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端坐龍椅,目光掃過群臣,帶著一種不怒自威的凜冽。
“眾卿免禮。”
待百官起身,左丞相李綱從班列中走出。
今日他一改昨日的疲憊,神情肅穆,先是深施一禮,隨即朗聲奏道:“陛下!臣有本奏,為大宋軍製改革請命!”
此言一出,殿內頓時響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。
軍製改革,這可不是小事。
大宋立國以來,軍製積弊已久,尤其“重文輕武”的國策,使得兵權分散,將不知兵,兵不知將,導致軍隊戰鬥力低下,麵對金兵屢戰屢敗。
多少有識之士呼籲改革,卻苦於牽一發而動全身,無人敢輕易觸碰這塊“燙手山芋”。
如今左丞相李綱居然主動提出,無疑是向這百年沉屙宣戰。
李綱環視群臣,聲音洪亮,字字清晰:“河北真定之敗,杜充叛敵之恥,固然是杜充個人德行有虧,然亦暴露出我大宋軍製之症結!樞密院雖為最高軍事機構,卻形同虛設;三衙掌兵,然兵不識將,將不識兵,導致軍心渙散,戰力羸弱。”
“金人鐵蹄之下,我大宋將士空有報國之心,卻無力回天,此乃臣等之罪,亦是我大宋軍製之弊也!”
李綱頓了頓,語氣變得激昂:“陛下日夜憂思國事,深知軍務乃國之根本,昨夜,陛下與臣徹夜長談,痛定思痛,決定對樞密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,以期重振軍威,再造大宋雄師!”
“臣奏請:廢除舊有三衙體係,以樞密院一統全國兵馬調度、訓練之責!全由武將擔任樞密院各官!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這個消息猶如一道驚雷,在大殿中炸開。
廢除三衙!讓武將任樞密院官?
這可是自宋太祖以來,便已建立的軍事管理體係,雖有其弊,卻維係著大宋百年的“祖宗之法”。
如今竟要一朝廢除,讓武官進入樞密院?
這無疑是震動朝野的巨大變革。
李綱不理會眾臣的竊竊私語,繼續奏道:“臣奏請陛下,任命禦營都統製姚友仲,為新任樞密使!”
“姚友仲!”殿內又是一片嘩然。
姚友仲,武將出身,在朱仙鎮救駕有功,素以勇猛善戰著稱。
由他擔任正一品的樞密使,意味著樞密院的最高長官將由武將擔任,這打破了大宋重文輕武的百年慣例,預示著武將地位的全麵提升。
李綱緊接著宣布了其他重要任命:“下設樞密副使二人,從一品,臣奏請由王淵、韓世忠擔任!”
王淵,作為最早追隨崇禎的武將之一,曾在夜襲金營中身負重傷仍能突圍,其忠勇與能力早已得到驗證。
而韓世忠,更是宋軍中公認的悍將,戰鬥力強悍,崇禎早已對他寄予厚望。
“再設簽書樞密院事二人,正二品,由劉光世、張伯奮擔任!”
劉光世是鎮海軍節度使劉延慶之子,與崇禎有著嫡係淵源。
張伯奮則是兵部尚書張叔夜之子,同樣是崇禎在東京時的重要支持者。
這些任命,確保了皇帝親信武將在樞密院的核心地位。
“另設同簽書樞密院事二人,正三品,此二職暫且空懸,留待日後有功將領填補。”
李綱的聲音在殿內回蕩,聲音都猶如一顆重磅炸彈,投向平靜的朝堂。
“此外,樞密院下設都承旨和副都承旨,負責‘承宣旨命,通領院務’,皆由武官擔任,還將不定期設置編修官,協助處理軍務文牘。”
李綱說完人事任命,便開始詳細闡述重組後樞密院的職能,這才是改革的核心。
“重組後的樞密院,將掌管全國軍籍管理、軍隊訓練、武器裝備、營地建設等一切與軍隊‘統’與‘練’相關的權責!”
李綱特意強調了“統”與“練”二字。
“具體而言,樞密院將負責登記全國軍戶,管理軍籍檔案;組織禁軍及各地軍隊的日常訓練,如騎兵操練、火器演練;監製、儲存武器裝備,包括刀槍、火炮、盔甲等;以及管理軍隊營地、屯田等後勤事務。”
“此舉將確保將領能夠真正練兵、管兵,解決過去‘兵不識將,將不識兵’之弊病,大大提升軍隊的凝聚力與戰鬥力!”
此話一出,殿內不少文官臉色微變。
喜歡朕避他鋒芒?龍纛前壓,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:()朕避他鋒芒?龍纛前壓,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