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:信號解碼·靈脈共振
主控艙內的應急燈隨著能源優先級調整閃爍了三下,淡藍色主照明重新穩定時,生物培育係統的功率條已躍升至90,推進器冷卻係統緊隨其後維持在85,而電磁屏蔽係統則回落至基礎的40。樂樂指尖還停在控製麵板上,目光緊盯著生物監測麵板——菌網活性剛跌破93,靈脈能量頻率在低頻信號乾擾下仍在1.5赫茲左右波動,像被無形的手攥住的琴弦,每一次震顫都帶著即將斷裂的危險。
“古麗,按1100濃度加注靈脈穩定劑,霧化頻率調整為每5分鐘一次,記錄每次噴灑後的菌網狀態變化。”樂樂的聲音比剛才更沉,她清楚這20分鐘緩衝期是最後的機會,一旦穩定劑耗儘,再無其他手段能阻擋低頻信號對菌網的侵蝕。培育艙畫麵裡,古麗正將濃縮穩定劑倒入霧化罐,透明液體與空氣接觸後泛起淡綠色熒光,隨著霧化噴頭啟動,細密霧滴像春雨般落在蜷縮的菌網絲線上,原本黯淡的熒光點竟奇跡般亮了幾分。
“第一次噴灑完成!靈脈能量頻率回升至2.1赫茲,活性衰減速度降至每分鐘0.3!”古麗的聲音帶著劫後餘生的雀躍,生物麵板數值同步更新——菌網活性停在92.9,銀色結晶的擴散邊緣出現細微停滯,像被一層無形屏障擋住。樂樂鬆了口氣,但目光很快轉向通訊艙:“林默,未知信號源的低頻信號強度有沒有變化?全頻段探測器能不能捕捉到信號的調製方式?比如調幅、調頻,或者更複雜的編碼模式?”
林默的手指在頻譜分析儀上快速滑動,屏幕上跳動的波形圖突然出現新變化——原本平滑的低頻曲線中,每隔13.7秒就會嵌入一個微小的“尖峰”,像在規律的脈搏中突然多了一次早搏。“信號強度還在緩慢上升,現在是0.4μv,而且我發現了調製痕跡!不是常規的調幅或調頻,而是相位調製!每個周期內的尖峰對應著相位的0.2π偏移,這絕對是人工編碼的特征!”
相位調製——這個專業術語讓樂樂想起航天學院的通訊原理課程。這種調製方式常用於深空探測,能在低信噪比環境下保持信號穩定性,隻有掌握特定相位偏移規律的接收方才能解碼。“能不能嘗試反向推導編碼規律?比如假設尖峰對應二進製的‘1’,無尖峰對應‘0’,先把信號轉換成二進製序列看看有沒有規律。”樂樂提出建議,林默立即點頭,手指在鍵盤上敲擊,將低頻信號的相位變化轉化為一串由0和1組成的代碼:
011010010010110101101001001011010110100100101101……
“序列出來了!但看起來是重複的,每16位二進製為一個周期,一直在循環這組代碼。”林默皺起眉頭,將二進製序列放大顯示在主控屏幕上,“可就算知道是循環序列,沒有密鑰也無法轉換成有意義的信息,除非……這組代碼本身就是密鑰的一部分?”
就在這時,導航艙的阿木爾突然發出驚呼,他麵前的星圖終端上,原本扭曲的星圖竟出現局部“修正”——木星的偏移量從0.5角分縮小到0.3角分,土星環的投影也恢複了部分規則形狀,而修正區域恰好與未知信號源的坐標方向重合。“樂樂!星圖的扭曲在跟著信號的周期同步變化!每次信號出現相位尖峰時,星圖的修正幅度就會變大,像是信號在給星圖‘校準’!”
這個發現讓樂樂的眼睛猛地亮起來。她快速調取星圖扭曲的實時數據,與林默解析出的二進製序列對比——當序列中出現“1”相位尖峰)時,星圖扭曲度下降0.02;出現“0”時,扭曲度維持不變。這種對應關係絕不是巧合。“林默,把二進製序列轉換成十進製看看!每16位一組,計算出對應的十進製數字。”
林默立即操作,16位二進製“0”對應的十進製結果很快出現在屏幕上:。“是!而且每組重複序列的結果都是這個數字!”樂樂的大腦飛速運轉,這個數字會是什麼?坐標?頻率?還是某種參數的編碼?她突然想起星艦的脈衝星導航係統——該係統依賴12顆脈衝星的標準頻率進行定位,而其中編號為psrb1937+21的脈衝星,其自轉頻率正是27.949赫茲!
