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7章 老將的遠謀_天朝魂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天朝魂 > 第217章 老將的遠謀

第217章 老將的遠謀(2 / 2)

“啪!”一聲脆響!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臣可能是某位宗室重臣)氣得胡子直抖,將手中的奏報抄本狠狠摔在地上,“趙充國!他是老糊塗了嗎?!大軍出征,不思奮勇殺敵,竟要去種地?!這是打仗!還是做農夫?簡直荒謬絕倫!貽誤軍機!該當何罪!”

“陛下!”另一位主戰的將軍急切道,“羌人凶頑,正需雷霆之勢剿滅!屯田?那是示弱!隻會讓羌人更加囂張!等到麥子長出來?黃花菜都涼了!請陛下嚴旨斥責,命趙充國速速進兵!”

“對!速戰速決!趙帥畏敵如虎,年老怯戰,不堪統帥之責!”附和聲此起彼伏,矛頭直指遠在千裡之外的趙充國。

宣帝端坐禦座,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。他看著群情激憤的朝臣,又拿起趙充國那份字字懇切、條分縷析的奏疏,內心陷入巨大的掙紮和矛盾。一方麵,趙充國的“十二利”分析,冷靜務實,切中要害,尤其那“省軍費巨億”、“免萬裡轉運之苦”,如同重錘敲在他這位深知民間疾苦、國庫艱難的皇帝心上;另一方麵,羌人殺官屠民、圍攻城池的暴行曆曆在目,朝野洶洶的複仇之聲震耳欲聾,身為帝王,他必須維護朝廷的尊嚴和權威!更重要的是他對這位老帥的信任與質疑交織——趙翁的戰略到底是對是錯?

沉思良久,宣帝終於做出決定。他提起朱筆,在趙充國的奏疏上寫下嚴厲的批語:“將軍計甚善!然今虜犯境,殺略吏民,正當擊之!將軍不念國家之費,欲以歲數而勝敵?宜速進兵,破軍殺將,乃稱天子之望!勿複多言!”話雖嚴厲,卻在末尾留了一絲餘地:“將軍所陳屯田利害,朕亦思之,然當務之急在破敵!”

這份措辭嚴厲、帶著明顯質疑和催促進兵意味的詔書,被八百裡加急,日夜兼程送往湟中前線。

本章警示:湟水邊的算盤聲與未央宮的怒吼聲激烈碰撞——當整個朝堂都渴望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,那個最該渴望軍功的老將,卻甘願俯身做起了精打細算的“農夫”。最高明的戰略家,往往能在滔天洪流中,冷靜地播下未來的種子。

3:三叩天聽,麥田定羌

湟中前線,趙充國的中軍大帳內氣氛凝重得如同灌了鉛。皇帝那封措辭嚴厲、明確要求進兵的詔書,正靜靜地攤在案頭。隨行的副將、校尉們個個麵色緊張,目光在詔書和主帥之間來回逡巡。

“大帥……陛下的意思……”一位年輕的將領忍不住開口,聲音乾澀,“我們……是否該改變方略,即刻進兵?”

帳內一片死寂,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。

趙充國默默拿起詔書,又仔細看了一遍,特彆是那句“不念國家之費,欲以歲數而勝敵?宜速進兵”。他布滿皺紋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,隻有那雙閱儘滄桑的眼睛深處,閃爍著無比堅定和一絲無奈的痛惜。他緩緩抬起頭,目光掃過帳中一張張年輕或焦慮的麵孔,聲音低沉卻帶著千鈞之力:

“陛下遠在長安,不明前線實情!將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!此屯田之策,關乎西陲百年安定!關乎國庫億萬錢糧!關乎數萬將士性命!豈能因一時之怒、眾臣之議而廢?”

他站起身,走到懸掛的地圖前,手指重重戳在羌地與河西走廊的位置:“你們以為,殺光這一批叛羌,西陲就太平了?錯!仇恨隻會埋得更深!大軍一撤,必有後來者!曠日持久的征剿,會耗儘國庫,拖垮百姓民役不息)!到那時,內憂外患,才是真正的災難!”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他深吸一口氣,仿佛要將所有的壓力和質疑都吞下,斬釘截鐵地道:“屯田,才是釜底抽薪!屯田,才是真正的破敵!我意已決!再上《屯田奏》!將此中利害,掰開了、揉碎了,向陛下再陳!”

這一封奏疏,比第一封更為詳儘,論據更加充分!趙充國像一個最精明的老賬房,一筆筆算給千裡之外的皇帝聽:

算錢糧:詳細列舉了十萬大軍一年征戰所需糧秣、轉運民夫消耗、牲畜損耗、軍械維護等天文數字,與屯田萬人隻需初期投入、後期自給自足的巨大反差。

算地利:分析湟中土地肥沃、水利可修的潛力,論證屯田後此地將成為穩固漢疆的前進基地。

算人心:強調屯田非但不示弱,反而以強大的存在感和持久力震懾羌人;同時通過公平貿易、保護降羌等舉措,瓦解羌人鬥誌,吸引其歸附威德並行)。

算長遠:再次重申屯田成功後,羌地將永為漢有,河西走廊再無西顧之憂的戰略意義。

奏疏以近乎悲壯的口吻結尾:“臣得奉明詔,出軍塞外,引軍遠擊,雖能得虜牛羊數十萬頭,然終不足以傾覆其根本,徒耗國力!不如罷騎兵,留兵屯田,待其自斃!老臣不惜殘年,惟陛下聖裁!若朝廷固執前議,老臣願親率本部,獨當一麵,屯田湟中,成敗自擔!”

