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章:補給平台·暗物質殘響
星艦對接指示燈從紅轉黃的瞬間,舷窗外的深空物資補給平台終於掙脫星雲的遮蔽,完整地展現在眾人眼前。
三個圓柱形艙體像串在宇宙裡的銀色膠囊,外殼上布滿隕石撞擊後留下的淺痕,最大的一道凹痕在艙體側麵,長度足有兩米,顯然是曾被高速小行星碎片擊中。其中一個艙體的太陽能帆板還呈展開狀態,銀色的麵板在星光下泛著冷光,邊緣處有幾處細微的破損;另外兩個則收在側麵,折疊的帆板緊貼艙壁,活像被按回殼裡的蟬翼,透著幾分狼狽。
平台中部的對接通道口閃著淡藍色引導燈,燈光穩定且有規律,顯然是專門為星艦指引方向。阿木爾盯著導航屏上的參數,指尖在控製杆旁懸停,隨時準備微調——引導燈對準星艦對接端口的誤差不到半米,這在複雜的深空環境裡,已經是極為精準的定位了。
“阿木爾,推進器推力調至15,相對速度穩住0.5米秒,距通道100米時開啟姿態穩定係統。”樂樂的聲音透過通訊器傳進各艙,語氣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指令。她知道,對接環節容不得半點差錯,尤其是在補給平台可能存在未知故障的情況下,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導致艙體碰撞。
導航艙裡,阿木爾指尖在控製杆上輕撥,星圖終端的坐標以毫米級緩慢遞減,每一次數值變動都精準對應著星艦的位置調整。主控麵板的參數欄裡,綠色的數字不斷跳動:角度偏差0.05°,高度偏差0.02米,完全符合預設的對接精度標準。
“推進器穩定,姿態係統已啟動,預計3分鐘後完成對接。”阿木爾的聲音透過通訊器傳回主控艙,他的視線始終沒離開屏幕,連眨眼都比平時慢了半拍——星艦與平台的相對速度雖慢,但在無重力的宇宙中,哪怕是0.1米秒的偏差,都可能讓對接失敗。
阿木爾話音剛落,通訊艙的林默就傳來了新的消息,他的手指在接收麵板上快速敲擊,臉上帶著一絲鬆快:“樂樂,平台有回應了,是補給平台負責人張遠的信號。”
下一秒,張遠的聲音便透過通訊器傳了過來,裹著輕微的電流雜音,像蒙了一層薄紗,卻難掩其中的疲憊:“星艦,這裡是深空補給平台,已收到你們的對接請求。對接通道已經完成減壓,氣壓調整至1標準大氣壓,就等你們的機械鎖死了。”
樂樂對著麥克風回應:“張遠先生,感謝配合,我們將在3分鐘內完成對接,屆時會派人員前往平台溝通。”
3分鐘的時間在緊張的等待中緩緩流逝,星艦上的眾人都盯著舷窗外的平台,連呼吸都下意識放輕。直到“哢嗒”一聲輕響從艙壁傳來,那是機械鎖扣咬合的聲音,清晰而有力。緊接著,對接指示燈瞬間從淡藍變為翠綠,在主控艙的燈光下格外顯眼。
“對接完成!機械鎖死,密封檢測合格,可開啟通道門!”負責對接係統的陳默立刻彙報道,他的手指在麵板上輕輕一劃,連接星艦與平台的通道門便緩緩向兩側滑動。
門打開的瞬間,一股淡淡的金屬味飄了進來,不是刺鼻的鏽味,更像是長期暴露在宇宙環境中,金屬氧化後特有的氣息。通道內部的應急燈發著暗紅色的光,光線微弱卻足夠照明,將眾人的影子拉得老長,投在金屬通道壁上,隨著腳步輕輕晃動——顯然,平台的供電係統還沒完全恢複,隻能維持應急設備運行。
樂樂扣緊航天服頭盔,對著麥克風再次確認指令:“小宇、古麗隨我前往平台,攜帶便攜式分析儀和環境監測儀;林默和阿木爾留守星艦,林默負責監控星艦能源係統,阿木爾重點跟蹤平台的環境參數,一旦發現暗物質密度異常或輻射超標,立刻通報。”
“收到!”林默和阿木爾異口同聲地回應。
樂樂、小宇和古麗三人穿過星艦的減壓艙,艙內的氣壓指示燈從綠轉紅再轉回綠,提示減壓完成。推開減壓艙的門,便是連接平台的通道,三人踩著金屬地麵往前走,每一步都能聽到靴底與地麵接觸的輕響,在空曠的通道裡格外清晰。
通道儘頭的平台艙門緊閉著,樂樂正準備按動開門按鈕,艙門卻突然從內側打開,一個穿灰色航天服的人影走了出來。
那人摘下頭盔,露出一張滿是胡茬的臉,眼角有幾道細密的皺紋,眼下的黑眼圈很重,顯然是長時間沒休息好。他看到樂樂三人,原本疲憊的眼神瞬間亮了些,快步迎了上來,手套上還沾著幾星銀色的粉末,像是某種結晶碎屑。
“可算等來了!我是平台負責人張遠。”他伸出手,語氣裡滿是鬆快,“我們和地球斷聯12天了,暗物質流來的時候,主通訊設備被高能粒子打壞,隻能靠備用低頻發射器斷斷續續發信號,本來沒抱太大希望,沒想到真被你們接收到了。”
