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章 典籍蒙塵_天朝魂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天朝魂 > 第91章 典籍蒙塵

第91章 典籍蒙塵(2 / 2)

函穀關內,尹喜為老子安排了一處僻靜的屋舍。窗外有古柏蒼翠,室內有青燈如豆。案幾之上,備好了嶄新的竹簡和鋒利的刻刀。空氣中彌漫著鬆脂與竹木的清香。

尹喜屏退左右,親自研墨,正襟危坐,如同最虔誠的學生,準備聆聽聖訓。他眼中充滿了期待與敬畏:“請聖人開示大道玄機!”

老子盤膝而坐,雙目微闔,仿佛在聆聽宇宙深處的聲音。良久,他緩緩開口,聲音不高,卻蘊含著穿透時空的力量:

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”第一句話,便如石破天驚!尹喜心頭劇震,急忙提筆,刀尖在竹簡上刻下第一個字。他明白,這是在說:能用言語說清楚的“道”,就不是永恒不變的那個“道”;能夠被命名界定的事物,就不是它終極的本質。真正的“道”,是不可言說、超越名相的!

“無,名天地之始;有,名萬物之母。”老子繼續闡述著宇宙的起源。無形的“無”,是天地混沌未開的源頭;而有形的“有”,則孕育了萬物。有無相生,玄妙難測。

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這如同宇宙運行的總綱!人取法於地,地取法於天,天取法於道,而道的終極法則,就是自然——自然而然,不刻意,不強求,萬物依其本性生長運化。

接下來的日子裡,老子將他畢生對宇宙、生命、政治的深邃洞察,如涓涓細流般娓娓道來。尹喜全神貫注,手中的刻刀飛快地在竹簡上劃過,唯恐遺漏一字。他時而如醍醐灌頂,時而蹙眉深思,時而又恍然大悟: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無為而治:“我無為而民自化,我好靜而民自正,我無事而民自富,我無欲而民自樸。”治國並非要統治者事事親力親為,攪擾民眾。順應規律道),清靜自守,減少乾預,百姓自然能安居樂業,社會自然和諧。乾預越多,條律越繁,反而越亂。尹喜內心:原來最高的管理智慧是“不管”!)

柔弱勝剛強:“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”“柔弱生之徒,剛強者死之徒。”水最柔弱,卻能穿石、載舟、毀城。看似柔弱的東西往往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,而一味剛強反而容易折斷。謙下、包容的力量更為持久。

小國寡民:“小國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使民重死而不遠徙。……鄰國相望,雞犬之聲相聞,民至老死,不相往來。”這是他心目中理想社會的圖景:國家小,人口少。雖然有各種先進的器物但不濫用保持質樸)。民眾珍視生命安於故土。鄰國之間能互相看見,雞鳴狗吠都能聽見,但民眾滿足於自己的生活,直至老死也無需互相往來指避免不必要的爭端和煩擾)。這是一種回歸自然、簡單自足的狀態。

反者道之動:“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。”事物總在向其對立麵轉化。禍福相依,強弱相易。這是“道”運動的規律。因此,要懂得抱樸守拙,居安思危。
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:懂得知足,就不會招致屈辱;懂得適可而止,就能避免危險。這是應對紛繁欲望的智慧箴言。

每一句話都直指本源,振聾發聵。尹喜常常刻寫至深夜,手臂酸麻也渾然不覺。他感覺自己不是在記錄文字,而是在承接天地間最本源的力量。五千餘言後世統計約五千二百字左右),字字珠璣,句句金玉。竹簡在案幾上越堆越高,如同築起了一座思想的聖殿。

終於,老子講到了最後: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聖人不積,既以為人己愈有,既以與人己愈多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;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”

刻完最後一筆,尹喜長長舒了一口氣,放下已然磨鈍的刻刀,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感動與滿足。一部照耀千古的思想巨著《道德經》又稱《老子》),就這樣在函穀關這座軍事要塞誕生了!它如同混沌中劈開的一道閃電,照亮了探尋宇宙人生本源的道路。

老子看著成堆的竹簡,麵色依舊平靜無波。他的使命完成了。

:《道德經》的誕生源於老子對“自然”的終極領悟。它啟示我們:世間最強大的力量往往不是強力乾預“有為”),而是遵循規律“道”)、順勢而為“無為”)。個人成長、組織管理、社會發展,莫不如此。懂得“道法自然”,便能以柔克剛,以退為進,在紛繁變幻中找到平衡與持久的智慧。

青牛西隱,大道長存約公元前516年)

核心事件:老子將《道德經》交予尹喜;騎青牛飄然出關西去,不知所終;《道德經》流傳後世,影響深遠。

晨光熹微,再次灑滿函穀關隘。老子將整理校對好的、刻寫在竹簡上的《道德經》文稿,鄭重地交到尹喜手中。

“此五千言,今日付汝。”老子的聲音一如既往的平靜,“勤而行之,或可得其真意;若不得,亦可藏之名山,以待後世有緣之人。”他並未多作解釋或囑托,仿佛交出的隻是一件尋常事物。

尹喜雙手接過沉甸甸的竹簡,如同托著天地間的至寶。他知道,分彆的時刻到了。他強忍著心中的不舍與萬千疑問:“聖人!弟子愚鈍,大道玄奧,恐難儘悟。敢問聖人西去何方?後世弟子何處可尋聖蹤?”

老子微微一笑,笑容中帶著洞悉一切的淡然與超脫:“道在螻蟻,在稊稗,在瓦甓,在屎溺……無所不在,何須外求?吾將乘天地之正,禦六氣之辯,以遊無窮者。汝不必尋我。”《莊子·知北遊》有類似思想,此處化用表達老子“道”無處不在、己身與道合一、逍遙物外的境界)

說罷,他不再停留,轉身走向門外那頭靜靜等候的青牛。他輕輕拍了拍牛背,動作依舊那麼從容。青牛仿佛通曉主人心意,溫順地邁開了蹄子。

尹喜捧著竹簡,疾步追至關門口。隻見晨曦之中,老子騎在青牛背上,那青色的身影在彌漫的薄霧中漸漸模糊。他的身影與巍峨的關城、蒼茫的群山融為一體,沒有回頭。關外的道路蜿蜒向西,伸向雲遮霧繞、蒼茫無儘的遠方。

飄然出關,不知所終。

青牛載著智者,消失在曆史的煙塵之中。沒有人知道他最終去了哪裡,是羽化登仙,還是隱入山林,或是消失在遙遠的流沙之外?他留下了一個永恒的謎,也留下了一道照亮人類思想長夜的光。

然而,他留下的五千真言《道德經》,卻如同一顆投入曆史長河的巨石,激起了無窮無儘的漣漪。它被尹喜保存並傳播開來,從函穀關走向天下:

它滋養了道家思想,莊周將其發揚光大。

它深刻影響了法家如韓非子)、兵家如孫子兵法“不戰而屈人之兵”)、黃老之學漢初治國思想)。

它最終與儒家思想一起,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支柱。

“道法自然”、“上善若水”、“無為而治”、“知足常樂”、“大器晚成”、“禍福相依”……這些源自《道德經》的智慧結晶,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,成為指導生活、啟迪心靈的永恒明燈。

喜歡天朝魂請大家收藏:()天朝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漫畫重啟後,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:穿書八零,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: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: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