無疑是在傷口上撒鹽。
至於骨頭,林知意決定將豬腳、排骨和臘肉香腸一起熏製。而其他的雜骨,則可以留到晚上,一鍋燉了。到時候,再叫上李德清一家以及林達他們一起來享用這頓豐盛的晚餐。
可彆小看這些雜骨,它們的數量可不少,足足有三四十斤!再加上一些蘿卜白菜,一起燉煮,那味道肯定鮮美無比。最後,再配上一碗香辣可口的蘸水,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啊!那滋味,光是想想,都讓人忍不住要流口水了。
等到所有的肉和排骨抹上調料,林知意將肉整齊地放入一個大缸中,然後用一個簸箕反過來扣在缸口上,讓肉在缸裡醃製著。兩天過後,她會打開缸蓋,將肉翻一下,把上麵的翻到下麵去,下麵的翻到上麵來。
繼續醃製兩天後,林知意會將所有的肉從缸裡取出,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晾乾一下水分。等到肉表麵的水分基本晾乾後,就可以進行熏製了。
做香腸臘肉,其實最困難的步驟是將肉片裝到腸衣裡麵。這一環節既需要技巧,又需要耐心,沒有機器的輔助,隻能完全依靠手工操作。首先,要用手將腸衣撐開,然後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將肉片一點一點地灌入腸衣,再一點一點調整,確保肉片均勻分布。這個過程中,力氣的把握至關重要,稍有不慎,腸衣就可能破裂。
一旦腸衣破裂,就意味著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。因為必須把破口處的肉全部掏出來,然後重新開始裝填。如此反複,不僅費時費力,還會讓人感到沮喪。
楊春蘭和林知意這次製作香腸,可謂是曆經波折。楊春蘭是第一次嘗試這個活計,而林知意自己也已經很久沒有親自上手操作了。儘管她對製作流程算得上熟悉,但實際操作起來,手卻似乎不太聽使喚。再加上兩人之間的配合不夠默契,使得整個過程變得異常漫長。
經過整整兩個時辰的努力,她們才終於完成了不到二十斤香腸的裝填工作。此時,時間已經悄然來到了未時末。
林知意將係好繩子的香腸掛在屋簷下晾乾,楊春蘭看著這些香腸,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,開口問道:“知意,你說把好好的肉灌到腸子裡,這能好吃嗎?”
林知意胸有成竹地道:“你就等著瞧吧,春蘭姐,保證到時候好吃得你舌頭都想吞下去!”
七天後,林知意在院子裡搭建起了一個架子,這個架子將成為她熏製臘肉的場所。
林知意選用了四棵碗口粗的新鮮青岡木作為主要支撐,這四棵青岡木就如同四根堅實的柱子,穩穩地立在院子裡。它們之間則用稍細一些的青岡木,通過簡單的卯榫結構相互鑲嵌,形成一個穩固的框架。最後,在框架上方鋪上十幾根青岡木的枝丫,一個簡易但實用的熏臘肉裝置便大功告成了。
至於熏臘肉所需的柏木樹,是前一天楊春蘭和李山根夫婦特意送來的柏木樹的枝丫。這種柏木樹燃燒時會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香味,而這股香味會在熏製過程中逐漸滲透進臘肉裡,為其增添彆樣的風味。
其實,除了柏木樹,還有許多其他材料也可用於熏製臘肉,比如甘蔗皮、柚子皮、橘子皮等帶有香味的果皮。其中,甘蔗皮不僅能賦予臘肉甘甜的味道,還能使其顏色更加誘人。然而,對於林知意來說,目前最容易獲取的材料隻有柏木樹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之所以會選擇新鮮的青岡木,一是因為青岡木具有很好的耐燃性,這意味著它可以持續燃燒較長時間,為熏臘肉提供穩定的火源。其次,青岡柴的含水量較大,相對來說不容易燃燒,這樣可以避免火勢過大而導致臘肉被燒焦。
林知意將豬肉一塊一塊地整齊碼放在青岡柴上,然後又抱來一些柏木枝丫,小心翼翼地覆蓋在肉的上方。這些柏木枝丫可以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,讓下方燃燒產生的煙霧不那麼容易溜走,讓臘肉更好地吸收煙熏的味道。
接下來,林知意開始處理架子的四周。除了添加柴火的那一邊,她用木板將其他幾邊都圍了起來,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。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風把火勢吹大,同時也能讓煙霧更好地聚集在臘肉周圍,使其充分吸收煙熏的香氣。
熏臘肉的過程需要人時刻守在火堆前,不能有絲毫的疏忽。因為一旦火勢失控,後果可能不堪設想。而且在熏製的過程中,臘肉的肥肉部分會因為受熱而滴下油脂,這些油脂如果滴落在火上,火勢會瞬間變得猛烈起來。所以,隻要發現火稍微大一點,就必須立刻將火撲滅,保持火堆在將滅未滅的狀態才是最好的。
隻有這樣,柏木枝丫才能持續產生大量的煙霧,而這些煙霧會慢慢地滲透進肉裡,賦予臘肉獨特的煙火味。說句實話,吃臘肉吃的就是這股濃鬱的煙火氣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