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伐大軍啟程的日子,整個東京城幾乎傾城而動。
十幾萬將士披堅執銳,旌旗蔽空,從宣化門外列陣到黃河渡口,戰鼓聲聲,陣雲如潮。
此番,北伐大軍號稱三十萬。
實際上,南宋為應對金國南下,動員了二十三萬兵力,但隨戰事推進,收複之地必須派兵駐防。
東京開封府城是新近光複的核心,更需重兵守護,留了三萬守軍;
鄭州、洛陽等西邊重鎮也各駐勁旅,以防金軍自西側殺回。
林林總總,加上各州縣駐軍,留守兵力達到十萬。
崇禎親率的北伐軍主力,足足十三萬人馬。
他們都是打過勝仗的精銳,拱衛著禦駕,浩浩蕩蕩一路向北。
曆時十日,行軍四百裡,北伐大軍沿汴水北上,直抵大名府。
這是大宋北伐的前沿要地,城牆高聳,四野開闊。
兩年前,左丞相李綱曾在此設營籌劃北伐,首取真定之戰,然而雖收複邯鄲、漳河防線,卻因杜充驕狂,折戟於真定府的城下。
許多將士記得那次失利,至今心有不甘。
此時的大名府行宮,燭台金盞,垂簾兩側立著披掛甲胄的親衛,氣氛因即將召開的禦前會議而越來越緊張。
崇禎安坐上首。
在路上,他和就眾將已經商量好了北伐策略。
北伐首戰就是收複真定府,而後以真定府為根基,進而收複燕雲十六州。
崇禎清楚,真定府地理位置極為重要。
此地北控幽燕,西接太原平晉之道,南臨黃河北岸平原,是溝通冀中、河東、燕雲諸地的樞紐。
金國早在奪占真定後,便將其打造為統治華北的核心據點,作為南下攻宋的前進基地;
同時,也是金國在中原的稅賦倉庫與軍需中轉中心。
百年之後,蒙古崛起,真定府又成為金國抵禦蒙古東進的“西線要塞”,金國在此修繕城牆、囤積糧草,與蒙古軍反複爭奪。
禦前會議由樞密使姚友仲主持。
他來到禦案前展開地圖,指著真定府一帶道:“啟奏陛下,此次金東路軍為南下侵宋,自真定抽調了至少半數兵力,如今真定之守,比李相國當年北伐時要薄弱一半。臣以為,此時攻取真定,正是天賜良機。”
崇禎開門見山,沒有繞圈:“如今諸將皆知,北伐首戰定在真定,此役攻下,不止是洗雪李相國之恥,更是收複燕雲之先聲,諸位,可有願領此任者?”
剛說完,台下一陣沙沙的甲葉聲響,馬上有人起身。
“臣張伯奮,願率部進取真定,保在十日以內,克複全境!”
張伯奮抱拳行禮,聲音洪亮,猶如銅鐘。
他出身禦營鐵騎,行軍迅猛,素有“鐵足將軍”之稱。
“陛下!”
王淵幾乎是緊接著跨前一步:“臣願請命!隻需一萬人馬,晝夜急行,三日可封真定城門,絕其外援!”
還未等崇禎回應,韓世忠也站了出來,大手一揮:“臣韓世忠,自請出征!隻需五千精銳,直搗真定,我要讓金兵見識何為我大宋的鐵血!”
眾人正熱烈之時,一道鎮定的聲音插了進來。
“臣嶽飛,請命。”他微微一笑,道:“臣隻需三千兵馬。”
這一句話,讓殿中眾將不由側目。
趙州、邢州加真定府,防守人數至少上萬,三千人馬如何能破?
嶽飛神情不變,隻是淡淡補充:“臣曾隨李相北伐,三日內連克趙州、邢州二地,熟悉地形與金人虛實,此番若能智取,不必強攻,三千足矣!”