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:信載星芒·艙育新生
2033年冬至前夕,靈脈教育基地的實驗室裡彌漫著淡淡的消毒水味,卻掩不住空氣中的興奮——“靈脈三號”探測器的微生物實驗艙,正進行最後一次密封性測試。透明的艙體呈圓柱形,內壁布滿了細如發絲的能量傳導絲,艙底鋪著一層暗紅色的火星蒙脫石模擬樣本,中間放置著三個微型培養皿,分彆裝著雜交菌絲、沙漠沙棘種子的休眠胚,還有從阿爾卑斯冰川采集的六芒星冰晶碎片。
阿哲戴著無菌手套,正用鑷子調整培養皿的位置,他的額頭上滲著細汗,目光緊緊盯著艙體旁的監測屏:“密封壓力1.2標準大氣壓,氧氣濃度18,溫度穩定在5c,完全模擬火星銀色區域的環境參數。”他輕輕按下啟動鍵,艙體周圍的藍色指示燈依次亮起,屏幕上跳出“能量傳導正常”“微生物活性監測啟動”的提示,“雜交菌絲的初始能量波動1.3赫茲,和實驗室模擬時一致,冰晶碎片的反射率也達標了。”
蘇瑤站在監控台前,手裡拿著一份厚厚的測試清單,逐一核對參數:“通訊係統沒問題,能實時傳回艙內的影像和數據;應急溫控裝置也正常,一旦溫度低於15c,會自動啟動加熱模塊;最重要的是,‘地球書信盒’的固定裝置很牢固,裡麵的畫稿和日誌都做了防潮防輻射處理。”她抬頭看向實驗室門口,林羽正陪著一群穿著藍色校服的孩子走進來,為首的正是樂樂和阿木爾,“孩子們來得正好,剛好能看到實驗艙的最後一次預演。”
樂樂抱著她的“火星問題集”,湊到實驗艙前,眼睛瞪得圓圓的:“阿哲哥哥,這裡麵的菌絲真的能在火星上生長嗎?它們會不會害怕火星的寒冷呀?”阿哲笑著指了指監測屏上的菌絲畫麵:“你看,它們現在的活性很好,而且我們給它們加了‘保護罩’——雜交菌絲裡有冰川孢子的抗凍基因,還有暗河菌絲的保護膜,就算溫度降到15c,也能保持活性。”
阿木爾則盯著艙底的沙棘種子胚:“林叔叔,這些種子什麼時候才能發芽呀?我還等著看火星上的沙棘苗呢!”林羽摸了摸他的頭,指著培養皿旁的小型傳感器:“現在還不行哦,種子需要足夠的氧氣和溫度才能發芽。這個實驗艙主要是測試種子在火星環境下的休眠狀態,等未來我們在火星建立了封閉生態艙,給種子提供合適的條件,它們就能發芽了。”
孩子們圍著實驗艙嘰嘰喳喳地提問,阿哲和蘇瑤耐心地一一解答。這時,實驗室的門又被推開,艾拉從阿爾卑斯冰川趕了過來,她的臉上還帶著旅途的疲憊,手裡卻緊緊抱著一個保溫箱:“我帶來了最新的冰川冰晶樣本,裡麵含有更高濃度的靈脈元素,能提高能量反射率。”艾拉打開保溫箱,裡麵裝著幾塊泛著淡藍光的冰晶,“我們在冰川核心處發現的,這些冰晶能把靈脈能量的反射率提高到90,比之前的樣本高了10,如果放進實驗艙,能給雜交菌絲提供更多的能量。”
阿哲立刻對實驗艙進行泄壓處理,小心翼翼地換上新的冰晶樣本。當冰晶被放入艙內後,監測屏上的能量曲線立刻向上波動——雜交菌絲的能量值從1.3赫茲升到了1.4赫茲,蒙脫石樣本的能量波動也同步提高了0.1赫茲。“效果很明顯!”阿哲興奮地說,“有了這些冰晶,菌絲在火星上能獲得更多的能量,生長速度會更快。”
當天下午,“靈脈三號”探測器的研發團隊來到基地,對實驗艙進行最終驗收。研發團隊的負責人李教授繞著實驗艙走了一圈,仔細檢查了每個接口和傳感器:“艙體的抗輻射能力、數據傳輸穩定性、應急係統的響應速度,都達到了火星探測的標準。特彆是這個‘地球書信盒’的設計很有意義,能讓這次探測任務更有溫度。”他轉頭對林羽說,“探測器預計在明年3月發射,還有三個月的時間,你們可以再優化一下微生物的培養參數,我們會根據你們的需求,調整探測器的搭載方案。”
林羽點點頭,將一份新的參數優化方案遞給李教授:“我們計劃在實驗艙裡增加一個‘能量反饋模塊’,讓雜交菌絲的能量數據能實時調整冰晶的反射角度,這樣就能根據火星靈脈的實際波動,給菌絲提供最適合的能量。另外,我們還想在‘地球書信盒’裡加一個小型的靈脈能量儲存芯片,把地球的靈脈能量數據存進去,讓火星能‘感受到’地球的靈脈跳動。”
李教授接過方案,快速瀏覽後表示同意:“這些優化都很合理,我們會儘快安排技術團隊對接。對了,探測器發射前,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一次全係統演練,你們可以帶孩子們去現場看看,讓他們親身感受一下這場跨星球的探索。”
樂樂聽到“去發射中心”,立刻跳了起來:“真的嗎?我們能親眼看到‘靈脈三號’嗎?”李教授笑著點頭:“當然可以,到時候你們還能在探測器上貼一張自己的畫,讓它帶著你們的祝福飛向火星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接下來的三個月,基地裡所有人都忙得腳不沾地。阿哲和蘇瑤帶領團隊,不斷優化雜交菌絲的培養參數,還在實驗艙裡增加了火星沙塵暴的模擬模塊,測試菌絲在極端天氣下的存活率;古麗則往返於塔克拉瑪乾沙漠的各個靈脈節點,采集最新的土壤樣本和微生物數據,為雜交菌絲的最終優化提供支持;林羽則忙著協調全球的靈脈監測網絡,收集不同地區的靈脈能量數據,存儲到“地球書信盒”的能量芯片裡。
