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:阿爾卑斯脈潤·苔原脈生
當阿爾卑斯山脈的晨霧掠過冰川邊緣時,林羽正站在一片泛著淺綠的湖泊旁,指尖觸碰著微涼的湖水。湖麵漂浮著幾小塊破碎的浮冰,岸邊的鵝卵石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綠色藻類——便攜式水晶球碎片的屏幕上,靈氣純度數值停在37,能量波動像被陽光融化的冰雪,微弱得幾乎難以察覺。
“這是阿爾卑斯山脈的‘圖恩湖’,曾經是歐洲高山湖泊靈脈最純淨的區域之一,”當地靈脈保護組織的負責人安娜指著遠處的滑雪場和遊船碼頭,“全球變暖讓周邊的冰川每年融化速度加快10,融冰水帶著冰川泥和礦物質湧入湖泊,讓湖水透明度下降;旅遊旺季時,遊船排放的油汙、遊客丟棄的垃圾,又讓湖水汙染加重,現在湖裡的靈脈湖鱒數量不足十年前的三分之一,連湖邊的高山草甸都因為土壤濕度變化,成片枯黃。”
蘇瑤蹲下身,將水質檢測儀插入湖水中,屏幕上立刻跳出一串紅色數據:濁度25ntu遠超高山湖泊正常濁度5ntu),石油類汙染物0.06g安全限值0.01g),ph值8.5偏堿性,湖鱒適宜ph值為6.57.5)。“冰川融化的泥沙和旅遊汙染,像‘兩層灰’,一層蒙住了靈脈的‘眼睛’,一層堵住了靈脈的‘呼吸’,”她在防水筆記本上快速記錄,“我們得先建‘靈脈沉砂池’過濾冰川泥,推廣‘環保遊船’減少油汙排放,再修複湖邊的高山草甸,才能讓阿爾卑斯脈潤。”
樂樂抱著從亞馬遜雨林帶回來的越南竹編小魚阿明送的),看著湖麵上偶爾掠過的天鵝,小聲說:“天鵝以前一定能看到湖裡的小魚吧?現在水又渾又臟,它們隻能在水麵找吃的。我們快點把水變乾淨、變透明,讓湖鱒回來,讓天鵝也能開心地捕魚。”
阿哲已經背著無人機走到了湖泊上遊的冰川觀景台,他操控著無人機升空,鏡頭掃過圖恩湖的全貌:“從航拍看,湖泊上遊有3條主要冰川融水彙入支流,每條支流都攜帶大量冰川泥;湖泊周邊有5個遊船碼頭,其中3個碼頭的排汙口直接向湖中排放廢水;湖邊有4片高山草甸枯黃區,總麵積達到12平方公裡。我先繪製‘融水支流圖’和‘草甸枯黃區圖’,標注出需要修建沉砂池和補種草種的區域。”
當天下午,林羽和安娜一起拜訪了當地旅遊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。麵對“湖泊靈脈受損”的現狀,旅遊部門負責人一開始還辯解“遊船和滑雪場是當地經濟支柱”,直到林羽拿出監測報告——圖恩湖的湖水透明度從十年前的15米,降到現在的5米;湖邊的高山草甸生態旅遊收入,去年比往年減少了40,很多遊客因為草甸枯黃,不再來此徒步。
“保護湖泊靈脈不是要放棄旅遊,而是要讓旅遊與生態和諧共生,”林羽指著報告,“我們提出的‘靈脈沉砂池’方案,能在不影響融水補給的前提下,過濾掉70的冰川泥;推廣‘電動環保遊船’,能徹底消除油汙排放;同時在草甸枯黃區補種耐高寒的靈脈草種,恢複草甸生態,這樣既能保住旅遊經濟,又能讓湖泊靈脈慢慢恢複。”
環境保護部門負責人表示,會立刻對遊船碼頭的排汙口進行整改,要求所有遊船在一年內更換為電動環保型;旅遊部門則承諾,從旅遊收入中劃出專項資金,用於沉砂池建設和草甸修複。最終,各方達成共識,兩周內啟動“阿爾卑斯脈潤行動”。
接下來的三十天,圖恩湖周邊變得忙碌起來。林羽和阿哲負責修建“靈脈沉砂池”——他們在3條冰川融水支流彙入湖泊的入口處,各修建一座麵積約2000平方米的沉砂池,池內鋪設三層過濾砂石,第一層過濾大顆粒冰川泥,第二層吸附礦物質,第三層種植靈脈水生植物如眼子菜、輪葉黑藻),進一步淨化水質;蘇瑤則帶著誌願者和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,在湖邊的高山草甸枯黃區,補種耐高寒的靈脈草種如高山早熟禾、紫花針茅),同時在草甸邊緣種植靈脈灌木如高山杜鵑、金露梅),防止水土流失。
