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近午時,陽光早已驅散了空中迷霧,近百號村民已被一一診治,甚至一些老年病、舊疾都被快速治。
村民是貧困的,也是質樸的。
此刻,簡陋的村口已成為了集市,有的村民拿來了整竹籃的雞蛋、有的拎著老母雞,有的洗好了油桃、切開了西瓜,他們想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激之情。
一位須發皆白、拄著拐杖、身形枯瘦卻腰板挺直的老者,在幾個後生的攙扶下,顫巍巍地穿過人群,走到了林昊麵前。
他是東郊村的老村長,德高望重。
老村長渾濁卻清明的老眼深深地看著林昊,帶著曆經滄桑的睿智和看透世事的洞明,然後,他竟也緩緩地彎下了蒼老的腰,對著林昊,深深一躬!
“木神醫!您救了我們東郊村上下老小,恩同再造!小老兒陳守拙,代全村鄉親,給您磕頭了!”
說著,竟真的要跪下。
林昊眼疾手快,一步上前穩穩托住了老村長的雙臂。
“老人家,萬萬不可!折煞我了!治病救人乃是我輩醫者分內之事。”
他語氣誠懇,臉上毫無異色,但心中卻有些疑惑——一絲又一絲淡淡的白霧莫名的飄向識海,神魂之力竟然有微弱的增強,很弱很弱,但卻是實實在在地增強!
“土鱉,連信仰之力都不知道,整天像個二五仔,懵懵懂懂的!”
鼎爺的聲音突兀地在腦海中炸響,嘲諷中帶中些許無奈,似乎對林昊的“沒見識”感到很是無語。
“信仰之力?這可是好東西啊!”
林昊沒想到來此本意隻為兌現承諾,竟然無心插柳收獲了“信仰之力”,這可是很難求得的好處!
信仰之力在《補天訣》中就有記載,那是信眾發自內心的感激、敬畏、信任和祈求,能夠最直接溫養神魂!
隻有純粹的感激帶來的信仰之力,信眾心越誠、信仰之力越凝煉,信眾越多信仰之力會聚集就越多,信眾實力越強、對應的信仰之力也就越強。
一些道觀、寺廟專門供有神像、佛像,供信眾叩拜祈禱,越是靈驗則香火越多,聚集的信仰之力也就越多。
當然,華夏五千年來的文化傳承中,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,儒釋道共存,甚至西方教堂與東方道觀比鄰而設,但各有各的信眾。
也有西方人認為華夏人沒有信仰,是個沒有希望的國度,但他們不知道,華夏人信奉的是實用主義者,誰有用我就信誰。
今天我信佛求佛,佛渡我苦難,明天我依然會信佛。
但如果我一再求佛,佛與我無緣,那麼明天我可能會去道觀再求求看,說不準後天我就改信道教了!
正像今天林昊一樣,他不是神、亦不是佛,但他救了村民,他渡了村民的苦難,所以村民信仰他!
“好個毛線,就這麼一絲絲有個屁用!簡直是浪費時間。”
鼎爺很是不屑,對林昊不務正業充滿責備。
“積少成多嘛!”
林昊自知鼎爺說的總是有理,隻能訕訕回應著。
老村長陳守拙被林昊托住,感受到對方手臂上傳來的、如同山嶽般不可撼動的力量,心中更是凜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