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禮崩樂壞春秋的霸業與紛爭(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)
權臣的野心與天子的怒火公元前720年公元前707年,洛邑&鄭國)
核心事件:鄭莊公利用王室卿士身份擴張勢力;與周王室矛盾激化;周桓王剝奪鄭莊公權力,醞釀討伐。
洛邑的王宮,雖然少了鎬京的恢弘,卻依然維持著表麵的禮儀。然而,一股暗流在平靜下洶湧。主角,是新即位的少年天子——周桓王姬林平王之孫),和他的“首席大臣”——鄭莊公寤生。
鄭莊公,鄭武公之子,一個其貌不揚甚至名字都透著點“不祥”寤生,意為逆生、難產)的中年男人。但他心思縝密,手段老辣。他牢牢抓著“王室卿士”這個關鍵職位不放這是他老爹鄭武公護駕東遷掙來的),這意味著他既是鄭國的國君,又是周王室的最高執政官之一,可以名正言順地參與王朝中樞決策,插手王畿事務。
“王上,”鄭莊公恭敬地行禮,聲音平穩,眼神卻銳利如鷹,“宋公不庭,屢犯王畿邊界,劫掠貢賦。臣身為卿士,請命率王師討伐,以彰天威!”他總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,調動王室的資源或借用王室的名義,去打擊鄰國、擴張鄭國的地盤。滅鄶、伐許、製衡衛宋……鄭國的疆域在“勤王”的旗號下悄悄膨脹。
年輕的周桓王坐在王座上,看著殿下這個看似恭順實則處處掣肘的“老臣”,一股怒火在胸中翻騰。他剛繼位時,鄭莊公竟敢派兵搶割了王畿溫地的麥子和成周的禾!這簡直是赤裸裸的挑釁和羞辱!雖然事後鄭莊公假惺惺地來道歉,但桓王心中的芥蒂已深。
“愛卿忠心,寡人知曉。”桓王儘量讓自己的聲音顯得威嚴,但微微顫抖的指尖暴露了他的憤怒和無力,“然兵者,國之大事。討伐之事,容後再議。”他拒絕了鄭莊公的提議,決心收回權力。
不久,桓王進行了一次看似尋常的人事調整:他任命虢公林父為右卿士,分走了鄭莊公一半的權力!朝堂之上,氣氛瞬間凝固。
鄭莊公臉上的恭敬瞬間凍結,眼底閃過一絲冰冷刺骨的寒芒,但轉瞬即逝。他緩緩躬身:“臣……遵旨。”聲音平靜無波,卻讓周圍的空氣都降了幾度。他心中冷笑:“黃口小兒,翅膀還沒硬就想剪除老夫?鄭國三代勤王之功,豈是你一道任命就能抹殺的?”
矛盾徹底公開化。鄭莊公不再朝覲天子,甚至阻撓周天子派人去鄭國境內祭祀泰山僭越行為)。雙方在邊境摩擦不斷,口水仗升級。
周桓王年輕氣盛,感到前所未有的屈辱。“他鄭寤生算什麼東西!不過是我周王室的一條看門狗!竟敢如此藐視寡人!”他對著心腹大臣咆哮,“是可忍孰不可忍!寡人決意,親率王師,討伐不臣!”
大臣周公黑肩黑肩是名,周公是官職)大驚失色:“王上三思!鄭國兵強將勇,莊公老謀深算。且討伐名義上的卿士,恐失諸侯之心啊!”但桓王已被怒火衝昏頭腦,加上虢公等人的慫恿,認為自己身為天子,振臂一呼,諸侯必然雲集響應,小小鄭國彈指可滅。
公元前707年秋,周桓王拚湊起一支聯軍:王室中央軍為主力,加上與鄭國有隙的陳國、蔡國、衛國衛國內部不穩,出兵敷衍)的軍隊,浩浩蕩蕩殺向鄭國。桓王身著金甲,意氣風發,他要讓天下人看看,誰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!