“阿木爾!立即調取psrb1937+21脈衝星的標準頻率數據,將這個數字除以1000,用得到的27.949赫茲作為基準,修正星圖的坐標偏移!”樂樂的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激動,阿木爾不敢耽擱,手指在導航麵板上快速輸入參數。當27.949赫茲的基準頻率被輸入星圖終端時,原本扭曲的星圖像被撫平的紙張,木星和土星的位置瞬間回歸標準星曆,甚至連遠處冥王星的微小軌跡偏差都被修正了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“修正成功!星圖恢複正常!暗物質區域導致的坐標漂移被完全抵消了!”阿木爾的歡呼讓主控艙氣氛終於有了一絲暖意,樂樂卻沒有放鬆——星圖的修正證明未知信號源的編碼確實與導航相關,但這隻是第一步,信號中肯定還隱藏著更多信息。“林默,以27.949赫茲為基準頻率,對低頻信號進行二次解調,看看能不能解析出更多序列,剛才的16位代碼可能隻是‘引導碼’,後麵應該還有主信息段。”
林默立即調整解調參數,將基準頻率設定為27.949赫茲。頻譜分析儀上的波形圖瞬間變化,原本重複的16位序列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一串更長的二進製代碼,這次不再是簡單的循環,而是呈現出複雜的分段結構。“解析出主信息段了!分為三個部分,第一部分是32位二進製,第二部分是64位,第三部分是16位!我現在把它們轉換成十進製和十六進製!”
幾分鐘後,解析結果出現在主控屏幕上:
第一部分32位):十進製,十六進製414d5350
第二部分64位):十進製,十六進製12a03f5e7c9b4d68
第三部分16位):十進製,十六進製ff00
“十六進製代碼……414d5350,這幾個字符好像在哪裡見過!”小宇突然從能源艙走過來,盯著屏幕上的第一部分代碼,“我記得在星艦的應急代碼手冊裡,有一組用於識彆友方信號的前綴碼,就是以414d5350開頭的!”樂樂立即讓林默調取應急代碼手冊,翻到“友方信號識彆”章節——手冊上明確寫著,414d5350對應的ascii碼是“asp”,即“深空物資補給平台”asteroidateriasuppypatfor)的縮寫!
“是友方信號!發送信號的是深空物資補給平台!”這個結論讓所有人都愣住了——根據地球指揮中心的規劃,深空物資補給平台應在小行星帶附近,距離火星軌道至少還有5億公裡,怎麼會出現在這裡,還被異常空間場包裹著?
“第二部分的十六進製代碼12a03f5e7c9b4d68,很可能是平台的坐標編碼!”阿木爾立即將代碼輸入星圖終端的坐標轉換係統,屏幕上很快出現一組精確的空間坐標:赤經18h3245.6s,赤緯+23°15′30.2″,距離星艦當前位置約280公裡——這個坐標恰好與未知信號源的位置完全重合!
“第三部分ff00……這是硬件地址的特征碼,通常用於設備識彆。”林默補充道,“結合前麵的信息,這組信號應該是深空物資補給平台發出的身份識彆信號,目的是讓我們確認它的位置和身份!”
就在大家為解開信號之謎鬆口氣時,培育艙的古麗突然傳來緊急通訊,聲音帶著新的恐慌:“樂樂!菌網的靈脈能量頻率突然飆升到5.8赫茲!不是衰減,是飆升!而且銀色結晶開始融化,順著菌網絲線流進營養基質裡,活性數值從92.9跳到95.3,這……這太詭異了!”
