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錢養著這些閒官便罷了,更可恨的是,連朝廷中樞衙門,亦是如此!
宋初為削弱相權,將原宰相職權分割至多個機構。
中書門下掌行政,設宰相與副相,副相人數最多時達四人,與宰相共同辦公,互相掣肘,決策效率低下!
樞密院掌軍事,與中書門下並稱‘二府’,卻多由文官擔任,許多樞密使、副使甚至不懂軍事,卻身居高位,純屬冗餘!
更有三司掌財政,其職權與戶部重疊,下屬官員多達數十人,僅鹽鐵司就有判官、推官等十餘人,多數人僅掛名領俸!
而原本大唐的三省六部製,如今名存實亡!
尚書省的六部,吏、戶、禮、兵、刑、工,其官員多為‘寄祿官’,無實際職事!
吏部尚書可能僅作為品級象征,實際人事權卻由他處掌控!
這便是今日大宋的官僚體係!
舊機構未廢,新機構增設,官員數量翻倍,職權卻重疊混亂,大量官員隻領俸祿而無實職,形成‘居其官不知其職者,十常八九’!
國庫每年數百萬貫,耗費於供養這幫閒人!
為了維持這些官員龐大的俸祿與各項開支,大宋不得不加重賦稅,又導致百姓負擔沉重,民怨沸騰。
同時,官員多而事少,必然滋生惰政,官僚作風。
“陛下,這皆是祖宗之法,規矩便是如此……臣等亦是奉命行事,不敢逾越。”
度支司主事擦了擦額頭的冷汗,喏喏道。
“祖宗之法?”
崇禎冷笑一聲,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抑製的怒火:“祖宗之法是讓你們屍位素餐,坐享其成,讓大宋國庫日漸空虛,讓朝廷效率低下嗎?!”
聽出官家準備裁撤冗官,宰相李綱見狀,上前一步,試圖勸諫。
“官家,冗官之弊,曆代皆有,太宗皇帝曾言‘減官不如省事’,但多年來,積弊已深,牽一發而動全身啊……”
他深知皇帝的決心,但冗官問題,是宋朝的“祖宗之法”的核心之一,輕易動不得,否則阻力之大,非同小可。
“牽一發而動全身?”
崇禎冷哼一聲,目光掃過殿中顫抖的群臣,聲音愈發嚴厲:“如今大宋已是千瘡百孔,金人虎視眈眈,內有弊病纏身!若不刮骨療毒,何談中興?!今日不刮,他日便會潰爛全身,亡國滅種!”
殿中有些老臣聞言,麵色微變。
這是宋朝官製的核心,亦是許多人安身立命之本。
“朕今日便定下規矩!”
崇禎猛地從龍椅上站起身,目光如炬,在大殿中來回掃視:“凡修築皇宮一事,即日起,所有批文、撥款、采購,皆由中書省牽頭,工部主理,度支司和戶部僅設專人對接,其餘無關司衙,一律不得插手!每旬彙報進度,若再有推諉扯皮,延誤工期者,朕絕不姑息,嚴懲不貸!”
這番話,無疑是給在場官員敲響了警鐘。
“此為第一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