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天殿內,文武百官齊聚一堂,氣氛凝重到了極點。
當金兀術兵臨宿遷、楚州,威脅金陵的消息傳開時,許多大臣都臉色發白,手足無措,交頭接耳之聲不絕於耳。
金人兵鋒逼近京畿,無疑是滅頂之災的預兆,讓很多人想起了靖康之變。
在這人心惶惶之際,中書省參知政事汪伯彥,不合時宜地出班奏事。
他顫巍巍地手持笏板,將矛頭直指河北軍節度使王彥。
“陛下!”汪伯彥聲色俱厲,指責道:“臣以為,河北軍節度使王彥,其軍務指揮不當,竟坐視金賊東路大軍繞過其防區南下,致使金人兵鋒直逼我大宋都城金陵!大名府號稱固若金湯,卻未能阻敵於境外,此等失職之罪,罪無可恕!”
汪伯彥的彈劾之詞,看似義正言辭,實則將金兀術南下的責任,完全推卸到了王彥一人身上,絲毫未提金兀術的狡詐和王彥在山東的力挽狂瀾。
在他的論調中,王彥的方略固然正確,但他讓敵軍繼續南下,卻是一個無法容忍的“錯誤”。
因為大宋的朝廷和皇帝,此刻正在金陵!
崇禎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,聽著汪伯彥聲情並茂的彈劾,臉色漸漸沉了下來。
那一刹那,他心底深處閃過一道電光石火的念頭!
這是何等熟悉的場景……前世大明,薊遼督師袁崇煥,同樣是敵軍繞過防區直逼京師,這等失職,何其相似!
崇禎皇帝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。
他本就生性多疑,被汪伯彥這麼一點,心中開始猜測,王彥此舉有何不良目的?
不對!
對比二人做法,崇禎忽然想到。
當年袁崇煥身為薊遼督師,竟讓後金軍隊繞過遼東從薊州入關直撲京師,要知道,薊州也是袁崇煥的防區!
讓敵人在自己防區如入無人之境,圍困京師,這就是嚴重失職!
此乃鐵證如山之罪,絕非冤枉!
而今王彥則不同,人家是實打實的抗金,將自己的地盤經營的固若金湯,金軍從他的防區繞道進入山東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王彥不僅沒讓一個金兵入境自己防區,還出兵跨省,收複山東失地。
孰是孰非,一目了然!
就在汪伯彥還想繼續陳詞之際,殿內傳來一聲鏗鏘有力的回應。
樞密副使韓世忠,一身戎裝,大步流星地出班,聲音洪亮如鐘:“陛下!臣有異議!”
崇禎皇帝微微頷首,示意韓世忠開口。
韓世忠抱拳拱手,隨即轉過身,目光如炬地望向汪伯彥,沉聲道:“汪參知所言,恕末將不敢苟同!王彥將軍經營河北,固守大名府,使得金賊東路大軍不敢與之正麵交鋒,唯有避其鋒芒,繞道南下,此正是王彥將軍之功,非其之過也!”
他語氣更加激昂,聲音在殿內回蕩:“敵軍繞道,正說明王彥將軍的防線堅不可摧,兵鋒足以令金賊忌憚!若非王彥將軍在河北牽製金軍主力,恐怕金兀術早已與中路金軍合兵一處,直撲東京!”
“更何況,王彥將軍在金軍主力南下之際,非但沒有坐視不理,反而趁機出兵,收複山東多地,斷絕金軍後路,此乃大忠大勇之舉,何來失職之說?!”
韓世忠言辭鑿鑿,句句在理,直擊汪伯彥論調的要害。
殿內群臣聞言,不少人都暗自點頭,對韓世忠的辯護表示讚同。
崇禎皇帝見狀,心中暗讚韓世忠機敏果斷。
眼神銳利地掃過汪伯彥,語氣變得沉重而堅定:“韓世忠所言,甚合朕意!王彥不僅確保自己防區沒有一個金兵能夠入境,更主動出兵,收複失地,斷絕金兀術後路,此乃忠臣所為,何罪之有?!”
汪伯彥被崇禎皇帝的目光震懾,又被韓世忠的反駁堵得啞口無言,嚇得他趕緊低頭,不敢再多言。
崇禎皇帝深知,當下不是論功過、爭辯是非的時候,而是要將所有精力集中在如何應敵之上!
“當下不是論罪,而是商量如何應敵!金兀術兵鋒直指金陵,我等當如何禦敵,才是當務之急!”
崇禎皇帝的話,如同一記重錘,敲醒了殿內那些被恐懼和指責衝昏頭腦的文官。
喜歡朕避他鋒芒?龍纛前壓,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:()朕避他鋒芒?龍纛前壓,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