樂樂立即切換到培育艙畫麵——屏幕上,原本覆蓋在菌網表麵的銀色結晶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融化,變成淡銀色液體,沿著絲線滲入基質。菌網的葉片重新舒展,表麵的熒光點閃爍頻率加快,甚至比危機前更加明亮,靈脈能量的波動曲線變得平滑而穩定,完全擺脫了低頻信號的乾擾。
“怎麼會這樣?之前的異常粒子不是在吸收靈脈能量嗎?怎麼突然開始釋放能量了?”小宇疑惑地問道,能源艙的監測麵板上,培育艙的能量消耗不僅沒有增加,反而減少了15。樂樂突然想到了什麼,她讓林默再次播放那段低頻信號,同時對比靈脈能量的波動曲線——此刻靈脈能量的頻率5.8赫茲,恰好是低頻信號頻率1.21.8赫茲)的3倍左右,形成了完美的諧波共振!
“是共振!”樂樂恍然大悟,“之前異常粒子吸收靈脈能量,是因為信號頻率與靈脈能量頻率不匹配,形成了‘能量差’;現在我們解析出了信號的基準頻率,星艦的脈衝星導航係統與信號源形成了同步,導致低頻信號的頻率與靈脈能量頻率產生了諧波共振,這種共振不僅抵消了能量吸收,還讓異常粒子儲存的能量反哺給了菌網!”
古麗的監測數據印證了這個猜測:“營養基質的能量密度在上升!從之前的2.1j3升到了3.5j3,銀色結晶融化後釋放的能量被菌網完全吸收,靈脈能量的傳遞效率提升了40,現在的菌網狀態比出發時還要好!”
就在這時,通訊艙的林默突然收到新的信號——這次不再是低頻噪音,而是清晰的語音,來自地球指揮中心的李教授:“星艦全體成員,這裡是地球指揮中心,剛剛收到深空物資補給平台的緊急報告,該平台在執行小行星物資采集任務時,遭遇了罕見的空間異常場,被包裹後偏離了原定軌道,漂移至火星軌道附近。平台的通訊係統受損,隻能發出低頻身份信號,直到你們的星艦進入信號覆蓋範圍。目前平台的物資儲備充足,可為你們提供燃料補給和設備維修支持,是否前往對接,請立即回複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真相終於大白。之前的異常空間場、通訊乾擾、星圖扭曲,都是因為深空物資補給平台被空間異常場包裹後產生的連鎖反應。而菌網的異常,則是異常粒子與靈脈能量從“能量吸收”到“共振反哺”的轉變過程。
樂樂看著主控屏幕上的平台坐標,又看了看恢複活力的菌網狀態,以及能源艙顯示的80應急能源儲備,深吸一口氣後,對著麥克風說道:“地球指揮中心,星艦全體成員確認收到指令,申請立即前往深空物資補給平台進行對接,完成補給後繼續執行原定任務。同時,我們將攜帶平台的空間異常場觀測數據返回,為後續深空探測提供參考。”
通訊頻道裡傳來李教授的回複,帶著明顯的欣慰:“批準對接申請,平台已為你們預留對接通道,注意空間異常場的殘餘影響,保持通訊暢通。期待你們的順利歸來。”
主控艙內的緊張氣氛徹底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輕鬆與期待。阿木爾調整星艦的飛行姿態,將航向對準280公裡外的補給平台;小宇開始檢查推進器的燃料儲備,計算對接所需的能源消耗;古麗則繼續監測菌網狀態,準備記錄異常粒子反哺靈脈能量的完整數據;林默則負責維持與平台的通訊,確認對接的具體參數。
舷窗外,深邃的宇宙中,一個微弱的光點正在逐漸變大——那是深空物資補給平台的導航燈。星艦在調整姿態的過程中,異常空間場的密度開始逐漸下降,通訊信號變得越來越清晰,生物麵板上的菌網活性穩定在96,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。
樂樂靠在主控椅上,看著屏幕上不斷靠近的平台坐標,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。她知道,這次與空間異常場的相遇,不僅解決了星艦的危機,還意外找到了失聯的補給平台,更重要的是,他們獲得了異常粒子與靈脈能量相互作用的第一手數據,這些數據或許會為人類的深空探測開辟新的方向。
