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禎皇帝聽聞康王趙構請命北伐,心中不禁冷笑一聲。
曆史上那個“泥馬渡江”的宋高宗,在金人追擊時是如何狼狽,在戰事麵前是如何缺乏勇氣。
趙構請命北伐?
簡直是天方夜譚。
眼前的趙構,忽然變得如此積極,在崇禎看來,不過是權衡利弊後的投機罷了。
他心中暗忖:嗬,曆史上可沒見你趙構有這份積極,更沒見你敢直麵金兵,如今倒是知道主動請纓了。
不過也好,至少證明朕之前的清洗,並未動搖根本,反而讓某些人不得不表現得更積極一些。
崇禎皇帝抬手示意群臣肅靜,目光掃過殿內每一個人的臉,最終落在趙構身上,語氣平靜而堅定:“康王有此決心,朕心甚慰,然此番親征,朕意已決,不必再議。”
他知道,此刻群臣勸阻,並非不忠,而是出於對他的安危的擔憂。
崇禎更加清楚,眼下大宋所麵臨的局麵,已經不是尋常君主坐鎮後方所能解決的。
金人來勢洶洶,不僅占據了開封,還妄圖從政治上瓦解大宋,從軍事上南北夾擊。
若無雷霆手段,整個國家將徹底陷入絕境。
“朕意已決!此番親征,並非意氣用事,亦非盲目冒險!朕之所以要親征,正是因為朕有所底牌,有破敵之策!”
崇禎皇帝緩步走下龍椅,來到殿中央,說道:“金人鐵騎雖強,然並非無懈可擊,朕的禦營軍,苦練火器已有一年,熟稔操練,此番親征,正是要檢驗火器之威,好教金人知道,我大宋並非再是當年任人宰割的羔羊!”
火器?
在場眾臣雖然知道官家在秘密訓練一批精銳,但對於火器的威力,多數人尚停留在概念階段。
崇禎接著道,語氣中充滿了對全局的掌控:“此番抗金,絕非朕孤身犯險。除了朕親率的禦營軍三萬人馬,其中兩萬將士將裝備火器,作為先鋒,直擊金賊主力!”
他頓了頓,語氣激昂:“南方戰線,韓世忠將軍統領南京禁軍五萬精銳,王淵將軍統領三萬人馬,俱已布防淮河,嚴陣以待。
北方,嶽飛將軍和劉衍將軍所部,共計三萬人馬,堅守滑州要地,牽製金人中路軍。
更有河北軍節度使王彥將軍,擁兵五萬人馬,協同五萬忠義軍留守河北。
如此算來,我大宋兵馬,共有二十餘萬大軍,對金人形成合圍之勢!”
“金人雖得開封,然其兵力分散,戰線拉長,此乃天賜良機,我等豈能坐失?!”
崇禎皇帝語氣激昂,振奮人心:“局勢瞬息萬變,機不可失,時不再來!”
此時此刻,最重要的便是爭分奪秒。
不能再耽擱,也不能再給金人以喘息之機。
崇禎要以最快的速度,將所有力量擰成一股繩,給予金人迎頭痛擊!
“朕命樞密使姚友仲、簽院張伯奮、兵部尚書張叔夜等諸位愛卿隨駕親征,共同襄讚軍務,左丞相李綱及戶部尚書呂頤浩,留守金陵,總調度全國軍需糧草,務必確保前線補給無虞!”
崇禎皇帝的命令果斷而清晰,將各方力量整合,各司其職。
他給了大臣們足夠的信任,也讓他們看到了官家的周密安排。
“三日後,朕將親自率領禦營大軍,北上抗金!”
崇禎的聲音在奉天殿內久久回蕩,如同一聲號角,吹響了大宋反攻的序曲。
群臣的心中,雖然仍有擔憂,但更多的是被皇帝的決心和底氣所感染,激蕩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昂揚鬥誌。
大宋,絕不會輕易倒下!
......
崇禎皇帝一番力排眾議的慷慨陳詞,以及禦駕親征的堅定決心,震動了整個奉天殿。
當朝會散去,大臣們步出金碧輝煌的大殿,午後的陽光灑落在他們疲憊卻又充滿激動的臉上。
左丞相李綱走在最前頭,花白的須發在微風中拂動,臉上帶著一絲欣慰,又夾雜著些許憂慮。
右丞相孫傅緊隨其後,步履沉重。
兵部尚書張叔夜和樞密使姚友仲則並肩而行,低聲交流著什麼。
工部尚書趙鼎則顯得有些沉默,眉頭緊鎖。
“李相公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