樂樂握住張遠的手,能感覺到他掌心的薄繭,那是長期操作機械留下的痕跡:“張遠先生,我們是地球指揮中心派來的支援團隊,先帶我們去受損區域看看,尤其是暗物質流直接影響的地方,我們需要了解具體情況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她的目光掃過張遠航天服的袖口,那裡有一道明顯的刮痕,邊緣處還沾著些暗色的汙漬,再看向平台內部,遠處的指示燈時亮時暗,偶爾還會閃爍幾下,顯然內部設備確實存在故障。
張遠點頭應下,側身讓出通道:“跟我來,主控製室有完整的數據記錄,暗物質流來的時候全程錄下來了,還有各係統的損傷報告,你們一看就清楚了。”
三人跟著張遠往平台內部走,平台的通道比星艦的更窄些,兩側的牆壁上貼著應急指示燈,每隔五米就有一個消防栓,旁邊還掛著簡易的逃生路線圖。沿途能看到不少關閉的艙門,門上貼著“故障待修”的標簽,偶爾有穿著同樣灰色航天服的工作人員走過,看到樂樂三人,都會停下腳步打個招呼,眼神裡滿是期待。
走了大約五分鐘,幾人來到主控艙門口。張遠按動密碼鎖,艙門“嘀”的一聲打開,一股帶著涼意的空氣撲麵而來——平台的溫控係統還在運行,但溫度比星艦略低些。
主控艙比星艦的主控艙小一圈,中央是一塊巨大的顯示屏,屏幕上滿是黃紅相間的圖標,大部分圖標旁標著“降級運行”,少數幾個亮著紅色的“故障關閉”,顯然平台的很多設備都處於非正常工作狀態。
張遠走到控製台前,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,調出一段視頻文件:“你們看,這是12天前的畫麵。”
視頻裡,原本漆黑的宇宙突然蒙上一層灰霧,那灰霧像是有生命般,緩慢卻堅定地向平台蔓延,很快就將整個平台裹了進去,像是給平台套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花。
“當時我們正在5公裡外的小行星礦區作業,剛用探測器檢測到空間密度異常,數值比平時高了不少,還沒來得及撤離,不到10分鐘暗物質流就裹上來了。”張遠指著視頻裡的灰霧,語氣沉了些,“那東西看著慢,實際上擴散速度快得很。”
眾人盯著屏幕,看著視頻裡的太陽能帆板開始輕微抖動,幅度越來越大,像是被狂風撕扯的布料。緊接著,主控艙的電磁輻射數值瞬間跳紅,屏幕上的數字不斷攀升,從正常的0.1μsvh一路漲到10μsvh。幾秒鐘後,主通訊燈“啪”地滅了,整個平台陷入一片黑暗,隻有應急燈在幾秒後重新亮起,發出微弱的紅光。3,這個數值是星際空間平均密度的42倍。”張遠調出一份數據報告,屏幕上的折線圖陡峭地向上攀升,在頂端停留了大約三分鐘後,才緩緩下降,“除了斷了通訊和導航,它還打穿了三道輻射防護層,有兩名工程師在檢查設備時被輕微輻射到,現在還在醫療艙休養,不過沒什麼大礙,就是皮膚有點灼傷,塗了藥膏已經在恢複了。”
他頓了頓,指著主控艙牆壁上的一塊區域:“還有更奇怪的,暗物質流像有粘性的糖一樣,粘在金屬表麵就不肯掉,現在平台很多艙體的外殼上都結了層銀色結晶,和你們星艦菌網遇到的情況一模一樣。”
樂樂順著張遠指的方向看去,果然看到牆壁上有一塊巴掌大的銀色結晶,表麵光滑,在應急燈下泛著冷光,像是一塊鑲嵌在金屬裡的寶石。
“古麗,用分析儀取樣。”樂樂說道。
古麗立刻從背包裡掏出便攜式分析儀,走到結晶旁,打開儀器的取樣口,將一根細長的金屬探針貼在結晶表麵。探針輕輕刮下一點碎屑,吸入儀器內部,屏幕上立刻開始跳動數據,幾秒鐘後,結果便出來了。
“和星艦菌網接觸到的結晶成分完全一致,都是暗物質凝聚態。”古麗看著屏幕,語氣有些驚訝,“而且這個結晶的粒子活性更高,還在緩慢釋放能量,儀器檢測到的能量值比星艦上的高15。”
張遠歎了口氣:“這結晶難清理得很!我們試過用激光切割,結果激光被它吸收了,不僅沒切開,反而讓它長得更大,從原來的指甲蓋大小,長到了現在這麼大。”
他指著主控艙的角落,那裡堆著幾塊拆下來的金屬板,每塊板上都裹著厚厚的銀色結晶,最厚的地方足有三厘米,看起來沉甸甸的。
“這些是從太陽能帆板上拆下來的零件,結晶已經滲進金屬縫隙裡了,我們用了超聲波清洗、化學溶解,都沒清理乾淨,最後隻能放棄,把零件拆下來換掉。”張遠無奈地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