但她也清楚,宇宙的未知遠不止於此。空間異常場為何會突然出現?補給平台的軌道偏離是否還有其他原因?這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。當星艦的對接指示燈開始閃爍,準備與補給平台建立物理連接時,樂樂的目光再次投向深邃的宇宙,那裡還有更多的謎團,等待著他們去解開。
星艦的推進器緩緩調整推力,將相對速度穩定在0.8米秒,對接通道口的引導激光在虛空中劃出兩道淡藍色的直線,精準地與補給平台的對接端口對齊。阿木爾緊盯著導航麵板上的誤差數值,不斷微調姿態:“橫向誤差0.03米,縱向誤差0.01米,角度偏差0.02°,符合對接精度要求。”
林默的通訊麵板上,終於收到了補給平台傳來的實時畫麵——平台的主控艙內,三名穿著灰色航天服的工作人員正對著鏡頭揮手,他們的臉上帶著明顯的疲憊,但更多的是重逢的喜悅。“星艦,這裡是補給平台主控艙,對接通道已完成減壓,內部氣壓1標準大氣壓,溫度22c,可以開始對接鎖定。”平台負責人張遠的聲音透過通訊器傳來,帶著一絲沙啞。
“收到,開始對接鎖定程序。”樂樂回應道,手指按下主控麵板上的“對接確認”按鈕。星艦的對接端口緩緩伸出機械鎖,與平台的通道接口精準咬合,伴隨著一陣輕微的震動,主控艙的對接指示燈從黃色轉為綠色,屏幕上跳出“對接成功,密封檢測合格”的提示。
“對接完成!可以開啟通道艙門!”負責對接係統的工程師陳默彙報道,他的手指在麵板上滑動,打開了連接星艦與平台的通道艙門。樂樂站起身,整理了一下航天服的頭盔,對著麥克風說:“小宇、古麗跟我去平台查看情況,林默和阿木爾留在星艦,監測能源係統和平台的環境參數,有任何異常立即通訊。”
三人穿戴好航天服,通過減壓艙進入對接通道——通道內彌漫著淡淡的金屬冷卻劑氣味,牆壁上的應急燈發出柔和的白光,與之前星艦遭遇的危機場景不同,這裡的環境顯得平靜而有序。走到通道儘頭,平台的艙門緩緩打開,張遠帶著兩名工作人員迎了上來,他們的航天服上印著“asp03”的標識,這是補給平台的編號。
“終於等到你們了!”張遠上前與樂樂握手,頭盔下的笑容清晰可見,“我們已經與地球失聯12天了,空間異常場來襲時,平台的主通訊天線被高速塵埃擊中,隻能靠備用低頻發射器發送信號,沒想到真的能被你們接收到。”
“先帶我們看看平台的受損情況,尤其是空間異常場影響的區域。”樂樂開門見山,她注意到張遠身後的通道牆壁上,有幾處明顯的凹陷,像是被某種力量擠壓過。張遠點點頭,領著三人走向平台的觀測艙:“觀測艙的舷窗保存了空間異常場來襲時的完整影像,還有我們記錄的異常場參數,都在主控電腦裡。”
觀測艙的主控屏幕上,一段清晰的影像正在循環播放——12天前,平台正在小行星帶采集金屬礦樣本,舷窗外突然泛起一層淡灰色的光暈,原本分散的小行星塵埃像被無形的網收攏,圍繞著平台形成一個巨大的球形區域。隨著光暈增強,平台的太陽能帆板開始劇烈抖動,屏幕上的空間密度數值從1.2kg3飆升至3.8kg3,緊接著,主通訊天線的畫麵突然中斷,屏幕變成一片雪花。3,是正常星際空間的12倍,而且內部存在強烈的磁場乾擾,導致平台的導航係統完全失效。”張遠調出一組數據圖表,語氣凝重,“我們嘗試過啟動推進器脫離,但異常場產生的引力牽引讓平台無法移動,隻能任由它帶著我們漂移。更奇怪的是,異常場內部的時間流速比外部慢了0.5秒小時,我們在裡麵待了12天,實際外部時間隻過了11天23小時。”
“時間流速異常?”古麗驚訝地停下腳步,她快速記錄下這個數據,“星艦遇到的異常場雖然也有密度異常,但沒有時間流速的變化,這說明不同區域的異常場可能存在不同的特性。”小宇則更關注平台的能源係統,他跟著張遠來到能源艙,查看反物質燃料的儲存情況——三個燃料罐的壓力都穩定在1.5pa,溫度269c,沒有任何泄漏跡象。
“能源係統倒是沒受太大影響,就是備用電源的蓄電池損耗了30,需要你們幫忙補充一些能源
喜歡八音盒裡的世界請大家收藏:()八音盒裡的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