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安禾心滿意足地吃著碗裡熱氣騰騰的殺豬菜,感受著那酸香濃鬱、肥而不膩的滋味在口腔裡爆炸開來。
作為曾經的生活類美食博主,她對“吃”有著超乎常人的熱愛和研究。
在現代社會,她嘗過各種版本的殺豬菜,從東北特色餐館的精致還原到網紅店的創新改良,用料或許更講究,擺盤或許更精美,但似乎總缺少了一種靈魂性的東西。
而眼前這碗,用料樸實無華——自家醃漬發酵恰到好處的酸菜、剛剛宰殺還帶著體溫的豬肉、灌製新鮮的血腸、農家自產的紅薯粉一切都粗獷而真實。
可就是這最簡單的組合,在大鐵柴火鍋裡,由姚春花那雙看似粗糙卻蘊藏著無限魔法的手烹調出來,竟產生了如此震撼的美味。
每一種食材的本味都被激發到極致,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形成一種醇厚、奔放、直擊心靈的溫暖力量。
這是一種無法被精細複製的“鍋氣”和“人情味”。
她想起之前為數不多的幾次去大隊長家吃飯的經曆。
無論是簡單的貼餅子熬小魚,還是偶爾嘗到的蔥油餅、土豆燉豆角,甚至是一碗普普通通的小米粥,經姚春花的手做出來,就是格外香甜,有種熨帖腸胃的踏實感。
那是一種將平凡食材化為神奇的家常魔法,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智慧。
一個極其“詭異”卻又無比誘人的念頭,猝不及防地竄進韓安禾的腦海,讓她自己都差點被嘴裡的肉嗆到——
要是嫁給段俊安,豈不是天天都能吃到姚春花嬸子做的飯了?
這個想法毫無征兆,甚至帶點吃貨屬性的“沒出息”,卻真實地浮現出來。
拋開段俊安本人那挺拔的身姿和看向她時亮得驚人的眼睛,拋開段家在這村裡的好名聲,甚至拋開那些現實的考量。
單就“能天天吃到如此美味家常菜”這一點,竟然就構成了一個極具誘惑力的理由!
這簡直是為她這個穿書前就致力於探索美食奧秘的靈魂量身定做的“福利”。
能近距離觀摩學習姚春花的獨門手藝,天天被這樣溫暖實在的飯菜滋養。
光是想象一下,味蕾就先投了讚成票。
她趕緊低下頭,假裝被熱氣熏紅了臉,用力嚼著嘴裡的肉片,仿佛這樣就能把那個“為了口吃的就想嫁人”的荒唐念頭給嚼碎咽下去。
但心底某個角落,卻因為這個純粹基於口腹之欲的幻想,而泛起一絲連她自己都覺得好笑又無奈的漣漪。
在這物質匱乏的年代,能牢牢抓住胃的,或許真的擁有一種難以抗拒的強大吸引力。
午飯的熱鬨和滿足感尚未完全消散,隊部門前的空地上便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。
剩下的四頭大肥豬被依次拖出,空氣中再次彌漫起緊張而期待的氣息。
這才是真正關係到每家每戶年關餐桌上油水厚薄的關鍵時刻。
四頭豬,聽起來是個龐大的數字,但架不住勝利大隊人口眾多,家家戶戶都眼巴巴地指望著。
平日裡或許還不顯山露水,一到這種按工分、人口綜合計算分配物資的時刻,人丁興旺、勞力充足的家庭優勢就立刻凸顯出來。
家裡壯勞力多的,工分掙得足,分到的肉自然又多又好,惹來一片羨慕的目光。
而人口多但勞力少的,則隻能靠著基數分些基本的份額,主婦們已經開始在心裡精打細算哪塊肉該煉油,哪塊肉該包餃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