樂樂和其他少年監測員也沒閒著,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,舉辦了“致火星的一句話”征集活動,收集到了來自全球20萬孩子的祝福,還選出了100幅最優秀的火星生態畫,準備貼在探測器上。阿木爾畫的“沙漠火星共生圖”被選中了,畫麵裡,沙漠的沙棘林和火星的銀色區域用一條綠色的菌絲連接,旁邊寫著“讓沙漠的風,吹醒火星的夢”。
2034年3月,春寒料峭,樂樂和阿木爾跟著林羽、古麗,一起前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。當他們看到矗立在發射塔架上的“靈脈三號”探測器時,所有人都驚呆了——銀白色的箭體上,印著一道綠色的靈脈能量線,從地球延伸到火星,能量線旁,貼著孩子們的畫稿,像給探測器綴上了一層彩色的星紗。
“那是我的畫!”阿木爾指著箭體中部的一幅畫,興奮地大喊。樂樂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畫——她畫的是實驗艙裡的雜交菌絲,旁邊寫著“菌絲加油!在火星上長出綠色的希望!”。
發射前一天,林羽帶著孩子們來到探測器的裝配車間,親手將“地球書信盒”放進實驗艙的專用插槽裡。樂樂輕輕撫摸著盒子,小聲說:“希望火星能收到我們的信,希望菌絲能在那裡快樂地生長。”林羽蹲下身,和孩子們一起對著盒子許願,車間裡的燈光灑在他們身上,溫暖而明亮。
3月15日,發射當天,天空格外晴朗。發射場上,所有人都穿著橙色的工作服,整齊地站在觀測區。樂樂和阿木爾被安排在最前麵,手裡拿著特製的小旗幟,上麵印著“靈脈守護,星途共行”的字樣。
隨著倒計時的聲音響起,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。“10、9、8……3、2、1,點火!”隨著指揮員的一聲令下,探測器底部噴出橘紅色的火焰,緩緩升空。發射場上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,樂樂和阿木爾揮舞著旗幟,眼裡含著激動的淚水,看著探測器越飛越高,最終變成一個小小的光點,消失在藍天中。
“它飛走了!飛向火星了!”樂樂拉著古麗的手,興奮地跳著。古麗也紅了眼眶,用力點頭:“是啊,它帶著我們的希望,帶著地球的靈脈能量,去火星喚醒那裡的生命了。”
回到基地後,所有人都立刻投入到數據監測工作中。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,實時顯示著“靈脈三號”的飛行軌跡和實驗艙的狀態數據。阿哲盯著屏幕上的雜交菌絲活性曲線:“目前一切正常,菌絲的能量波動穩定在1.4赫茲,冰晶的反射率也保持在90,‘地球書信盒’的通訊係統也能正常傳輸數據。”
蘇瑤則忙著整理孩子們的反饋,她的電腦裡存滿了來自世界各地孩子的郵件:“加拿大的奧萊問探測器什麼時候能到達火星;巴西的盧卡想知道能不能通過直播看到菌絲的生長情況;澳大利亞的孩子們則寄來了暗河的最新水樣照片,希望能給菌絲加油。”
林羽看著這些郵件,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:“我們要定期給孩子們發布‘火星日誌’,讓他們知道探測器的最新情況,知道他們的祝福和期待,都在陪伴著菌絲飛向火星。”
接下來的七個月,基地裡的生活圍繞著“靈脈三號”的飛行數據展開。每個月,他們都會發布一期“火星日誌”,裡麵有探測器的飛行進度、實驗艙的環境參數,還有雜交菌絲的生長情況——菌絲在低重力環境下,長出了更細密的分支,覆蓋了培養皿的13麵積,能量波動也穩定在1.5赫茲;六芒星冰晶則持續反射著靈脈能量,為菌絲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;沙棘種子的休眠胚也保持著良好的狀態,沒有出現任何損傷。
2034年10月,“靈脈三號”終於抵達火星軌道,開始準備著陸。指揮中心裡,所有人都徹夜未眠,緊緊盯著大屏幕。當探測器穿越火星大氣層,成功降落在銀色區域時,整個指揮中心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聲。
“著陸成功了!”阿哲激動地跳了起來,屏幕上顯示著實驗艙的實時畫麵——艙體完好無損,內部的溫度和壓力都正常,雜交菌絲的活性甚至比在飛行過程中還高,達到了1.6赫茲。
林羽立刻下令啟動微生物釋放程序。隨著他的話音落下,實驗艙底部的培養皿緩緩打開,雜交菌絲接觸到了火星的蒙脫石岩層。監控屏上,所有人都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——菌絲迅速向岩層延伸,短短幾分鐘內,就附著在了岩石表麵,形成了一層薄薄的白色菌絲網,而岩層的能量波動,也從0.8赫茲升到了1.1赫茲,與菌絲的能量產生了聯動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“成功了!跨星球靈脈共生,成功了!”蘇瑤的聲音帶著哽咽,她拿出手機,撥通了艾拉的電話,“艾拉!我們成功了!菌絲在火星上生長了,還激活了火星的靈脈能量!”
