嶽飛於相州厲兵秣馬,新軍初成之際,北方局勢亦波瀾迭起。
彼時,左丞相李綱已然在河北勉力站穩腳跟。
為統籌抗金大計,集結兩河忠義之士,李綱以朝廷名義,召集各路義軍首領齊聚大名府,議事共商。
嶽飛亦奉命前往,未嘗可知,此行將使其識得諸多日後共抗金賊的忠勇之將。
大名府,大宋之北京,雖非國都,然其雄偉氣象猶存。
會議之所,設於府衙大堂,內陳設莊重,兩側壁掛輿圖,顯示山川地理,金宋疆界。
堂內座席次第排開,主位居中,兩側分列。
一側是朝廷命官,以李綱為首,北京大名府留守杜充次之;
另一側,便是來自河北、河東各地的義軍首領。
嶽飛身著簡樸武袍,落座於李綱下首第四的位置。
他目光沉靜,掃視堂內。
這些義軍首領,形貌各異,或粗獷豪邁,或精明內斂,然眉宇間皆透著一股久經風霜的堅韌與不屈。
他看到了“八字軍”首領王彥。
此人麵目方正,眉宇間帶著一股不屈之氣,其臉頰之上,赫然刺著“赤心報國,誓殺金賊”八個大字,顯得觸目驚心。
八字軍鼎盛時,曾達十餘萬人,活動於太行山一帶,威震金賊。
亦見“紅巾軍”數位首領,他們頭戴紅巾,此為標識,此軍活躍於河東,曾有襲擊金軍大營之壯舉。
此外,還有五馬山寨義軍的首領趙邦傑、馬擴,他們結寨於河北讚皇縣五馬山,打著抗金旗號時常偷襲金人輜重,聲勢不小。
更有來自水泊梁山的漁民武裝,其首領張榮,此人麵色黝黑,身板結實,眼中精光湛湛,素以水戰聞名。
河東、河北一帶,李孝忠、邵興等人在金軍後方堅持遊擊,擾其補給,亦在此列。
李孝忠麵有風霜,沉靜少語,然眼神中透著一股子難以琢磨的精明。
廳堂之內,氣氛沉凝。
待眾人落座,李綱輕咳一聲:“諸位英雄,諸位壯士,千裡迢迢齊聚大名府,足見諸位心係大宋,不忘故土。”
“然當下局勢,金人鐵蹄已然踏破河山,兩河百姓,水深火熱,我朝廷素知諸位各自為戰,抗擊金賊之功勞,然分散之兵力,終難成大器。”
他語氣一轉,變得沉重:“燕雲十六州之失,使我兩河門戶洞開,金人可長驅直入,若不將散兵遊勇聚攏一處,構成堅固防線,金人南侵之勢,將永無止境!”
“故而,朝廷決意,收編整合兩河義軍,統一號令,方能有效抗擊金賊,收複故土!”
李綱話音方落,堂內便響起一陣竊竊私語。
這些義軍,多是自發聚義,久居山林,對朝廷空降的官員素來信任不足。
他們習慣了自行割據,對朝廷的號令,更多的是觀望與疑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