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邦昌、李邦彥等主和派皆隨聲附和,詞鋒犀利:
“臣請陛下守祖宗之法,依朝章成製,莫失人主之度!”
“製書未出,罷免不成,陛下若執意行之,臣等恐難奉詔!”
崇禎望著跪伏滿地的文官,臉沉了下去。
腦海中浮現明末朝堂的場景,那些推諉躲閃、粉飾太平的臣子,一個比一個冠冕堂皇,卻又一個比一個軟弱無能。
但即便如此,大明的臣子,也從沒像現在這樣,敢公然組團對抗皇帝的人事任免!
崇禎冷笑一聲,反問道:“朕為天子,詔令已下,爾等竟敢陽奉陰違,阻撓國政?靖康危局,金軍環城,若今朝尚與爾等討價還價,何以救國?”
耿南仲挺身直言:“臣為宰執,若陛下罷免無據,臣敢‘封駁’製書,絕不退讓,國家大事,豈容意氣用事?臣寧死不從!”
麵對大臣硬剛皇帝的尷尬場麵,崇禎咬牙切齒,心道若在大明,豈會遇到這般困境?連罷免一個官員都這般費勁!
還是我大明的太祖高皇帝英明神武,高瞻遠矚,廢丞相製度,集權於皇帝,一言而定。
其實在宋朝,皇帝罷免宰相很簡單,隻需要提前和幾個宰執進一步協商,或通過拉攏其他官員施壓,可輕鬆罷免。
曆史上,宋欽宗就是這樣和主和派提前溝通,罷免了名聲不佳的宰相唐恪。
其實宋欽宗也是主和派,隻是做個樣子給民眾交代而已。
現在,崇禎皇帝崇禎一心主戰,但朝中主和派太多了,難免爆發衝突,造出了如今對抗的局麵。
因為他知道,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!
再跟這幫人耗下去,黃花菜都涼了!
若不定下主戰基調,士氣渙散,百姓恐慌,東京難守,靖難之恥恐將重演!
見皇帝不語,耿南仲以為官家妥協了,於是開始作死,神色鄭重道:“臣以為,此前陛下斥責金使,言辭激烈,恐已惹怒虜酋,致使敵營震怒,臣請,陛下當以大局為重,親往金營議和,以平金人之怒,釋兵臨城下之危!”
此言一出,滿殿皆驚。
崇禎的臉色,瞬間變得鐵青。
“你要朕……親往金營?!”
他緩緩走下台階,一步一步逼近耿南仲,眼睛裡迸發出的殺氣,讓整個大殿的溫度都降了好幾度。
曆史上,宋欽宗正是被投降派忽悠前往金營議和,以期金軍退兵。
然而,宋欽宗帶著文武大臣赴金軍大營,遞交降表,並在金人麵前麵北跪拜稱臣,企圖以屈辱姿態保全政權。
結果,金軍將其扣押,成為階下之囚,最終與徽宗一同被擄北去,北宋至此滅亡。
宋欽宗之所以同意親自前往,背後少不了耿南仲的忽悠。
因為他是宋欽宗的老師,也是主和派的幕後推手。
耿南仲利用師生關係影響宋欽宗決策,力勸宋欽宗放棄黃河以北領土,與李綱、宗澤等主戰派為敵,阻撓河北義軍與勤王軍會師,誣陷主戰派將領“邀功生事”,加速宋廷防禦崩潰。
幸運的是,崇禎魂穿了宋欽宗,麵對這樣腦殘的建議,崇禎感到智商受到了極大的侮辱。
他走至麵前,再問耿南仲:“你要朕親往金營?”
耿南仲點頭道:“若陛下親至金軍營中,或可化敵為友,解此圍困之局。”
“你這是要將朕送入虎口啊!”崇禎咬牙道,怒氣值不斷拔高。
耿南仲昂首不懼:“陛下若真為社稷計,當忍辱負重,以一己之身換百姓太平。”
“狗賊!奸佞惑主,罪無可赦!”
崇禎怒極而笑,拔劍出鞘,一劍橫斬而下。
血光飛濺,耿南仲的腦袋,咕嚕一下就掉在了地上,滾了幾圈才停下。
他那無頭的屍體,晃了兩下,重重地倒了下去。
整個垂拱殿,先是死一般的寂靜,隨即爆發出巨大的驚叫和混亂。
臥槽!
官家殺人了!
官家當著滿朝文武的麵,一劍砍了當朝副宰相!
所有大臣都目瞪口呆,驚得眼珠幾乎掉了出來!
自大宋立國,何曾有過這種場麵?
不對,即便往上追溯千年,隻有秦始皇坑儒一事能與之媲美!
官家這是瘋了?
還是鬼上身了?
怎生處處透著一股邪氣?
喜歡朕避他鋒芒?龍纛前壓,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:()朕避他鋒芒?龍纛前壓,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