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知樞密院事兼兵部尚書孫傅,聽聞官家登城,一路小跑,氣喘籲籲地趕了過來。
他身上的甲裳都還未穿戴整齊,一見到崇禎,便立刻拱手行禮,朗聲說道:“官家勿憂!金人雖則凶悍,但臣,誓與此城共存亡!有臣在,東京就在!”
孫傅是文官主戰派代表,政治立場堅定。
一年前,金軍第一次圍城時,孫傅曾與李綱、張叔夜等共議防務,參加過東京保衛戰,是朝中少有的骨硬之人,自恃經驗老到,底氣頗足。
然而,饒是孫傅拍著胸脯如此保證,崇禎卻連眼皮都沒抬一下。
因為當年,也有一個人,在他麵前拍著胸脯,信誓旦旦地保證“五年平遼”。
結果呢?後金的鐵騎,不到一年,就兵臨北京城下,幾乎讓他大明傾覆。
自那一日起,崇禎便再也不相信任何人的口頭保證。
“孫傅,朕問你,若金軍日夜不綴強攻東京,你可有守城退敵良策?”崇禎淡聲問道。
孫傅朗聲答道:“陛下放心!臣必將儘忠職守,鞠躬儘瘁!金賊休想踏破我東京城池一步!”
“朕不是問你有沒有忠心。”崇禎眉頭微皺:“朕在問你,有沒有具體的守城退敵之策?”
孫傅一滯,仍笑答道:“全城百姓同心協力,士卒上下齊心,臣敢保證,必能守住東京!陛下您就寬心吧!”
崇禎眸中寒光一閃,冷然斥道:“朕他媽問你,可有守城退敵之策?!聽不懂人話嗎?”
這一聲怒吼,如同炸雷,讓周圍的將士和官員全都嚇得渾身一哆嗦。
孫傅麵色一僵:“臣……臣……尚未籌劃詳儘的守城之策……”
“那就趕緊給朕去想!”
崇禎冷冷地看了他一眼:“孫傅,朕信你的忠心三分,但剩下的七分,朕要看你的實績!”
“臣……遵旨。”孫傅低頭應命,神色羞愧。
風,愈發猛烈了。
雪,也下得愈發密集。
崇禎的目光,卻始終沒有離開遠方的金營。
浮誇的空談,抵擋不住城下的敵人;唱高調的忠誠,救不了一城百姓的性命。
這天下之重,這社稷之危,必須交到真正有能力、能將策略化為雷霆兵鋒的人手中。
崇禎決定召回大宋鐵壁李綱。
李綱,字伯紀,是抗金名臣。
就在一年前,金軍第一次圍攻汴京,徽宗嚇得魂飛魄散,匆忙傳位給太子,把一個爛攤子扔給了宋欽宗,自己則盤算著南逃,唯恐當了亡國之君。
當時朝野上下主張議和遷都者甚多,唯有李綱挺身而出,力排眾議,堅決反對遷都議和。
他以一介文臣之身,整飭軍備,修葺城防,鼓舞民氣,最終硬生生地逼退了金人,保住了東京。
可惜,如今金軍第二次兵臨城下之時,這位大宋的救星,卻早已被貶逐到了南方。
原因無他,隻因他太過剛直,敢於犯上,得罪了太多的權貴。
那些主和之輩,趁機落井下石,將他排擠出京,棄如敝履。
崇禎心中清楚,曆史的悲劇,已經近在眼前。
彼時的宋欽宗,正是聽信了這幫主和派的讒言,將李綱這等定海神針般的人物流放,最終才釀成了靖康之辱,宗社傾覆。
曆史已經用血淋淋的教訓證明了:沒他,真不行。
李綱不僅善於守城,更重要的是,他是整個主戰派的精神領袖。
隻要他能回來,必然能帶動更多的朝臣主張抗戰,狠狠地壓製住那股投降的歪風邪氣。
這等定國安邦的人才,必須立刻召回!
此時此刻,若再顧及什麼皇帝的麵子,不肯承認之前的錯誤,等到金人真的開始攻城,那便悔之晚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