樂樂的任務是“湖泊小衛士”,她和當地的孩子們一起,在遊船碼頭周邊種植“靈脈固土草本”如羊茅、剪股穎)。孩子們教樂樂如何分辨高山早熟禾種子:“種子細小、呈黃褐色的就是,它能在零下20c的低溫環境中存活,春天長出的新葉是嫩綠色的,特彆好看。”
樂樂學得很認真,每種下一片草種,都會在旁邊插一個用鬆枝做的小標記,上麵寫著“保護湖泊,從我做起”,笑著說:“讓來旅遊的人看到標記,就會記得要愛護湖水和草甸,不亂扔垃圾。”
二十天後,第一批靈脈沉砂池投入使用。蘇瑤用水質檢測儀在沉砂池出口處檢測發現,湖水濁度降到了10ntu,石油類汙染物含量降到了0.02g,ph值也回升到了7.8,接近湖鱒適宜的生存環境。更讓人驚喜的是,安娜在湖泊深處發現了一群小湖鱒,它們正圍繞著沉砂池出口的水生植物遊動,顯然是被淨化後的水質吸引而來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“湖鱒回來了!”安娜激動地大喊,岸邊的誌願者和孩子們都圍過來看,樂樂還小心翼翼地往湖裡撒了一把魚食,生怕小魚餓肚子。
又過了十天,高山草甸的靈脈草種發芽率達到了75,枯黃區開始泛起淡淡的綠色;5艘電動環保遊船也投入運營,碼頭周邊的水質明顯改善。便攜式水晶球碎片顯示,圖恩湖的靈氣純度從37升到了46,能量波動像被擦拭乾淨的水晶,折射出清澈而有力的光芒,湖泊靈脈的“活力”正在逐步恢複。
在離開阿爾卑斯山脈前,眾人和當地居民、孩子們一起,在沉砂池的入口處立了一塊用花崗岩製成的“脈潤碑”,上麵刻著“阿爾卑斯脈潤,湖草共生”八個大字,旁邊用德語和中文寫著對圖恩湖的祝福。樂樂還把自己的鬆枝小標記送給了當地孩子莉娜,約定明年夏天再來,看看湖鱒的數量有沒有變多,看看高山草甸有沒有變得更綠。
“接下來我們要去北極圈的‘斯瓦爾巴群島苔原靈脈區’,”在前往機場的路上,蘇瑤看著平板電腦上的資料,“那裡的苔原靈脈因為全球變暖,出現了‘凍土消融加速’的情況,靈脈北極狐和馴鹿數量大幅減少,連苔原上的特有植物如北極罌粟、馴鹿苔)都因為土壤濕度變化,成片死亡。”
經過五天的飛行和一天的極地科考船航行,他們終於抵達斯瓦爾巴群島的“朗伊爾城周邊苔原區”。當地科考站的負責人埃裡克早已在苔原邊緣等候,他穿著厚重的極地科考服,手裡拿著一塊凍土樣本:“這是十年前和現在的凍土對比,十年前的凍土凍結深度能達到1.5米,現在隻有0.8米;凍土消融讓苔原的土壤結構破壞,植物根係無法固定,一場大風就能把成片的馴鹿苔吹走;北極狐因為獵物旅鼠)減少,數量比十年前下降了60。”
林羽接過凍土樣本,十年前的樣本堅硬如石,現在的樣本卻鬆軟易碎,手指一捏就能散開:“苔原靈脈像‘鋪在北極的地毯’,凍土是地毯的‘底布’,現在底布壞了,地毯自然會開裂,”他說,“我們需要在凍土消融區鋪設‘靈脈保溫毯’由天然羊毛和保溫材料製成),減緩凍土消融速度;補種耐低溫的苔原靈脈植物,恢複苔原植被,才能讓苔原脈生。”
第二天一早,眾人穿上極地科考服,跟著埃裡克走進苔原區。北極的苔原呈現出淡淡的黃綠色,隻有零星幾處還保留著完整的馴鹿苔群落,幾隻北極狐在遠處的雪地裡緩慢行走,顯得格外孤單。樂樂蹲在苔原上,看著地麵上零星的北極罌粟幼苗,小聲說:“夏天的時候,這裡一定開滿了小花吧?北極狐和馴鹿在花叢中奔跑。我們快點把凍土保護好,讓小花能長大,讓馴鹿能吃到新鮮的苔蘚。”
蘇瑤帶著團隊對凍土消融區進行檢測:土壤溫度比十年前升高了2.5c,凍土活動層厚度增加了0.7米活動層越厚,凍土越不穩定);土壤有機質含量從15降到了8,很多植物因為缺乏養分,生長緩慢。她隨即製定方案:“在凍土消融嚴重的區域,鋪設靈脈保溫毯,保溫毯能反射陽光,降低土壤溫度;在植被缺失區,補種北極罌粟、馴鹿苔等靈脈植物,同時撒播‘靈脈有機肥’由北極鳥類糞便製成),補充土壤養分。”
