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分鐘後,診室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,緊接著就有人推門而入。來人正是省醫院主任醫師王琦,與之一起而來的還有一位中年人。
“林先生,您來我們醫院怎麼不提前招呼一聲,也好讓我有個服務的機會。我給您介紹一下,這是我們醫院院長秦浩。”
王琦掃了眼李攀手中的報告,緊接著轉向林昊,語氣十分謙恭。隨後眉梢微挑,目光在李攀和劉明遠身上快速掠過,鏡片後的眼神帶著幾分嚴厲。
當日在蘇家莊園,劉明遠對林昊冷嘲熱諷的過程他全程見證,兩人明顯有矛盾,這會兒劉明遠在這裡,十有八九又是有意針對。他深知林昊在蘇老爺子救治一事上的分量,此刻唯恐怠慢了這位關鍵人物。
“林先生好。前兩日聽老師講起您救治蘇老爺子的過程,對您的醫術在下敬佩不已。今日聽老師說您來本院,冒昧前來,還請勿怪!聽說您遇到了點‘專業分歧’?”
秦院長在王琦介紹完後,趕忙過去握手,態度十分恭謙,完全沒有院長的架勢。他的手掌乾燥有力,握手時微微前傾的身形透露出對林昊的重視。
原來,秦浩剛進醫院時,指導老師正是王琦,現在雖已升為院長,但仍然對王琦禮遇有加。不過他有些詫異,為何這麼一位醫術通神的人物,會到神經科做測試,可又不好意思現場發問,目光中帶著一絲隱晦的疑惑。
“隻是對測試題的解法有不同理解。”
林昊側身讓出屏幕,語氣平靜如常,仿佛方才被刻意刁難的種種從未發生。他的指尖輕輕點在屏幕上,動作不疾不徐。
“比如,第一道題假設今天是星期四,問哪一天在說真話。李醫生依據《遞歸時間認知模型》判定答案是星期三,但按照常規邏輯分析,周三說‘明天會撒謊’與周四自稱‘昨天說的是真話’存在悖論,兩者無法自洽。”
他的眉峰微微蹙起,眼神專注地掃過在場眾人,作為省醫學院高材生,試圖從專業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。
“醫學認知測試若以非常規模型為基準,是否需要提前告知被測者?畢竟臨床診斷更應注重普適性標準。”
王琦的目光瞬間冷下來,轉向李攀時,鏡片後的目光冷了下來。
“《遞歸時間認知模型》是學術前沿理論,目前僅停留在實驗階段,誰允許你直接用於臨床測試的?”
他的聲音裡帶著明顯的怒意,手指不自覺地捏緊白大褂下擺,顯然對李攀濫用未驗證理論的行為極為不滿。在他看來,臨床診斷容不得半點馬虎,任何偏離規範的操作都可能誤導患者,甚至引發醫療糾紛。
李攀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,額角沁出細密的汗珠,手指在報告邊緣捏出深深的折痕。
“王主任,我隻是想嘗試新方法……”
他的聲音越來越小,眼神慌亂地在秦院長和劉明遠之間遊移,試圖尋找一絲支援,卻隻看到劉明遠彆過臉去,不敢與他對視。此刻的他,心中滿是懊悔與恐懼,深知自己為了討好劉明遠,貿然使用未經驗證的理論,已然觸犯了醫院的診療規範。
“新方法?”
秦院長的眉頭緊緊擰成一團,目光如炬地盯著李攀。
“臨床測試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有循證醫學支撐,這是最基本的職業準則。你知不知道,隨意套用實驗性理論可能導致誤診,甚至引發患者對醫院的信任危機?”
他的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,身為院長,他更看重醫院的整體聲譽和診療規範的嚴格執行。
林昊注意到李攀的慌亂和劉明遠的回避,心中已然明了這兩人的貓膩。但他並未急於揭露,隻是淡淡開口。
“第二題關於圖形中心點偏移的判斷,李醫生認為第三組存在右向視覺偏差。”
他的手指在屏幕上的五個正方形之間緩緩劃過。
“我現場以指為尺比對過邊框間距,所有圖形的幾何中心完全對稱。所謂‘動態視覺感知理論’中的0.5偏差,在沒有專業儀器輔助的情況下,肉眼根本無法識彆,這樣的測試標準是否有臨床意義?”
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質疑,卻又不失分寸,畢竟他清楚,在醫療領域,任何結論都需要嚴謹的科學依據。
王琦順著林昊的手勢看向屏幕,眼神瞬間變得銳利。
“視覺偏差實驗需要在特定光照環境下,使用專業眼動儀采集數據。”
他轉頭看向李攀。
“李醫生,你做測試時,是否遵循了《臨床視覺認知評估操作規範》?有沒有記錄環境光照參數和儀器校準數據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