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金陵府。
前方八百裡加急的戰報,詳細呈報了宋軍北伐以來嶽飛一路攻城略地,連下邯鄲、邢州、趙州的赫赫戰績。
崇禎皇帝龍顏大悅。
這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,更是對金國的一次沉重打擊,極大地振奮了南宋君臣低迷已久的士氣。
“好!好一個嶽飛!”崇禎忍不住擊掌讚歎。
他深知此次北伐的艱難,卻沒想到嶽飛能以如此神速,連克三城。
這份功績,足以彪炳史冊。
當即,崇禎皇帝降下旨意,對嶽飛大加嘉獎:擢升其為相州防禦使,官居從三品;並兼任河北軍統製官。
防禦使,在大宋官製中,是與刺史、團練使並列的州一級重要地方軍職。
其地位高於團練使,低於觀察使、節度使。
防禦使往往同時兼任本州的知州行政長官),形成軍政合一的局麵,是地方上的實權人物。
這不僅是對嶽飛軍功的肯定,更是提升了他的政治地位。
而“河北軍統製官”則是嶽飛的軍職。
這裡的河北軍,是左丞相李綱在崇禎旨意下,經過兩個月篩選和整頓後,將河北各地義軍整編而成的統一編製,朝廷官方稱之為河北軍。
統製官,在宋軍編製中屬於中層將領,通常領兵三千到五千人。
再往上,則是副都統製和都統製,他們可掌數萬主力軍。
這份恩寵,代表著嶽飛正式進入了朝廷高層將領的行列,且手握實權。
嶽飛受到朝廷嘉獎的消息,如同一陣風,迅速傳遍了整個河北軍營地。
將士們無不羨慕。
嶽飛年輕,卻已官居從三品,兼掌一軍統製,前途無量。
這讓許多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嶽家軍將士感到由衷的驕傲和振奮。
.......
杜充所部,正行進在前往恩州、冀州的途中。
一支信使隊伍從後方飛馳而至,帶來了朝廷對嶽飛的嘉獎詔書。
當詔書內容在軍中傳開,嶽飛被擢升為從三品防禦使、河北軍統製官的消息,如同一塊巨石,狠狠砸進了大名府留守杜充的心湖,刺痛了這位杜留守杜充的自尊和虛榮。
杜充身居大名府留守,乃正二品大員,集軍政大權於一身,是朝廷在北方戰略要地的最高官員。
在河北的地位,僅次於左丞相李綱。
杜充統率的人馬,亦是河北軍主力,其中不乏大名府精銳“天雄軍”。
嶽飛從三品防禦使的職位,遠不及杜充顯赫。
可杜充清醒:嶽飛年方二十五,自己已是四十五!
等嶽飛到自己這個年紀,超越自己已是定局。
這種被後輩迅速超越的危機感,讓杜充心中嫉妒難平,感到前所未有的焦慮和不甘。
他深知嶽飛連戰連捷,氣勢如虹,一旦真讓他一鼓作氣拿下真定府,那最大的功勞,無疑就落在了嶽飛頭上。
杜充絕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!
自己必須搶在嶽飛之前,或者至少與他並駕齊驅,贏得更大的戰功,來向朝廷證明自己的價值和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