林羽和阿哲負責鋪設靈脈保溫毯——他們和科考隊員一起,在凍土消融區按照“之”字形鋪設保溫毯,用特製的鋼釘將保溫毯固定在地麵,防止被大風吹走;埃裡克則帶著隊員,在植被缺失區補種苔原植物,撒播有機肥。
樂樂的任務是“苔原小觀測員”,她和科考站的研究員一起,記錄凍土溫度和植物生長情況——每天定時測量土壤溫度,觀察北極罌粟的發芽率,記錄馴鹿的活動軌跡。研究員教樂樂如何使用簡易溫度計:“把溫度計插入土壤5厘米深,等待5分鐘,讀取的數值就是土壤溫度,要記得做好記錄,這樣才能知道保溫毯有沒有效果。”
四十天後,靈脈保溫毯鋪設區域的土壤溫度,比未鋪設區域低了1.8c,凍土活動層厚度減少了0.3米;植被缺失區的北極罌粟發芽率達到了65,馴鹿苔也開始緩慢恢複。更讓人驚喜的是,埃裡克在苔原區發現了一隻帶著幼崽的北極狐,它們正在補種的馴鹿苔群落旁覓食,顯然是感受到了苔原的變化。
“北極狐帶著寶寶回來了!苔原的靈脈在恢複!”埃裡克激動地大喊,科考隊員們都圍過來看,樂樂還小心翼翼地在遠處放了一些旅鼠飼料科考站準備的),希望能幫助北極狐度過食物短缺期。
便攜式水晶球碎片顯示,斯瓦爾巴群島苔原區的靈氣純度從35升到了44,能量波動像重新凍結的凍土,變得穩定而有力,苔原靈脈的“活力”正在逐步恢複。
在離開北極圈前,眾人和科考站的隊員一起,在靈脈保溫毯鋪設區的中心位置立了一塊用耐寒金屬製成的“脈生碑”,上麵刻著“苔原脈生,北極共生”八個大字,旁邊用挪威語和中文寫著對苔原的祝福。樂樂還把自己從阿爾卑斯山帶來的鬆枝小標記,掛在了北極罌粟的花叢旁,笑著說:“讓標記陪著小花長大,陪著北極狐,永遠守護這片北極苔原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飛機緩緩升空,林羽看著窗外一望無際的北極苔原和遠處的冰川,心裡滿是感慨。從阿爾卑斯山脈的“阿爾卑斯脈潤”到北極圈的“苔原脈生”,每一條靈脈都在應對著全球變化帶來的挑戰——高山湖泊要對抗冰川融化,北極苔原要抵禦凍土消融,而修複靈脈的過程,也是人類學習如何與自然共生的過程。
“接下來我們要去亞洲的‘青藏高原湖泊群靈脈區’,”蘇瑤看著平板電腦上的資料,“那裡的高原湖泊因為全球變暖,出現了‘水位異常波動’的情況,有的湖泊水位上漲淹沒周邊草場,有的湖泊水位下降瀕臨乾涸,靈脈藏羚羊和黑頸鶴的棲息地受到嚴重威脅。”
樂樂靠在窗邊,手裡拿著莉娜送的阿爾卑斯山小石子當地特產),笑著說:“不管是高山湖泊、北極苔原,還是高原湖泊群,我都會和大家一起努力,保護每一條靈脈。因為我知道,每一條靈脈都是地球的‘生命印記’,隻要我們用心守護,這些印記就會永遠清晰,地球就會永遠充滿生機。”
阿哲坐在旁邊,看著樂樂堅定的樣子,笑著說:“我們會一直在一起,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,都不會放棄。守護靈脈的路上,會有寒冷,會有疲憊,但每當看到北極狐帶崽、湖鱒群遊,就會覺得一切都值得。這份值得,會支撐著我們繼續走下去,也會讓更多人明白,地球的靈脈需要我們共同守護,隻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我們的家園才能永遠美好。”
飛機朝著亞洲的方向飛去,舷窗外的陽光透過雲層,灑在山脈、苔原和湖泊上,像靈脈的光芒在流轉。林羽知道,靈脈守護的旅程沒有終點,但隻要有熱愛、有堅守、有傳承,就一定能讓每一條靈脈都重新煥發生機,讓地球的每一個角落,都能永遠保持著生命的活力。這是刻在每一個靈脈守護者心中的信念,也是他們願意用一生去踐行的永恒承諾。
喜歡八音盒裡的世界請大家收藏:()八音盒裡的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