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傳旨。”
崇禎轉過身,對著身後的禦史筆吏,肅然下令:“八百裡加急,召李綱即日還京!命他直赴樞密院聽用,不得有誤!”
身後的禦史筆吏,不敢怠慢,應聲而去。
從大明滅亡的慘痛教訓中,崇禎悟出一樁鐵律:
亡國,未必始於敵強,實則亡於己弱;
兵敗,未必因兵寡,實則敗於紀綱渙散、人心離離。
昔年李自成起自陝西,席卷中原,明廷文武空存虛名,地方將帥陽奉陰違,朝廷束手,百姓無援,國勢如風中殘燭。
身為天子,崇禎困於廟堂章奏之中,終致山河破碎、宮闕成灰。
他記得那一夜,紫禁城火光衝天,百官如喪家犬四散奔逃,宮人哀號哭嚎,殿宇焚毀。
自己孤身立於煤山之巔,萬念俱灰,縊死枝頭,成了後人史書中的亡國之君。
再睜眼,魂歸北宋東京。
若今生再蹈前轍,縱得天命再賜,亦無顏麵對蒼生。
今日之東京,金軍再度壓境,一如昔年闖軍破京。
隻是此時不同彼時,崇禎已非昔日閉門議事、空耗時日的宮中主,而是手執兵符、臨陣主事的大宋官家。
他深知,若想力挽狂瀾,光有意誌和熱血遠遠不夠。
主戰需有良將,守城更需乾才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李綱,便是此等人物。
他不僅是守土有責的棟梁,更是能以一己之力激勵將士、凝聚人心的旗幟。
將其外放,無異於自斷臂膀,召其歸京,方為正本清源。
然良將未至,東京士氣已危,須鼓舞士氣。
城頭風雪交加,崇禎立於女牆,目光如鐵,忽一聲厲喝:
“列陣!”
守城將士們條件反射般立刻站好隊形,有人還在打哆嗦,不知道官家要做什麼。
崇禎站在城樓高處,背後是獵獵作響的黃龍旗,他掃視全軍,聲音如鐘:“將士們,朕,與你們同在!”
聲音不大,但很有穿透力,帶著一股子豁出去的勁兒。
然而,現場的氣氛有點尷尬。
士兵們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有的人不明所以,有的人麵露笑容,一副無所屌謂的樣子。
很顯然,這種“上官與你同在”的戲碼,他們看多了,聽膩了,內心毫無波瀾,甚至有點想笑。
崇禎心裡一沉,但臉上不動聲色。
“金兵勢大,北線連破八州,宋軍望風而逃,你們害怕,朕知道。”
他說著,一步步走下台階,踩在厚厚的積雪裡,走到了士兵們的麵前,盯著他們:
“但朕想問你們一句,你們到底是怕城外的敵人,還是怕在自己家人麵前丟人?”
眾人默然,一時間隻聽風聲獵獵。
咦,這鼓舞士氣的方法好像不行啊?
崇禎有些發懵。
史書上寫的那些經典戰前動員套路,怎麼到我這兒就失靈了?這屆士兵不行啊!
喜歡朕避他鋒芒?龍纛前壓,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:()朕避他鋒芒?龍纛前壓,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