遠在阿爾卑斯冰川的艾拉,聽到這個消息後,立刻帶著當地的孩子來到冰川下的靈脈通道,對著冰洞大喊:“火星的靈脈醒了!我們的菌絲在火星上生長了!”孩子們也跟著歡呼,他們的聲音在冰川間回蕩,與火星上的菌絲能量,形成了跨越3.2億公裡的呼應。
樂樂看著屏幕上的菌絲網,突然想起了她放在“地球書信盒”裡的一張小紙條,上麵寫著:“火星,你好!我是地球的樂樂,希望你能喜歡我們的菌絲,希望有一天,我們能在火星上一起種沙棘苗。”她轉頭對林羽說:“林叔叔,火星收到我們的信了嗎?它知道我們在為它高興嗎?”
林羽笑著點頭,指著屏幕上跳動的能量曲線:“你看,這就是火星的回應呀!它的靈脈能量在和我們的菌絲互動,在告訴我們,它很開心,它很歡迎我們的到來。”
當天晚上,全球的靈脈守護區和少年監測站都舉行了慶祝活動。塔克拉瑪乾沙漠的新靈脈節點旁,古麗和阿木爾點燃了篝火,沙棘苗的淡綠微光與篝火的橙紅光交織在一起,像在為火星的新生祝福;亞馬遜雨林裡,卡洛斯帶著孩子們在猴麵包樹下唱歌,樹上的菌絲閃爍著綠光,與火星上的菌絲網遙遙相望;澳大利亞的大自流盆地,孩子們把暗河的水樣灑向天空,水珠在月光下泛著藍光,像一顆顆小小的星星。
指揮中心裡,林羽、蘇瑤、阿哲和樂樂站在大屏幕前,看著火星上的菌絲網不斷擴展,看著火星靈脈的能量值一點點上升。林羽的掌心,那枚陪伴了他多年的水晶球碎片,正泛著柔和的光,與屏幕上的火星能量曲線完美同步。
“我們做到了。”林羽輕聲說,聲音裡滿是感慨,“我們不僅守護了地球的靈脈,還喚醒了火星的靈脈,完成了跨星球的生命對話。”
蘇瑤點點頭,眼裡閃著淚光:“這隻是一個開始。未來,我們還會去探索更多的星球,去喚醒更多的靈脈,讓宇宙中充滿生命的光芒。”
樂樂看著屏幕上的火星,突然說:“等我長大了,我要當一名火星靈脈守護者,去火星上種沙棘苗,去看看我們的菌絲長得有多高。”
阿哲笑著摸了摸她的頭:“會的,一定會的。等你長大了,火星上說不定已經有了綠色的綠洲,有了會發光的菌絲森林,還有了和地球一樣活躍的靈脈網絡。”
夜深了,指揮中心的燈光依然亮著。大屏幕上,火星的銀色區域泛著淡淡的白光,那是菌絲網和靈脈能量交織的光芒,像一顆在宇宙中重新蘇醒的星星。而在遙遠的地球上,靈脈教育基地的育苗棚裡,新一批沙棘苗正泛著淡綠的微光,它們是地球的希望,也是未來火星綠洲的種子。
林羽站在窗前,望著夜空中的火星,心裡充滿了期待。他知道,這場跨星球的靈脈守護之旅,才剛剛開始。未來,還有更多的挑戰等著他們——培育能在火星開花結果的沙棘品種、建立火星靈脈監測網絡、探索更多星球的靈脈遺跡,但他更相信,隻要有像樂樂這樣充滿好奇和熱愛的孩子,有全球靈脈守護者的堅持和努力,有對生命和宇宙的敬畏,就沒有到達不了的星途,沒有喚醒不了的靈脈。
因為他們始終相信,每一顆星球都有屬於自己的靈脈,每
喜歡八音盒裡的世界請大家收藏:()八音盒裡的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