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很好奇,那位“墨客”,會作何反應。
網絡另一端。
內閣首席秘書處,二等秘書辦公室。
林墨染剛剛結束一場冗長的會議,略顯疲憊地揉了揉眉心。她習慣性地拿起私人手機,點開了與新博小號“墨客”唯一關注的那個賬號的私信界麵。
當她看到何沐陽那條長長的回複時,疲憊瞬間一掃而空,身體不由自主地坐直了。
她逐字逐句地閱讀著,眼神從最初的期待,逐漸變為驚訝,再到深深的震撼,最後凝固為一種近乎癡迷的專注。
“‘美本身,即是其存在的最大價值’……‘詩緣情的延伸與極致化’……”她低聲重複著其中的句子,眼中光彩連連。這個觀點,與她一直以來隱隱感覺到、卻未能清晰表述的想法不謀而合!
“‘意象派’?‘陌生化’?情緒對等物?”這些陌生的理論名詞,從何沐陽口中說出,卻顯得如此自然,並且精準地解釋了她關於“意境場”生成的疑惑!
而當看到何沐陽關於舊體詩與現代男女關係的論述時,林墨染更是感覺仿佛有一道閃電劈開了她思維中的迷霧!
“用古典形式,承載現代人共通的情感、哲思與審美體驗……”“關鍵在於找到與之匹配的、不失古典韻味的表達方式……”
精辟!太精辟了!
這不僅僅是對她問題的回答,這簡直是為陷入困境的新漢古典文學創作,指出了一條可能的康莊大道!
她原本以為,何沐陽隻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創作者,憑借驚人的直覺和靈感進行創作。萬萬沒想到,他在文藝理論上的見識和思考,竟然也如此深邃和超前!遠遠超出了她所接觸過的任何一位學者或評論家!
這種跨越創作與理論的全麵碾壓,讓她產生了一種強烈的、想要深入了解對方的衝動。
這個男人,他的才華邊界,究竟在哪裡?
她顫抖著手指,想要立刻回複,表達自己的欽佩與受到啟發後的激動,但打了幾個字,又覺得任何語言在此刻都顯得蒼白。
她看著屏幕上何沐陽最後那句“理論終是後見之明,創作當下,但求心手相應,意到筆隨”,仿佛能看到對方那副舉重若輕、超然物外的姿態。
這是一種建立在絕對實力基礎上的從容。
林墨染深吸一口氣,強迫自己冷靜下來。
她將何沐陽的回複複製下來,存入一個加密文檔,反複研讀。
心中的好奇,如同藤蔓般瘋狂滋長,已經達到了頂點。
她不能再僅僅滿足於這種虛擬的交流了。
她需要更近距離地觀察,更真實地了解。
這個名叫何沐陽的年輕人,身上籠罩的迷霧,比她想象的還要濃厚,也……更加吸引人。
她拿起內部通訊器,接通了下屬。
“幫我整理一份關於藝人何沐陽的詳細社會影響力評估報告,要儘可能全麵,包括他的成長背景、人際關係、公開言論分析……越快越好。”
放下通訊器,林墨染的目光再次落回手機屏幕,看著何沐陽的頭像,眼神複雜。
也許,是時候,親自去見一見這位“網友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