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傅率先打破了沉默,聲音帶著幾分感慨:“陛下之決心,實令老夫佩服得五體投地啊!禦駕親征,這等氣魄,自太祖以來,何曾有過?”
李綱停下腳步,轉過身,望著巍峨的奉天殿,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。
他輕歎一聲,緩緩道:“是啊,陛下之誌,高遠而堅定,此番禦駕親征,縱然險象環生,然若能成功,我大宋必將迎來中興,老夫此生,能得遇這般君主,死而無憾矣。”
“大宋出了個中興之主啊……”
孫傅喃喃自語,眼中也流露出與李綱同樣的敬佩。
“官家為了大宋,為了天下百姓,竟能如此不惜身命,親赴險地……我等身為臣子,還有何臉麵再貪生怕死?還有何臉麵再計較個人得失?”
樞密使姚友仲性格直爽,此刻也抑製不住胸中激蕩的情緒,沉聲道:“陛下此舉,無疑是為振奮全軍將士!我等武將,當以死相報,誓死追隨陛下,將金賊驅逐出境!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張叔夜點頭附和:“陛下之火器營,威力如何,尚且未知,但陛下這份以身犯險的決心,已足以震懾宵小,凝聚軍心,我等理當全力以赴,為陛下分憂。”
姚友仲心說你們不知火器之威,我可是知道的!
但他沒有說。
禦營軍火器乃軍事機密,知曉者甚少,大敵當前還是保密為主,屆時給金人好好嘗嘗大宋火器!
“軍務之事,自有姚樞相和張相公負責,但後勤補給,尤其是軍餉糧草,事關前線將士生死,乃是重中之重。”
趙鼎語氣凝重,看向李綱,沉聲道:“李相國,不知道以戶部當下存儲,能否確保軍餉、糧草,以及諸多軍需物資,這一仗可是關係到我大宋國運,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池啊!”
李綱聞言,神色一凜,深知這後勤調度之艱難。
南宋朝廷南遷金陵才不過兩年,立足未穩,財政本就緊張。
此前為了營造新的宮殿,安置官員百姓,國庫已耗費巨大;
加之軍器局大規模生產火器,更是耗資如流水。
如今要支撐二十萬大軍北伐,所需的軍費將是一個天文數字。
孫傅也意識到了這個嚴峻的問題,麵露憂色,低聲道:“李相公,朝廷南遷才兩年,國庫空虛,財政艱難,此前營造宮殿,又為軍器局投入巨資,如今國庫怕是……”
他沒有說下去,但意思不言而喻,哪裡還有錢來支撐如此龐大的軍費開支?
李綱的目光望向遠方,眼中閃過一絲堅決。
“那就讓各地地主士紳,再加錢、再交稅!”李綱語氣斬釘截鐵,擲地有聲。
此言一出,孫傅等人都有些驚愕。
他們知道,李綱是文官之首,而文官,尤其是身居高位的文官,往往也是大地主、大士紳的代表,在朝廷中維護著這個階層的利益。
向士紳加稅,無異於割自己的肉,這無疑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,阻力之大,可想而知。
“為國家社稷,為天下蒼生,些許利益得失,又算得了什麼?!”
李綱目光灼灼,直視孫傅,一字一句地說道:“我等身為大宋臣子,當知輕重緩急,若無軍餉,將士如何能浴血奮戰?若無糧草,大軍如何能北上克敵?!”
要挽救大宋,就必須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。
他作為文官之首,作為士紳階層的代表,此時此刻,就必須承擔起這個責任!
李綱寧願背負罵名,也要為抗金大業籌措軍費。
“李相公公忠體國,老夫自愧不如!”
孫傅由衷地歎道,語氣中帶著一絲欽佩和慚愧。
在如此關鍵時刻,能做出如此決斷,李綱是真心為了國家,而不是為了私利。
趙鼎也鄭重地點頭:“有李相公這句話,下官便放心了,工部必全力督造軍械,確保供應!”
姚友仲和張叔夜更是麵露激動之色。
有了充足的後勤保障,他們前線將士才能無後顧之憂,放手一搏。
此刻,金陵的朝臣們,在崇禎皇帝的感召和李綱等人的決心下,前所未有地擰成了一股繩。
他們拋卻了黨爭,放下了私利,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君臣一心,為了大宋的未來,共同蓄力,準備迎接那即將到來的,與金人命運的最終決戰。
喜歡朕避他鋒芒?龍纛前壓,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:()朕避他鋒芒?龍纛前壓,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