長安未央宮再次被趙充國的奏疏點燃!這一次,爭論更加激烈。主戰派依舊占據多數聲音,攻擊趙充國“固執己見”、“目無君上”、“畏戰養寇”。然而,宣帝的態度卻悄然發生了變化。他深夜獨坐宣室,一遍遍閱讀趙充國的奏疏,細細咀嚼著其中每一筆詳儘的賬目、每一個冷靜的分析、那份老臣為國的拳拳之心和敢於擔當的孤勇。尤其是那句“罷騎兵,留兵屯田,待其自斃”和“老臣願親率本部,獨當一麵”,深深觸動了他。

就在爭論僵持不下之際,一封來自前線的緊急軍報如同及時雨般送達:羌人內部因漢軍長久駐紮不動、屯田步步推進而心生疑懼,已有零星部落悄悄派人前來接觸試探,打聽歸降的條件!

宣帝猛地站起身,眼中爆發出明亮的光芒!趙充國的判斷,正在被事實印證!他不再猶豫,力排眾議,做出了決斷:“傳朕旨意!準趙充國所請!罷騎兵,留弛刑應募及淮陽、汝南步兵萬人,於湟中要害之地屯田!命趙充國統籌屯田及招撫事宜!前線諸軍,皆聽其節製!”金口玉言,乾坤定鼎!

湟水穀地的盛夏,終於迎來了不一樣的生機。曾經荒蕪的土地上,出現了整齊劃一的田壟。來自淮陽、汝南的士兵們,脫下厚重的鎧甲,換上短褐,揮舞著鋤頭鐵犁,在趙充國的親自規劃督導下,開溝挖渠,引湟水灌溉。沉甸甸的麥種被撒入黝黑的土地,嫩綠的禾苗破土而出,在陽光下舒展著希望。

漢軍大營不再隻有肅殺的兵戈之氣,更多了縷縷炊煙和打穀場上的歡聲笑語。糧食和蔬菜在營區周圍茁壯成長。趙充國嚴格執行軍紀,嚴禁擾民,公平交易。甚至允許士兵將多餘的農具租借給附近零星的羌族貧民,換取羊毛或草藥。

消息像長了翅膀,飛入羌人盤踞的深山。起初是疑惑:“漢人真的不走了?在那種地?”接著是驚訝:“他們糧食真多!羊換鹽巴比以前還便宜!”再後來是動搖:“聽說投降的某某部落,分了土地種子,漢人沒殺他們……”

“大豪部落首領)楊玉隻會讓我們拚命,冬天連口吃的都沒保障……”

“漢軍那個老將軍說話算數,好像…真不是來趕儘殺絕的?”

人心,如同春雪般悄然消融。越來越多的羌人部落,拖家帶口,走出山林,來到漢軍屯田區外圍。他們放下武器,牽著自己僅存的牛羊,眼神中充滿試探和渴望。趙充國親自接見各部首領,按照事先約定的政策,賜予糧食、種子、小塊土地,甚至象征身份的鐵製農具如珍貴的鐵犁頭)。對於那些頑固的首惡分子,則采取分化孤立政策。

秋風吹過湟中平原,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景象:一邊是金黃的、望不到邊的漢軍麥田,沉甸甸的麥穗在風中搖曳;另一邊,是歸降羌人新開墾的坡地上,也冒出了稀稀疏疏但頑強生長的青稞苗。曾經充滿殺伐之氣的土地上,第一次響起了和平的牧歌和豐收的號子。趙充國站在高高的了望台上,望著這片由他親手推動的“金色防線”,布滿皺紋的臉上,終於露出了如釋重負的、欣慰的笑容。麥田的金黃,比任何刀劍的寒光,都更能守護這片廣袤的土地。

本章警示:三封奏章穿透千裡烽煙,七旬老帥以田壟為陣——曆史無數次證明,最鋒利的武器並非鋼刀,而是那份穿透喧囂、堅守長遠的定力與智慧。麥穗低垂的重量,終將壓垮一切虛張的刀兵。

尾聲:金穗垂首,邊塵永靖

湟中的金秋,是汗水澆灌出的奇跡。屯田區麥浪翻滾,金黃的原野一直延伸到天際線。昔日殺氣騰騰的漢軍士兵們,如今臉龐曬得黝黑,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,他們揮舞著鐮刀,在麥海中收割沉甸甸的希望。打穀場上,石滾吱呀作響,飽滿的麥粒如山般堆積。營區內外,彌漫著新麥的醇香和炊餅的焦香。士兵們嚼著自家地裡長出的糧食,臉上洋溢著前所未有的踏實笑容。這滿倉的糧食,就是他們最堅固的盾牌和最值得驕傲的軍功章!

喜歡天朝魂請大家收藏:()天朝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廢物女婿之至尊龍皇 逆襲,我的眼睛能看透命運 讓你修武道,你頓悟億萬神賦? 靈淵異聞錄:敖丙現代降妖錄 迷案追緝:靈蹤異事簿 諸天大佬,看我整活彆笑!求放過 讓你寫公益歌,沒讓你寫哭全網啊 葉胎 炮灰女配自救:薅禿天道當充電寶 詭異克星:從破廟求生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