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日後官家會親自駕臨應天,與百官磋商遷都一事,完善宋金議和各項條約。
此等大事,需文武百官俱在,不得事假。
安撫眾臣後,劉韐這才借機拱手告辭,在數十騎的護衛下,馬不停蹄地駛離了應天府。
隨後的三天裡,應天府城內再度洋溢著歡快的氣息。
太上皇趙佶仍每日醉心書法奇石。
投降派的幾人,也終於放心,每日花天酒地,坐等官家大駕。
他能都以為,朱仙鎮一戰,崇禎見識到了金人的可怕戰力,不敢再與之交戰,開始尋求議和了。
第三日拂曉。
應天府城外的天際線,被一片鋪天蓋地的黑影所占據。
鐵蹄轟鳴,其聲如雷,刀槍林立,寒光逼人。
崇禎親率十萬勤王大軍,如同從天而降的黑色怒潮,正滾滾而來!
旌旗蔽空,獵獵作響,巨大的青色龍纛在晨風中招展。
鐵蹄踏過荒野,揚起漫天塵土,遮天蔽日,將初升的朝陽也染上了一層肅殺的灰黃。
這股威勢,是自靖康之變後,大宋朝廷所能集結的最為龐大、也最具震懾力的軍事力量。
它昭示著大宋官家擁有足以掃清一切障礙的絕對實力。
城樓之上,百官皆被這宏偉而壓迫的景象所震撼。
張邦昌等人麵如土色,雙腿戰栗,幾欲癱軟。
他們曾以為憑借三寸不爛之舌,憑借暫時維護了應天府的安定,便能高枕無憂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然而此刻,在十萬大軍排山倒海般的威壓之下,他們方才深刻地體會到,何謂真正的皇權天威。
應天府的城門在萬眾矚目下,緩緩洞開。
張邦昌等人強撐著身子,在城門外恭候。
他們戰戰兢兢地站成一排,垂著頭,不敢直視那如淵渟嶽峙般緩緩靠近的帝王車駕。
為首者,一襲紅色龍袍,身騎禦馬,正是年僅二十八歲的大宋官家。
崇禎麵容沉靜,嘴角掛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淺笑,眼神卻深邃如淵,掃過之處,無不令人心生敬畏。
那笑容,並非真正的喜悅,更像是一種洞察一切的從容和運籌帷幄的自信。
這股平靜,與身後那十萬鐵騎的殺伐之氣形成強烈對比,更顯得帝王之威深不可測。
當崇禎看到站在人群最前方的李綱時,那一絲和煦的笑意才真正浮現,帶著幾分久彆重逢的真摯與敬重。
他竟親自下馬,快步上前,一把扶住李綱顫抖的臂膀,聲音溫和而沉穩:“李相,受苦了!大宋危難之際,幸有你力挽狂瀾,朕心甚慰!”
李綱老淚縱橫,激動得難以言語,唯有躬身再拜,顫聲道:“老臣何德何能,能得官家如此垂青!國事艱難,幸有官家雄才大略,匡扶社稷,老臣死亦無憾!”
這一幕,無疑是對李綱這位忠臣莫大的肯定,也無形中向在場所有人昭示了官家對待忠良的態度。
隨後,崇禎在眾將士的簇擁下,緩緩步入應天府城。
鐵甲洪流隨著帝王的步伐,有序地湧入城中,肅穆井然。
街邊百姓跪伏在地,高呼萬歲,聲音震徹雲霄。
喜歡朕避他鋒芒?龍纛前壓,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:()朕避他鋒芒?龍纛前壓,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