:權力如同雙刃劍,過度依賴或急於收回都可能引發災難。年輕的衝動需要智慧的沉澱,而倚老賣老、功高震主終將埋下禍根。溝通與製衡,遠比意氣用事的對抗更能化解矛盾。
:繻葛血染,王肩一箭公元前707年,繻葛)
核心事件:繻葛之戰;鄭軍“魚麗之陣”大破周聯軍;鄭將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肩膀;王權威嚴掃地。
鄭國,新鄭今河南新鄭),鄭莊公接到戰報,神情凝重卻不慌亂。謀士祭足憂心忡忡:“主公,天子親征,名正言順,我軍若公然抵抗,恐坐實叛逆之名啊!”
鄭莊公捋著胡須,眼神深邃如古井:“叛逆?哼!是天子無道,聽信讒言,無故伐我!祭足啊,你錯了。此戰非但不是禍,反而是我鄭國立威於諸侯的千載良機!”他猛地站起身,一股梟雄之氣勃發:“天子又如何?他既不講‘禮’,便休怪我不講‘情’!傳令三軍:備戰!此戰,隻許勝,不許敗!要讓天下人看看,我鄭國的刀鋒有多利!”
兩軍對峙於繻葛今河南長葛北)。周聯軍看似聲勢浩大,但內部隱患重重:陳軍人心渙散,蔡衛軍戰力孱弱,王室中軍雖精銳,但其統帥周桓王本人毫無實戰經驗。
反觀鄭軍,在名將公子呂、高渠彌、祭足等指揮下,士氣高昂,訓練有素。鄭莊公親臨前線,他采納了子元公子突)的建議,布下了名震後世的“魚麗之陣”——這是一種極具攻擊性的陣法:將戰車部署在陣前中央,像鋒利的魚頭;精銳步兵分散配置在戰車兩側及後方,如同魚身和魚鱗,緊密跟隨戰車衝擊,互相掩護,形成強大的突破力和韌性。這是一種對傳統車戰陣型的革新,核心思想就是:集中力量,中央突破!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戰鼓擂響!周桓王意氣風發,下令三軍齊進,企圖以堂堂之陣碾壓鄭軍。
鄭莊公目光如炬:“按計劃行事!擊鼓!魚麗之陣,突擊!”
鄭軍陣中戰旗揮舞,鼓點陡然變得急促而凶猛!中央的戰車集群如同離弦之箭,在公子呂的率領下,毫無花哨地直撲周桓王親率的王室中軍!兩側和緊隨其後的步兵如同翻滾的魚鱗,緊緊咬住戰車的尾巴,利用戰車衝開的缺口,凶狠地插入周軍陣型,分割包圍!
“保護王上!”王室衛隊大驚失色。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凶悍、專注的打法!鄭軍的戰車和步兵配合得天衣無縫,像一把燒紅的尖刀,狠狠捅進了黃油般的周軍中軍陣線。
陳、蔡、衛的左右兩翼軍隊,本就不願死戰,看到氣勢洶洶的鄭軍和瞬間被衝得七零八落的中軍,頓時膽寒!象征性地抵抗了幾下,蔡軍、衛軍率先崩潰,掉頭就跑!陳軍稍作抵抗,也在鄭軍猛攻下迅速瓦解。戰場上隻剩下周王室中軍在苦苦支撐,但已被鄭軍分割包圍,陷入苦戰。
混戰之中,鄭國猛將祝聃,這位以勇武和神射聞名的悍將,正指揮一部步兵奮力廝殺。他遠遠望見周桓王的華麗戰車和王旗,心中那股被壓抑的對王權的敬畏瞬間被戰場上的血腥和狂熱衝淡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莫名的衝動和證明自己的欲望。“昏君!看箭!”祝聃熱血上湧,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張弓搭箭!他鎖定了那個在戰車上揮舞寶劍、指揮若定實則慌亂)的年輕身影。
“嘣!”弓弦震顫!
“嗖!”一支帶著尖銳破空聲的狼牙箭,如同死神的獰笑,穿越混亂的戰場,精準無比地——
“噗!”
“啊!!!”一聲淒厲的慘叫響徹戰場!
那支冰冷的箭簇,不偏不倚,狠狠釘進了周桓王左側肩膀!鮮血瞬間染紅了金色的鎧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