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步:扮豬吃老虎,穩住基本盤。
崇禎剛上台,對魏忠賢十分客氣,各種賞賜、各種安撫,表現得像一個完全不懂政治、離了魏公公就活不下去的乖寶寶。
這一招,成功麻痹了魏忠賢,讓他覺得這個新皇帝,不過是個可以隨意拿捏的傀儡。
第二步:借刀殺人,發動輿論戰。
在穩住魏忠賢的同時,他暗中給被打壓多年的東林黨人鬆了綁,鼓勵他們上奏章,彈劾魏忠賢。
東林黨這幫讀書人,彆的本事可能不大,但當“噴子”的戰鬥力絕對是頂級的。
他們積攢了多年的怨氣,此刻化作一篇篇戰鬥檄文,瞬間掀起了滔天巨浪,把魏忠賢集團搞得聲名狼藉。
第三步:釜底抽薪,精準“拆塔”。
等輿論造勢差不多了,崇禎開始了他手術刀般的精準操作。
他先是找了個由頭,把魏忠賢的頭號馬仔、兵部尚書崔呈秀給免了,這相當於砍掉了魏忠賢的“軍權”。
緊接著,又借著彈劾的東風,把魏忠賢安插在司禮監、東廠這些核心要害部門的心腹太監,一個個調離崗位。
這幾招下來,魏忠賢這頭猛虎,爪牙被拔,手腳被斷,成了一個光杆司令。
第四步:溫水煮青蛙,收官絕殺。
最後,崇禎並沒有直接殺了魏忠賢,那樣做動靜太大。
他隻是下了一道旨意,讓魏忠賢去鳳陽“看守祖陵”。
這是一種極具侮辱性的政治流放。
魏忠賢在路上,越想越怕,知道自己被清算是遲早的事,最終在絕望中選擇了自儘。
至此,權傾朝野、不可一世的閹黨,在短短幾個月內,被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,輕鬆團滅!
你以為這就完了?
不,高端玩家的精彩操作,才剛剛開始。
乾掉了閹黨,之前被當成“工具人”的東林黨,覺得自己迎來了春天,開始在朝堂上指點江山。
崇禎哪裡容得下他們?
於是,他反手就打出了“製衡牌”,刻意提拔溫體仁、周延儒這些非東林黨派係的官員,讓他們去跟東林黨打擂台,製造文官集團的內耗。
尤其是首輔溫體仁,被崇禎當成狗,專門用來咬東林黨的大佬。
東林黨魁首錢謙益就是被他咬下來的,投進牢獄。
最終,崇禎通過一係列明升暗降的職務調整,將錢謙益這些東林黨的核心人物,全都打發到南京當閒官“養老”去了。
可以說,終崇禎一朝,中樞內閣,六部中東林黨人寥寥無幾,完全翻不出浪花來。
東林黨禍亂朝綱,是南明時期的事,也正因崇禎的打壓,讓南京成為東林黨官員的主要聚集地,對南明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。)
年僅十幾歲的崇禎,就將閹黨和東林黨玩弄於股掌之中,從毫無根基的帝國繼任者,用了不到三年便徹底掌握大明王朝。
此後無論是殺總兵,還是總督、首輔,隻一道旨意的事。
後世那些說崇禎是政治小白被東林黨忽悠瘸了等言論,完全是史盲,不懂明末政治!
老朱家的皇帝人均政治怪物,到了一定年齡血脈自動覺醒,智商強的可怕,玩弄權術手到擒來,哪怕是正德、天啟那種樂子皇帝,登基後也能輕鬆執掌大權。
崇禎也是無師自通,最擅長的就是通過派係製衡、職務調整將反對自己的大臣邊緣化,本質是強化君主集權的手段。
啟用秦檜為禦史中丞,這枚看似汙穢、實則鋒利的棋子,不過是他將自己早已爐火純青的權謀手段,在這大宋的新棋盤上,再演練一遍罷了。
......
次日清晨,宮中詔令傳出:秦檜升任禦史中丞,監察百官、專奏言路。
一石激起千層浪。
朝堂震動,反對之聲四起,諸如“資曆淺薄”“官品不符”“權不宜驟授”的奏章雪片般飛入禦前。
崇禎一概不理,已閱不回。
這些都是秦檜的事,讓他自行解決。
你秦檜不是能耐嗎?不是想進步嗎?
行,先自己把屁股擦乾淨,擺平這幫老油條,就算你的投名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